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人应该奋力走进托举与滋养自己的环境中
文摘
2024-07-25 12:01
四川
听妈妈聊家长里短,我越发觉得人应该奋力走进托举与滋养自己的环境中。好的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坏的环境真的会毁掉一个人。我妈给我讲了一个从小老实本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故事。那孩子其实我也见过几次,回想起来说不上聪明伶俐但谈吐清醒,需索明确。可因为读书成绩不好,考试得分低,加上小孩子贪玩好耍让邻居没有安全感,就被家里家外定义为莽子(傻子);现在20出头,据说已被送到县城的福利机构关了起来,令人唏嘘不已。我认识的另一个孩子,从小有些轻度自闭,父母各方求医问药奋力托举,那孩子现在与人交流正常,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已正常上大学。眼见差不多年纪的两个孩子,两种命运!看似家庭环境不同,但周围环境对其也有很大影响。出走半生,我发现自己其实一直致力于寻找那个能够让心灵得以安放,潜能得以释放的环境,一个充满爱与支持、鼓励探索未知、勇敢尝试的温暖港湾,我能手作16年,多少和这有关。往事如风,小时候我的头发很黄,到底有多黄呢?记得我大姐给我取了个外号叫:“黄毛毛。”,邻居给我取了个外号叫:“刮麻刀。”我调皮捣蛋父母就说:“别看她黄毛耷须的,干狡得很。”这里重点说一下“刮麻刀”,当年我们当地要种植一种火麻,意思是我的头发和那个麻绳很像吗?不得而知,头发黄还自然卷是和我们的传统美学相悖的,我们当地人信奉头发黑油油的才好看,可以想象我曾黄得有多黑暗!时间来到我将近20岁,到成都上班后,出门别人问我用的染发剂是什么色号的,在哪里染的头发!后来公司里一个同事姐姐带我去做了一次直发,第一次享受直发的快乐,于是任由头发越长越长,可能是青春自然养发,我的头发烫一次直发后,好久好久都是直的,越来越多的人夸我头发好看,美极了,巅峰的时候,成都某著名的人像摄影师邀请我去给他做模特,他说他主要是看上我的头发了,我说我结婚了不方便抛头露面,哈哈哈~~~其实我对自己的头发从心里不自信!2009年生大宝前夕,剪下长发,并将它以1200元的价格卖了。从此我再没留过那么长的发,也没那个心力劲来打理头发。有这么个经历就够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若让我重头再过一遍,我都选择不如奋力向前,哪怕前路渺茫!手作16年,很多人说,你这不也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过吗,有什么值得叨叨的?手作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被接纳与理解,在这里,我积累知识、技能与情感支持,一直都在尽力做好一切,有说不的勇气,并承认自己某些方面很无知也许会一直无知,并能大胆调侃过去,同时也帮助我更容易往前迈进了。现在很多人倡导人要走出舒适区,我觉得人如果走进了真正的舒适区,就不应该走出去,好不容易走进了心中的桃花源,走出去干啥?不过人生无常,若这舒适区不再舒服,那就继续寻找下一个舒适区。如何寻找到一个能够托举和滋养我们的舒适环境呢?首先要认识自己,明确需求。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来支持成长时,便坚定的迈向那个方向。这个过程其实很漫长,你以为你是了解自己的,其实你可能是误解自己很深的,这个时候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其次要积极寻找,勇于尝试。在明确了自我需求以后,接下来便是积极寻找那个托举和滋养我们的环境,这期间会有很多失误,原谅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一切不完美。大环境灌输的惯性思维就是结果呈现,所以太容易忽略其它参与体验了,只有自己重视这种体验才能寻常心面对某些不期而遇的成功。再次是要珍惜机遇,感恩遇见。当我们有幸找到托举和滋养我们的环境时,应该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要捍卫它,并感恩一切遇见。在这样一个环境,所有相遇与发生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还有就是持续成长,回馈社会了。真正的舒适区不是停滞不前,而是自觉自愿想要做好自己的一份决心并付诸于日常行动中。在享受环境带来的滋养与支持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社会的一员,有幸成为环境的受益者,也可以是环境的贡献者,这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所在。我曾去做过自愿者,后发现不如将手艺做成教程,将日常所思所想书写出来也是基于此。以上是我在舒适区做了16年手艺人的一点点心得,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希望给需要的人提供一份参考,并愿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走进能够托举与滋养自己的环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