中俄关系:53.25%;中美关系53.18%!

时事   2024-12-26 17:14   浙江  
一、中俄关系连续4年成为受访者心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2024年12月4日至12月11日,环球时报舆情中心以会员邀约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开展第19次“中国人看世界”年度调查,调查覆盖中国大陆16座城市的18-69岁普通民众。

“在以下中外双边关系中,哪三组对中国最重要?”

环球时报舆情中心连续多年在民调中询问了这个问题。2024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俄关系以53.25%的获选率位列第一位,自2021年反超中美关系后,连续4年居于首位。


中美关系排在第二位,但获选比例(53.18%)与中俄关系获选率的差距不足0.1个百分点,比2023年7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

中欧关系以37.42%的获选率排在第三位。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25.77%的获选率位列第四位。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以19.17%的获选率位列第五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表示,中俄关系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国之间的战略性协作,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局势不确定、不稳定的背景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进展,这是极为难得的。

未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首要重点仍然是推动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俄乌冲突,其次是如何在俄罗斯“向东看”的外交政策和“金砖+”机制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展中俄合作。

此外,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俄作为积极反法西斯的力量,应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共同推动反对法西斯主义等方面的合作。

从近几年环球时报舆情中心所进行的“中国人看世界”调查结果来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在2021年和2022年排名持续下滑,2023年回升至第二名,今年获选比例又相较于去年上升。

对此,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自2018年以来,美对华遏制打压持续升级,在中国普通民众眼中,美国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因美国对华的一系列举动而受到影响;

二是此次调查数据显示,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中国民众看待中美关系还是务实的,这是中国民众对中美关系给予高度重视的原因。

对于中欧关系,总体上看,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仍然巨大,中欧关系仍然稳固。

未来一年,中欧关系需要处理两个主要问题:首先是欧洲方面有意夸大了经贸领域的竞争因素,如何有效管控这一点、保持经贸合作为主的方向是关键;其次,中欧本身需要保持定力,找到双方关系内在的规律和逻辑,避免过多地受到外部消极因素的干扰。

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哪三组最重要”这一问题,中俄关系连续6年排名第一,今年的获选比例为64%。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以42%的获选率排在第二,中日关系排第三(38%)。

 “明年中国将迎来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大年’。”许利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明年是中国与越南、印尼两国建交75周年,与泰国建交50周年,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

同时,明年还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万隆会议在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也将继往开来,继续发扬万隆会议精神,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


二、约八成中国受访者认为中美合作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更有利

2024年11月,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对于此次大选,91%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关注,近七成受访者关注程度较高。

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中美关系将会如何变化?对于这一问题,四成多中国受访者预测中美关系将“缓和”,近三成认为会“保持现状”,两成多认为会“恶化”。

近年来,美国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在科技和经济等多方面限制中国,并不断拉拢同盟国一同针对中国。

对此,近六成(58%)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应反击美国,其中38%认为应“适度反击”,20%认为应该“全力反击”。此外,还有三成多受访者认为“无需太在意,集中力量搞好自身发展”。

与2023年第18次“中国人看世界”年度调查数据相比,支持中国反击的受访者比例增长近7个百分点,其中“全力反击”的支持率增长5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如果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趋向紧张,大多数中国受访者(87%)表示对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向好仍然抱有信心;若未来美国政府进一步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大多数受访者(90%)认为中国能成功应对。

对此,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评论称,对于美国一系列对华限制政策,我们该反击的就要反击,但全面的对抗无疑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对此美国两党政客其实也心知肚明,关键在于美国必须采取切实的行动来防止两国走向脱钩断链。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也直接影响全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繁荣,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变量。

《环球时报》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球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认为“中美合作”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更有利的中国受访者占比达3/4,美国受访者占比也超过一半。

中美合作的空间无限广阔。对于“未来中美两国可以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这一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获选比例最高,为44.2%,其次是国际贸易,获选比例为40.8%,全球安全、低碳环保与绿色发展的获选比例也接近四成。

此外,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新能源的获选比例也超过或接近1/3。

信强认为,中美两国在经贸合作、促进就业、解决国际冲突等问题上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合作的基础,重要的是未来美国政府能真正拿出诚意,展现善意,才能使中美合作更加顺畅。

在文化和体育领域,中美合作也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2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美未来可以在人文、教育、体育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

