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其实一直在追更《我是刑警》,虽然最新几集有点注水,但还是好久没看到这么有古早刑侦味儿的剧了。
说起来,国产剧这种走纪实系列的刑侦剧也确实消失很久了。
《我是刑警》的古早味道
还是先从《我是刑警》说起吧,这剧我当时的第一观感,就是有点早年《重案六组》的味道。
但不同的是,《我是刑警》的案子基本都是各类大案、要案,今晚最新的剧情就是非常知名的白银案,之前也用了将近十集的篇幅去拍摄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周克华持枪抢劫案。
剧的古早味道,更多来自于真实的刑警破案视角。
近几年看多了各种打着本格推理、社会派标签,实际宛如大侦探版高浓度狗血的悬疑片子,《我是刑警》从案件到破案过程,平实地就像早些年看到的今日说法。
男主秦川最开始就是基层刑警,所以破案过程也基本如实还原,就拿第一个抢劫案来说,从发现案情到就地成立专家组,再到设卡封锁全市交通,然后按户筛查、蹲点、摸排、盯梢,最后才抓捕到嫌疑人。
这些没在台词里一语带过,反而非常细致精准地有镜头呈现。
特别是前几场的唠嗑式审讯戏,从台词到节奏,至少编剧也是看了好几斤笔录才能写出来,宋小军和马苏两场戏就完全不是一样的风格。
而且,这剧是从90年代开拍,秦川的起始点是一个普通的东北小县城。在那个刑侦手段还不发达,没有天网一类高科技手段辅助的时候,刑侦就是个苦活儿。
要排查,只能一晚上手工画成重点标记的人家;要蹲点,户外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一蹲就是五十多天。
但光苦也不是,剧里面出现了一个靠弹壳就破案的枪弹痕迹鉴定专家,对现场的弹道痕迹进行精准分析,而这个人物也是有原型的,是刑侦八虎里的崔道植。
剧对细节的注重和还原到什么地步呢?
有网友拿张克寒被击毙的剧照,和故事原型周克华被击毙的新闻图片对比,从姿势到衣服,就连背景的瓷砖都一模一样。
而且这剧除了拍摄风格土,贴近时代,还有一点是没有给任何罪犯编织一个幕后感人的故事,坏人纯坏,恶意纯恶,和这几年流行的风格不太一样。
宋小军就是为钱,张克寒就是为了自己的计划和实验,可以随便对一个过路人开枪杀害,只为判断警察赶过来的时间。
好处是对我们这种i古早刑侦剧的观众来说很对味儿,坏处就是缺乏强剧情和爽点,不吃这一口的观众可能觉得太平淡。
是的,这剧一点都不爽,和同期在播的猎2,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感觉,一个重案件反转和奇情,一个重在破案的纪实艰辛每一步。
两部剧,恰恰也代表着时代审美的变化。
古早刑侦剧:最强粗粝写实风
古早刑侦剧最红火的年份,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涌现了一大批非常敢拍的经典剧集。
它们基本都是改变自真实案件,尺度大、拍摄画风粗粝,且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
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第一类是当时最多的,改编各种真实案件集合的单元剧,靠案件本身张力支撑起可看度。
高群书导演就拍过不少,他最开始拍了个纪录片形式的《中国大案录》,用100集讲了九个案子,里面的打拐案就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过拐卖这个东西。
后来他又去拍了《命案十三宗》,虽然是电视剧,但延续了自己的纪录片做法,去采访了这些罪犯,还把采访影视资料补充进了剧里。
这也是我觉得这剧最好的一点,很多犯人其实都是冲动杀人,他们的采访资料简直是活脱脱的教科书。
还有《南国大案》也是这个路子,10个真实案件,这剧的内容我都忘的差不多了,但还记得里面鲜嫩的短发陈法蓉。
当然,这个分类里最有名的估计是以女性罪犯为主角的《红蜘蛛》系列,第一集就是女人将男人关进狗笼子,在他惊恐痛苦的表情里,女人淡定数钱,视觉冲击极大。
这个案子就是劳荣枝案
这剧有种粗粝的真实,宛如法制频道的手持纪录片。
短短20集写了10个故事,在展现侦破过程的同时,也给了这些女罪犯剖白的心路,从海报到剧情再到结局,警示大家恶在身边。
