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戈壁沙漠设施农业蓬勃兴起

政务   2025-01-05 22:14   新疆  

2024年,和田戈壁沙漠设施农业蓬勃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强劲……

  小麦“新冬60号”、玉米“九圣禾2468”“新玉108号”等高产优质主导品种大面积推广,作为农业科技芯片的种子为粮食增产丰收打下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主产基地”落实,全地区粮食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林果、畜牧结构持续优化,实现提质增效,和田林果、畜牧产品亮相各大交易会,成为全国消费“新宠”;一望无垠的整齐高标准农田里,先进的智能化农机装备在大地上描画和田农业的“几何美学”……

皮山县科克铁热克镇阿热库木村一景(资料图)。许晓龙 摄

  沃野五彩斑斓,农民笑脸绽放。2024年,和田地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深入推进粮棉果畜涉农产业集群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收入增长。

  戈壁沙漠崛起“绿色奇迹”

  “几年前,这里还是大大小小的沙包,现在眼前这片占地1万亩的1000座大棚年产值2.4亿元,带动稳定就业2000余人,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链5000余人就业……”2025年1月2日,在和田县万亩设施农业基地,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米日古力·艾比布拉笑容满面向记者介绍。

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大棚。(航拍图)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然而,和田人民并未向困难低头,而是在困境中积极寻找出路,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探索戈壁设施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模式,让戈壁荒漠逐渐结出累累硕果。

  提起和田的设施农业发展,2000年是一个转折期。那时,设施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温室大多是建在农田的土墙温室,结构简单、保温性能差,种植的作物也较为单一,主要以蔬菜为主,栽培管理也较为传统,完全依赖人工,产量和质量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2024年底,全地区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已达到2.64万亩,拥有各类大棚3.61万座。戈壁沙漠设施农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单一的蔬菜种植发展到当前的果树、花卉、食用菌、草莓、火龙果等特色多元种植模式。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和田地区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高效节能连栋日光温室试验成功。图为技术人员采摘成熟的西红柿(资料图)。胡礼政 摄

  走进和田县万亩设施农业基地温室大棚,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一排排草莓娇艳欲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火龙果植株上挂满了果实,犹如一个个燃烧的小火球;各种花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不仅种植模式多元化,栽培管理也走向了智能化。如今,和田地区的设施农业普遍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温湿度自动化调控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技术人员根据数据,远程控制灌溉、施肥、通风等设备,实现了精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024年3月,中国·和田戈壁沙漠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暨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启动会在和田举行,国内专家学者齐聚和田,深入探讨设施农业在戈壁沙漠地区的关键技术、发展路径和应用前景,为和田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该项目将全国顶尖的设施农业技术团队聚集在和田,开展系列技术创新试验研究,攻克戈壁沙漠温室结构、品种、栽培、绿色生产等核心技术难题,保障和田设施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全地区设施瓜果蔬菜总产量20.9万吨、产值9.46亿元。如今,在和田的戈壁沙漠上,越来越多的设施农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书写和田现代农业新篇章。

  土地整治孕育“希望田野”

  在墨玉县2023年粮食产能提升项目玉西片区田间建设项目现场,记者看到田间一株株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奋力向上生长,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活力。昔日荒芜的盐碱地,如今却在土地整治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希望的田野。

墨玉县2023年粮食产能提升项目玉西片区田间建设项目种植的冬小麦。胡礼政 摄

  2024年1月10日,总投资2.5亿元的5.11万亩粮食产能提升项目玉西片区田间建设项目动工。土地平整、灌溉渠道修建、排水系统完善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3万亩小麦已破土而出,后续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和田地区始终把质量把控放在首位,从土地平整到高效节水,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执行。强化组织领导,科学有序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建立地县两级多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坚持以水定地,科学、系统分析和田水资源情况;科学谋划种植,根据各县市土地环境评价、土壤和地下水化验情况,确定了碱性较高的土壤前3年主要以养地、改善土壤肥力为主,通过土壤改良、土地涵养,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环境。

  “今年,我承包了1500亩地种植冬小麦,已全部灌溉完毕。开春后,我会按照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科学管理好冬小麦,及时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相信明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墨玉县扎瓦镇兰干村农户买提托尔逊·托尔逊泥亚孜满怀信心地说。

冬小麦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胡礼政 摄

  2024年,和田地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妥有序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系统推进土地碎片化治理,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强化全过程监督,完成5.6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2023年20.09万亩新增机动用水用地建设,应种植面积16.31万亩实现应种尽种,保粮稳饲增收作用明显。

  随着高标准农田的不断建成,曾经的盐碱地正在逐步变成“希望田野”,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户从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受益良多,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入水平,还增强了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智能农机助推“现代农业”

  2024年10月,记者在洛浦县杭桂镇兰干艾日克村的高标准农田看到,自动驾驶拖拉机、分流式平地机、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大显身手。铺设滴灌带、覆膜、播种等一系列作业一气呵成,整个过程高效有序,智能农机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智能农机在高标准农田进行整地、播种作业。

  2023年,村民亚库普·艾麦尔尼亚孜一家起早贪黑在地里辛勤耕耘,小麦亩产420公斤,实现了新突破。而在2024年,他家利用配备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精量播种机扩种小麦22亩,不到半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播种作业,后续管理和收获也用上了智能农机。

  “今年,村委会给我们协调了智能播种机,2个小时小麦就种完了。县上农业部门还专门安排了技术员到田里指导,教我们科学种植和管理,真是太贴心了。”亚库普笑着调侃道,“现在全是机械化作业,我都快成‘甩手掌柜’了。”

农机展销会上,经销商在驾驶舱调试北斗导航系统。胡礼政 摄

  2024年,全地区新购置补贴机具1856台(架),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3985万元,极大激发了农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2024年初举办的农业机械展销会上,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购买智能农机具,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6.6%,其中小麦、玉米、水稻农业机械化率达93%。

  同时,和田地区加强农机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操作、能维保的农机手,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实时显示播种情况。

  此外,和田地区还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成立了4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机资源,实现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合作社提供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一站式”农机服务,不仅方便了农户,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忙季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们加班加点,确保农作物及时耕种、管理、收获,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4年,全地区粮食种植面积达373.4万亩,同比增长29.9%。戈壁沙漠设施农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和田农业转型升级。和田,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和田大地徐徐铺展。



来源丨“和田环保”公众号、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丨刁春阳  陈静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及微信公众号


为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做出不懈努力

领悟思想伟力 强化政治担当 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疆

环保科普 | 噪声扰民有“新法”(上)

环保科普 | 噪声扰民有“新法”(下)

环保科普 | “碳达峰”、“碳中和”科普知识动画宣传片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新疆生态环境
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公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