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游戏驱动力的深层含义
文摘
社会
2024-10-01 00:00
广西
人类从原始社会生活中演化出的一系列基础大脑智能活动,主要体现在集体生活中获得地位提升、同伴赞赏以及权力增强等方面。这部分大脑活动与基于集体的快节奏、力量相关的游戏统计相对应,属于一种快速且低能耗的思维模式,类似于程序中的硬编码部分,构成了人类大脑的底层智能。在此基础上,人类大脑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逐渐演化出更复杂的神经网络功能。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假设脑”,负责收集外部输入并获取新的刺激,为神经网络训练提供原料,涉及创造和幻想的动机;二是构建神经网络,当大脑接收到外部输入后,会根据这些信息训练出一个稳定的智能模型,从而在未来遇到类似输入时降低反应的能量消耗。这部分大脑活动对应了基于技巧和决策的游戏动机。游戏驱动力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分享我自己玩游戏习惯的观察。我发现自己在游戏时的时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那些让我轻易沉迷的游戏,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在这些游戏中投入数百甚至上千小时,且在此之后仍然觉得这些游戏很有趣,想要继续游玩。这是第一类游戏。那么,第二类游戏则是我在看到其名称、封面或介绍视频时,便觉得它不太好玩,因此不想去尝试,或者在简单尝试十几分钟后,就决定不再继续玩。这就是第二类。还有第三类游戏,在开始的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里,我都会觉得它很有趣,但突然在某个时刻,我就感觉它变得无趣,随后不再想玩下去。大致来说,我玩游戏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这让我不禁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三种分类?这些游戏之间有什么不同?我起初想,是否是游戏时长的不同与游戏类型或玩法机制有关,比如我可能更偏向策略类、需要思考的游戏。但后来发现,这似乎并不是原因。比如,当我玩《光荣的三国志》和《信长之野望》系列时,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也会感到无聊。当我的势力发展到两到三片领地时,就会觉得游戏失去乐趣。那么,是否是游戏内容的丰富程度导致时长差异呢?似乎也不是,因为有些游戏即使剧情或探索内容丰富,我仍会觉得无趣而不想继续玩。再者,游戏中的决策深度或复杂度是否也起到作用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这些情况仍然可以找到反例。我之所以分享这些思考,是因为我们发现,吸引玩家持续游玩的游戏,其驱动力与游戏时长之间存在强正相关性。当一款游戏能够持续吸引玩家时,意味着它持续为玩家提供强劲的驱动力。相反,当玩家感到无聊时,正是因为游戏在某一时刻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分析游戏时长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游戏驱动力的本质。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想验证对游戏驱动力本质的理解是否正确,只需观察我们的解释是否能合理解释游戏时长的差异。一个正确的答案应能提供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解释。让我们首先从一些主流的游戏设计理论入手,看看它们是如何解释游戏驱动力的。首先,《游戏设计艺术》这本知名书籍认为,游戏驱动力来源于玩家的内部和外部需求。换句话说,游戏要激发玩家的需求,才能产生驱动力。另一本书,《企业引擎》,是《环世界》的开发者泰南所写的。在这本书中,泰南指出,游戏的驱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基于奖励的强化机制,这与心理学中的斯金纳箱理论非常相似。书中强调,游戏需要为玩家提供足够吸引人的奖励预期,而不仅仅是奖励本身。当玩家意识到这些奖励的预期时,体内的多巴胺分泌会促使他们不断玩下去。除了这两个观点,还有一些其他理论值得关注。例如,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认为,游戏必须让玩家保持在心流状态中,才能持续激发他们的玩乐动力。如果游戏变得无聊或过于困难,玩家就会脱离这个状态,从而失去继续玩的兴趣。还有一种理论是由日本游戏制作人樱井正博提出的风险回报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玩家在游戏中面对的风险与获得的回报之间的关系,指出玩家在权衡风险和回报时会影响其游戏体验和持续性。他认为,游戏必须让玩家感受到一种风险或压力。