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世界看中国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 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从而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人口政策的内容和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我国人口问题和解决措施】
我国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导致人口问题过多,如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破坏污染环境、住房交通拥挤、就业机会减少等,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二、我国人口的分布
【我国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人口分布界线】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我国前六个面积大省】
新疆内蒙和西藏;青海四川黑龙江;(内蒙与西藏串位,是为了押运)
1、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答:①自然条件: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②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③开发历史: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开发历史的综合影响,我国人口在分布上呈现出东南多、西北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 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 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我国的主要山脉:
⑴ 东北--西南走向 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 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 东西走向, 最北列是天山-阴山; 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5.我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我国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6.山区面积广大
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五个积温带的区别】
温度带 范 围 ≥10ºC积温 作 物 熟 制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1600ºC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1600—3400ºC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3400—4500ºC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ºC 一年两熟或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ºC 水稻一年三熟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 ºC);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
【我国夏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最高气温49.6º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空间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四类干湿区的区别】
干湿地区 降水状况 分 布 地 区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水田 半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400—800 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草原 旱地 半干旱 地区 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畜牧业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畜牧业
三、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随着季节变换风向,并且风向相对的风。
【冬、夏季风的区别】
发 源 地 风 向 性质 影 响 范 围 冬季风 西伯利亚地区和 蒙古高原一带 从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西北风或东北风)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四川盆地外)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热带洋面 从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风气候的特点】低纬地区气温高、温差小,降水多;高纬地区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雨热同期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名称 影响程度 降 水 气温 地 区 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显著 降水多,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温差小 东南部地区 界 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非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不显著 降水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区 温差大 西北部地区
【气象灾害】
名称 发生季节 原 因 危 害 预防措施 台风 夏、秋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的强烈活动 狂风和特大暴雨 加强预报、建设防护林 洪涝 夏 雨带持续时间长,连续性降水 洪水泛滥 加强预报、修建水利工程 寒潮 秋末、冬季 或初春 发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的活动 严寒、大风、 霜冻 预报及时,及早准备 干旱 春 、冬 降水异常减少 土地干裂、粮食减产、用水困难 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
【降水形式的区别】
降水形式 发生地区 成 因 锋面雨 季风气候区 冷、暖空气交锋时,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地形雨 山地迎风坡 暖湿气流在前进过程中,遇到山脉阻挡,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对流雨 赤道地区 暖湿气流受热膨胀上升,成云致雨。
四、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多样性的原因及其优势】
1、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我国五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区别】
气候 类型 热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 气候 高原山地 气候 分布 地区 滇、粤、台南 部,海南全部 东部纬度较 低的南方地区 东部纬度较高的北方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青藏高原 地区 气候 特征 高温多雨,降 水集中于夏季 冬暖夏热,降 水集中于夏季 冬冷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冬冷夏热 降水稀少 冬冷夏凉, 降水稀少 主要 差异 全年高温, 降水最多 温差小, 降水较多 温差大, 降水较少 温差大, 降水最少 全年低温,植被垂直变化显著
(三)河流与湖泊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分界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占全国总面积:2/3
(四)黄河的治理与长江的开发
【长江、黄河的概况】
源地 入海 源头 形状 流程 长江 唐古拉山 东海 沱沱河 “VW”形 6300千米 黄河 巴颜喀拉山 渤海 约古宗列曲 “几”字形 5400千米
流量 流域面积 主要支流 长江 1万亿立方米 180万平方千米 雅、岷、嘉、汉;乌、沅、湘、赣 黄河 600亿立方米 75万平方千米 湟、洮、渭、汾
各游分界 流经的省区 流经的地形区 长江 宜昌(鄂)、湖口(赣) 青、藏、川、滇、渝; 鄂、湘、赣、皖、苏、沪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 河口(内蒙古)、孟津(豫)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黄河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几”字型,向东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 黄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中游则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宁夏平原),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5.长江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东雪山西南侧(正源沱沱河),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注入东海。 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 (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6.开发: (1)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和三峡段),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量占全国的一半。
(2)黄金水道: ①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②干支流航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的2/3,货运量约占全国的60%。
7.治理: (1)长江洪涝发生原因: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长、水量大; ②有三大洪水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汉江); ③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
(2)治理措施: ①加固江防大堤; 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③修建许多水库; 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 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⑥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 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8.京杭运河: (1)起、终点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长度:1800千米 (2)经过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3)航运量: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3.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森林等。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类 型 名 称 主 要 分 布 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 湿 地 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平原和低缓的丘陵 林 地 季风区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山地和丘陵 草 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高原和山地 未利用的土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沙漠、戈壁、石山、冰川
【三大林区】
林区名称 东 北 林 区 西 南 林 区 东 南 林 区 分布区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东南丘陵地区 主要树种 针叶林 (兴安落叶松、红松) 常绿阔叶林 (红木、楠木) 经济林(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树) 林区特点 最大的天然林区 第二大天然林区 人 工 林 区
【四大牧区】
牧区名称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分 布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优良畜种 三河牛、三河马 细毛羊、伊犁马 牦牛、河曲马 牦牛、藏绵羊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水资源
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分 布 危 害 解 决 措 施 时 间 夏秋多 汛期河水暴涨,易造成洪涝灾害 修建水库,可以调控径流和水量季节变化,夏季储水防洪,春冬供水抗旱 春冬少 河流进入枯水期,出现春冬旱情 空 间 南方多 水资源占80%,土地资源只占40% 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 北方少 水资源仅占20%,土地资源却占60%
二、中国水能的开发
水能蕴藏量 分 布 地 区 主 要 水 系 集中的河段 6.8亿千瓦, 世界第一 西南五省市区 川、黔、滇、 藏、渝 长江2.6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 其次为雅鲁藏布江、黄河、珠江 长江、黄河、 珠江和上游河段
三、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②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 ③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解决水危机的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以茶换马:甘肃天水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3.我国的铁路干线
(1)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2)南北:京哈线;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3)青藏铁路
4.交通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等经过的铁路线
5.交通方式的特点
铁路速度最快,价格较低,数量较大 公路速度较快,价格较低,数量较小 航空速度快,价格高,数量小 水运速度慢,价格低,数量大
6.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贵重或者急需的货物而又数量不大的用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者变质的货物,多用公路;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 一般选择铁路或者水运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2.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3.农业分布
(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和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水田,以北是旱地。
(2)牧业: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3)林业: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东南部人工林区
(4)渔业: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工业和分布与发展 1.定义和分类: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
2.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工业的分布
(1)沿铁路线,江河和沿海分布
(2)工业基地:沪宁杭(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1)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⑵ 东西走向,
⑶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1.知道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及界线(季风界线)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
1.定义和分类: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2)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
〖欢迎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