和《红蜘蛛》同一年的,还有拍摄冷冻碎尸案的《黑白大搏斗》,这剧以一个碎尸案当主案件,中间穿插各种其他案件的侦破过程,风格也很粗糙,全都是奇怪的仰拍、俯拍镜头。
写实到连尸体的死不瞑目都要拍给你看,但主角人物却又没什么重点,就像在看一个xx刑警的破案笔记,是充实版的流水账。看到最后,我都记不住宛如工具人一样的警察叫什么。
后来的《燕赵刑警》都延续了这个路子,粗糙到仿佛没有编剧,就是单纯直接地给你拍警察是如何靠摸排走访和经验判定,去侦破一个个大案的。
除了这种案件集合版,古早刑侦剧的第二类,是以单独要案命名拍摄的剧集,在细节真实性上,纪实到近乎平淡无趣。
比如《我是刑警》里一开头,警察被袭击抢走手枪的故事也和另一个要案有些重合,就是1999年播出《12·1枪杀大案》。
这个案件里的民警在办案归途遭遇车祸失血晕倒,他随身携带的枪支却丢了,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枪杀案。这剧为了还原真实,就连剧中的一部分刑警,都是当年参与过现实探案组的真警察。
也因为参与人员的真,以及绝对纪实的风格,这剧在写实风的刑侦剧里也称得上绝对神作,基层刑警那永不离手的烟,在如今的剧里再难看到了。
我对这剧印象最深的,是开头那个枪响了然后屏幕哗哗流血的镜头,可以说是不少人的童年噩梦。
和这部风格类似,同样由警察叔叔们真身出演的,还有早几年的《9·18大案侦破纪实》。
这个案件,改变自当年的河南开封文物失窃案,一共有69件文物被盗走,数额价值上亿。换现在的拍法,一定得烘托悬疑氛围,突出犯罪分子的狡诈,但这剧特别平实,平实到都有几分枯燥。
前几集逻辑推理还在,后面就有点散乱,本色出演的公安干警们,也让这剧缺乏剧的戏剧性,更接近纪录片了。
在这个类别里,还有我心里古早刑侦剧在纪实性和艺术性上都有的神作:《中国刑侦1号案》。
这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白宝山案,它也是那些年刑侦剧里少见的,浓墨重彩刻画了罪犯形象,在人物塑造上颇有质地的片子。
丁勇岱当初演的白宝山,因为剧里穿风衣藏长枪的行为,搭上冷血无情又心思缜密的智商,人格魅力居然还引发了追捧。
除了人物,这剧的纪实刑侦也没掉链子,一年多的抓捕时间,一个超高难度的罪犯,还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小细节。
我现在都记得剧里几名刑警骑摩托去追罪犯,结果追了几步发现车没油了,就很写实也很生动。
后来随着刑侦剧越拍越多,大案要案都拍得差不多了,纯靠案件本身精彩度支撑越来越不好走,古早刑侦剧开始稍微变形了。
也就出现了第三类,在人物创作+侦破手段上做复合的作品。
像电视儿童一代记忆的《重案六组》,其实就是第一类的变体,虽然仍然是各种案件集合,但却对警察的塑造有了去工具人的变化。
设定了核心主角团,非常经典的老师傅+警察新人模式,在快节奏的案件下,不仅破案,还有五个人各自的故事和互相之间的磨合成长,好看程度加倍。
当年还嗑过白羚和江的cp
张延的《如影随形》,则是在刑侦手段上进行了变化,除了常规的那些,算是我第一次在国剧里面看到刑侦+心理学的集合。
里面张延演的米朵,每次回忆起童年阴影被老头子侵犯的画面,也快给我造成PTSD了,里面的台词尺度也蛮大的。
可惜的是,这三类古早刑侦剧在2005年后越来越少了,《重案六组》也只播到了2011年。
刑侦剧开始和悬疑犯罪剧混合,以《心理罪》《法医秦明》一类的剧集,开启了悬疑犯罪片的另一类型。
剧种消失?老味道打不过新审美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还看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古早刑侦剧?
来评论区说说吧~
上一篇:
香港灵异档案:什么是“破地狱”
拓展阅读:
国剧现形记(六):坏批易火,好人难当?
国剧现形记(四):这些女主劈腿有偷窃癖,小时候我看得很开心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爱看老剧的碧雕&甜辣酱
值日生:甜辣酱 美术生:树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