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春节假期后第二天,滁州“新春第一会”如约而至。
这已经是滁州第4次以“双招双引”为主题,召开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新春第一会”。这是一场鼓舞干劲、调整状态的“收心会”,更是一场明确目标、部署工作的“动员会”,连续四年,主题不变,任务接续,吹响实干“集结号”,其中催人奋进的紧迫感不言而喻。
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树立起鲜明导向:
干字当头,“项”前冲,干“滁”彩
实干
在滁州这片充满希望和
潜力的热土上奔流不息
滁州“新春第一会“
奋进
实现目标需全市上下
拧成一股绳、共绘一幅画
滁州“新春第一会“
从“环滁皆山也”到“环滁皆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一幕幕故事,每天都在滁州上演。
产业与城市相互成就,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推动着滁州在追赶、领跑的赛道上持续“自我刷新”。
项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和重要支撑,项目好,产业兴,滁州才好。“新春第一会”发出的动员令引发了滁州企业家群体的热烈反响。
参加今年会议后,安徽新宸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驰伟表示自己倍感鼓舞、深受振奋。作为一家新能源材料行业的科技型企业,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持续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行业的纵深应用。新的一年,新宸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赋能和品质提升,尽快实现企业经营“量和质”的双丰收。
在来安县科来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姚新宇看来,省、市“新春第一会”都明确了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不断创新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姚新宇表示,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用好自建的工业设计中心,不断更新研发设备,优化改善研发条件,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才
“人才兴滁”才是硬道理
滁州“新春第一会”
今天的滁州,已连续三年位列全省人口净流入三个城市之一,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首次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
奋进新征程,真正让滁州成为创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进一步形成人才“种子”与兴业沃土彼此成就的良性循环格局。
作为一名刚刚“落地”滁州的科技工作者,山西圣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赵国栋说,非常荣幸参加“新春第一会”,深切感受到滁州对支持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集聚、激发企业活力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可喜成绩。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滁州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与赵国栋一样,同样参与了“新春第一会”重大招才引智项目签约的还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传志、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陈素梅。
“‘新春第一会’展现了滁州在新一年抢抓机遇、奋力开局的决心。”陈传志建议,在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依托本地产业基础,重点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吸引高端人才和团队落户;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才融合”才能“产才共兴”,无论是工业,还是发展,发展的逻辑如一。
“滁州市‘新春第一会’彰显了滁州市委、市政府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引领未来的战略眼光。”陈素梅说,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此次与全椒县签约的“园艺作物智慧育种平台”项目,正是南京农业大学与滁州深化校地合作、共促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滁州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科技创新需求旺盛。未来,我们将以智慧育种平台为纽带,助力滁州打造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同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依托平台培育高层次农业人才,孵化智慧农业产业链,以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贡献智慧。
春光无限好,奋斗正当时
全市上下将以“新春第一会”为契机
凝聚起团结一心、创先争优、
埋头苦干的坚定信心和磅礴力量
以时不我待的压力、拼抢争先的动力
推动“双招双引”这一发展的关键变量
持续催生“蝴蝶效应”
助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
加快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滁州在线视频号
更多新闻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