同时,喜欢美国影视作品、美国体育联盟(如NBA等)的中国受访者均超过半数,占比分别为60%和56%。


三、超过八成受访者支持 “全球南方”在未来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不仅经济实力大增,政治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

此次调查显示,超过八成(80.8%)的受访者支持(包括“支持”和“高度支持”)“全球南方”在未来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16.3%的人对此持中立态度,另有2.6%的人对此表示“不确定/难以回答”。

 “‘全球南方’在金砖、上合组织等机制的聚合作用下整合内部力量,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独立的力量。”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的外交关系。

在许多国际关系的诉求方面,中国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立场。

在此次调查中,对于“总体来看,您认为中国在当前的全球治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44.6%的受访者认为是“重要参与者”,37.3%的受访者认为是“主要引领者之一”,两者合计超过八成。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2023年,中国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

2024年,中国推动巴勒斯坦14个政治派别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并和巴西共同提出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

这些重要的国际外交斡旋努力都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是世界安全的维护者和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许利平认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发展问题,国际社会对中国丰富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减贫经验兴趣浓厚。

中国在这一领域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从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民众对当前中国自身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同样抱有较高信心。

此次调查显示,大约九成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处于强或非常强的水平,认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军事实力强的受访者比例也接近或超过八成,对中国科技、文化及人才实力强的认同率也在75%左右。

在国际影响力方面,81%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在上升。

2024年,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就,如成功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与秘鲁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钱凯港开港,这些成就对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积极作用获得受访者的普遍认可,认同比例均超过九成。

四、近六成受访者对全球经济在未来一年的发展预期乐观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更大威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对“您对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前景是否有信心”这一问题,表示有信心(包括“信心十足”“比较有信心”和“有一些信心”)的受访者占比约为82%,表示“不太有信心”以及“没有信心”的人约为16%,1.7%的人表示“不确定,难以回答”。

对于全球经济在未来一年的发展,57.2%的中国受访者预期乐观(包括“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预期悲观(包括“非常悲观”和“比较悲观”)的受访者占比约为14.3%,持中立立场的人占比约为27.0%,另有不到1.6%的人表示“不确定,难以回答”。

对于上述调查结果,崔洪建分析称,虽然当前许多因素对全球化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经济全球化本身有着坚实的基础。持续健康的全球化建立在更平等分配和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这实际上是国际社会的民心所向。

世界对中国充满了期待,不少国家认为中国可以接过美国不愿再举的经济全球化和维护自由贸易的大旗,因此我们仍需坚持全球化,并与更多国家表达我们支持全球化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受访者对中国经济未来一年的发展持乐观预期,68%的人选择“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这一比例比去年(67%)略有上升,也高于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期。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的消息称,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1月,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3年中国哪些科技领域更有发展前景”这个问题,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看好国内人工智能、云计算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获选比例均接近一半(49%);

其次是芯片研发领域,获选比例为42%;生命科学和生物制造、绿色环保、数字经济、商业航天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前景也较被看好,获选比例接近四成。

在本次调查中,表明自己曾使用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受访者占比高达85.5%,年龄越小的受访者使用比例越高。

在使用过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产品的受访用户中,半数以上的人肯定了人工智能在提升效率、提高质量、提供新思路等方面的作用。

“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领域处于全球领先位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新能源电池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我们应该乘势而上,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并部署“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等具体内容。

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3/4的中国受访者看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景,其中三成表示“非常看好”,还有一成多持“一般”态度,不看好的受访者比例不足一成。

对外资企业在中国持续投资发展,八成受访者表示欢迎,其中三成表示“非常欢迎”;一成多态度“中立”,不欢迎的比例不足5%。

调查邀请受访者自主填写印象最好的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在无选项提示情况下,外资品牌中“苹果”被提及频次最高,其次为“特斯拉”;在国产品牌中,受访者印象最好的是“华为”。此外,“小米”也给较多受访者留下好印象。

当被问及“如果有机会,最想出国做什么事情”时,70%的中国受访者想出国旅游,远远高于其他目的;想出国购物、看演出或比赛、工作或留学的比例与2023年基本持平。

在受访者自主填写的出国目的地国家中,法国被提及频次最高,成为中国受访者最想去的国家,超过去年排名第一的美国。

来源:环球时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