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新时代
订单 | 技术 | 干货 | 社群
关注可加入机械行业群!
关西国际机场在工程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不仅可以抵御地震、台风的侵袭,还要解决人造岛屿沉降的问题!19世纪的机械师发明的液压系统给关西机场的设计团队提供了灵感和颇见成效的解决方案!
关西国际机场坐落在日本大阪湾东南部的泉州近海离岸5 公里的人工岛上。它也是全球首个建在人工岛上的机场。由于孤立在海中的人工岛上,机场与日本本土的地面运输只能靠长度3.7公里的联络桥来联络。关西机场是在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下建立的,它始建于1987年,当时,大阪的拥挤状况堪称日本之最,但又因需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机场,于是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新奇的办法-在人工岛上修建。机场所在的人工岛长4000米,宽2500米,耗时3年建成。当时,有1万名工人动用80艘船只挖掘出了2100万立方米的堆填区。经过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8亿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达17至18米的大海里填出了5.11平方千米的机场用地。
机场终于在1994年9月正式竣工启用。它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土建工程,工程总耗资200亿美元 (约人民币1227亿元)。在三十多年前的日本,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关西机场可以说是当时日本最贵也是最著名的基建工程了,机场刚建成就广受全球建筑界赞誉,被赞为“轰动世界的壮举”。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甚至称赞它为“新世纪的丰碑”。但是这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场却有一个极大的缺陷,因为大阪湾海底的地质属于黏土层,是很厚的淤泥,这使得机场从建设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的沉降之中,据统计,从机场建成到2001年7年的时间里,机场所在的人工岛下陷了约11.5米。要知道当时建设时的海水深度也不过20米。有了漏洞必然要不断的修补,从开放之日起机场方不得不花费2700亿日元(约161亿人民币)巨资用于在地下室建造一堵水泥墙以防海水渗入和后续维修。不断的修补工作令机场方负债累累,截止2000年,关西机场累计亏损额高达93亿人民币。尽管深处不断下陷、负债累累尴尬局面,机场方仍从96年起历时十几年的时间陆续填海扩大航站楼面积。这意味着关西机场至少在2017年之前都不可能摆脱赤字。更有一份可怕的预测,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这座曾经的建筑奇迹或许会在50年后沉没于海底。为了让不断下陷中的机场仍能在海面保持水平,工程师们想出了一套能让地层长高的方法,机场地底埋了906根柱子,每根柱子重量700吨,千斤顶能承重300吨。每一根柱子配套4个千斤顶定时把柱子顶高。这套精密设计的调整系统每隔两个月就要调整一次。虽深陷下沉风波,在建成20多年的时间里,关西机场仍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是日本第二大国际机场,也是日本第一个24小时营运的机场,也是全世界第一座采用民营方式运营的机场。根据2015年数据,关西机场每年总旅客人次约2500万人,总货运量约100万吨,是全球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