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星星驿站工作人员救助环卫工人
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饭可加热、累可歇脚、充电方便、24小时“不打烊”……在豆各庄地区明德园社区4号院底商,有这样一个“星星驿站”,深受快递员、环卫工、司机等户外工作者以及周边居民的青睐。前不久的一个清晨,驿站工作人员还合力救助了一名身体突感不适的环卫工人。如此暖心的一幕,让不少居民再次为驿站竖起了大拇指。
心
合力救助环卫工人
“10月中旬的一个清晨,我接到值班同事电话,称有一名老人在驿站吐了……”星星驿站业务经理李帅回忆,因自家离驿站很近,他立即骑上电动车,几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当时,一名身着环卫工服的老人正紧闭双眼,背靠着椅子休息,脸色很差。值班人员正一边安慰着老人,一边清理地面。
▲星星驿站外部
李帅说,经过简单沟通后,他得知老人头晕、身体发麻,便提出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老人家属,但老人有所顾虑,且家属都不在北京,于是他立即联系上老人所属的环卫单位紧急联系人说明缘由,并请其尽快送老人就医。约20分钟后,环卫单位来到驿站接走老人,李帅一直护送老人上车,并向环卫单位工作人员详细交代了老人的身体状况,令老人很感动。
近日,记者在星星驿站看到,占地约160平方米的驿站,可谓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根据功能不同,驿站被划分成了吸烟室、休息区、零售区、阅读区、汽车租赁部等。“休息区可为手机免费充电,摆放了桌椅可进行就餐,还有热水器、微波炉等均可免费使用;零售区主要售卖烟、酒、速食、水等日用品;阅读区的百余册书籍,由社区捐赠,会定期做更换和补充。驿站内,医药箱、急救箱、洗手间等一应俱全。”星星驿站负责人吴姝介绍。
“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我们还搭建了一个微信群,以便能及时听取被服务人员的多方建议和意见。”吴姝说,驿站启动运营半年多来,已服务超过6万人次,最高峰每日服务超500人次。
充电场站变爱心驿站
如此“助人为乐”的爱心驿站,是如何诞生的?又为何落户豆各庄乡呢?“最开始,这里其实不叫‘星星驿站’,只是一个普通充电场站的配套办公商铺。”吴姝告诉记者,星星驿站位于广渠快速路附近,离京哈高速、京津高速入口都不远,而且附近居民区集中,有青荷里、御景湾等多个社区。今年1月,驿站所属的北京朝商商贸有限公司在此建设了新能源车充电场站,共28个充电桩,24小时提供服务,这也是目前周边5公里范围内最大的充电场站。
“充电场站建成后,来往人员频繁,且不少司机都是深夜前来充电,因个别驾驶员鸣笛、大声喧哗等导致的噪音扰民问题,令周边居民怨言颇大。”吴姝介绍,在豆各庄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明德园社区党委的协调下,公司以北京朝商商贸党支部为依托,于今年3月正式将充电场站改建成“星星驿站”对外开始运营,既为前来充电的新能源车驾驶员服务,引导驾驶员进室内休息,也为环卫工、快递小哥、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和新业态群体提供一个休息的公共空间。
“社区以‘i德季画’品牌项目为纽带,携手辖区北京朝商商贸党支部,共同打造星星驿站,该项目不仅精准解决了居民长期面临的噪音扰民难题,还开创了党建引领关爱两新群体的新篇章,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开辟了新路径。”豆各庄地区明德园社区党委书记刘会梅称,星星驿站是在党建引领的坚实基础上,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社区积极探索网格精细化治理新模式,助力打造“豆网精治”网格化治理的新品牌。
展
小驿站释放“大能量”
区别于传统的爱心驿站,星星驿站不仅为新能源车充电配备了智慧系统,可24小时为车辆充电护航,实时显示充电进度,而且做到了24小时“不断电、不锁门、不打烊”,充分解决了新业态群体“因休息时间和驿站开放时间冲突,无法享用驿站服务”的难题,让驿站温暖的灯光,无论在凌晨抑或深夜,都能照亮户外劳动者前行的道路,让驿站舒适的空间成为他们随时可停靠的港湾。
记者采访时,遇到了前来歇脚的滴滴司机刘先生。他介绍,自己常年带客人往返于北京和秦皇岛之间。若遇到早晨送客到北京,返程时,他就会到星星驿站歇一歇,吃碗泡面,正好给手机充电。“我们跑车的大伙儿,都知道这个星星驿站,很方便。”
“我们遛弯遛累了,也能进去歇一歇。”明德园社区居民王女士说,尤其在夏秋时节,驿站旁边的花田里,小雏菊、月季、绣球等竞相开放,五彩斑斓。逛累了,再进去聊聊天、喝杯水,别提多惬意。
“夏天时,我们驿站室内空调一直开着。这个暑假,为了给进驿站休息的户外工作者降暑,我们还免费提供了约1500瓶冰矿泉水。”吴姝补充道。
豆各庄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更让人惊喜的是,随着“星星驿站”项目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新业态群体不仅享受到了项目带来的便利和温暖,更积极主动投身到地区的志愿服务、网格精细化治理当中,实现了从“被服务者”到“治理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以实际行动回馈社区、反哺社会,将智慧与力量融入到网格精细化治理的各个环节中,促进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
编审校对:党群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