当玩家通过操作或决策将这些风险或压力排除或释放时,游戏会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这种风险与奖励的循环不断激发玩家继续玩下去的动力。然而,关于这些游戏设计理论对游戏驱动力的解释,我个人并不感到十分满意。原因在于,这些理论要么是针对特定游戏设计现象的观察,或者用神经网络的术语来讲,它们是一种过拟合的模型,能够解释某些特定游戏或设计产生的现象,但无法广泛适用于所有游戏设计和作品;要么某些理论更像是顶层概念。虽然听起来合理且有道理,但当试图将这些理论细化成具体的设计方法时,会发现它们无法与实际的设计步骤或原则形成紧密的关联。因此,我认为上述的游戏设计理论并不能真正解答游戏驱动力的本质问题。接下来,我想提出一种新的视角来解释游戏驱动力。我认为,游戏驱动力实际上是大脑认为我们在玩游戏的行为正好满足了三种基本行为需求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持续玩游戏,大脑就能不断实现其所期望的行为之一,这样便产生了持续的游戏驱动力。那么反过来,游戏驱动力何时会消失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当大脑认为无论我们如何继续玩这个游戏,都无法满足其三种行为需求中的任何一种时,游戏的驱动力就会消失。也就是说,当大脑意识到玩游戏这一行为对其行为没有任何收益时,驱动力便会消失。换句话说,游戏驱动力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大脑在判断玩游戏的行为与其三种基本智能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一步来说,游戏驱动力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类,并且与大脑的这三种智能行为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点,接下来我将按照游戏驱动力的三种分类,逐一进行详细说明。首先,第一种驱动力对应的是原始脑。原始脑是人类早期为满足在集体生活与生存条件下所需的生存策略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智能。由原始脑所提供的驱动力,更倾向于在集体中进行协作和竞争,以及获得地位和力量的提升。换句话说,这种驱动力的本质在于大脑认为玩游戏的行为正好符合这种原始的集体生存策略需求。更具体地说,举个例子,当你在游戏中表现出色,赢得队友的赞赏,或者在一场艰难的比赛中击败对手,亦或在团队中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被推举为领导者时,是否觉得这些场景最能激励你继续游戏呢?这种由原始脑提供的驱动力,确实在团队协作类游戏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样,原始脑所提供的驱动力何时会消失呢?答案很简单。当大脑不再认为玩游戏的行为符合人类集体生存策略时,这种驱动力就会消失。具体来说,可能是你的朋友们选择去玩新的游戏,这样一来,你也大概率不会继续单独玩原来的老游戏;又或者在某款游戏中,你的表现一直很糟糕,总是被对手压制,找不到获胜的办法,那么这时你也很可能会选择不再继续这款游戏。接下来是第二种驱动力,即由假设脑提供的驱动力。假设脑是人类大脑神经网络中负责获取输入的部分。它的目标是不断为大脑的神经网络训练提供新鲜、有意义的输入或外部刺激,以帮助大脑更快地获取更多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新的环境。假设脑提供的驱动力是基于这一目标,只有当大脑认为玩游戏的行为能够持续提供新鲜且有价值的输入时,驱动力才会存在。具体而言,这可能表现为游戏的剧情非常吸引人、情节新颖,或是游戏世界的构建栩栩如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探索。同样地,反过来说,何时这种驱动力会消失呢?答案也很简单:当游戏的剧情无聊,或让你感觉陈旧,亦或游戏虽然规模庞大,但可探索的地方却十分单调,千篇一律时,驱动力便会减弱。如果我们将视角稍微扩大一下,会发现这种第二类驱动力不仅存在于游戏中,也广泛存在于更传统或被动的娱乐作品中,例如电影和小说。当你对一部电影感到着迷时,通常是因为情节引人入胜,或者其中某些场景非常宏大;而当你觉得一部小说无聊时,则往往是因为剧情缺乏吸引力,或是文字描写不足,导致你无法继续阅读。最后,第三种驱动力则是由负责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部分所提供。这种驱动力的本质在于,当大脑遇到新的挑战时,它需要尝试生成稳定且可复用的神经网络模型。这样,在下次遇到类似挑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已经训练好的模型,从而大大降低大脑应对新环境时所需的能量消耗。
总的来说,当大脑需要训练新的神经网络时,其能量消耗是相当高的,因为需要调整整个神经网络的连接拓扑。如果大脑能够每次使用已有的模型来应对外界的输入或刺激,能量消耗将大大降低。这就是驱动力产生的本质原因。在游戏中,什么情况下大脑会产生这种第三类型的驱动力呢?当我们在游戏中遇到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时,例如发现一种新的战术组合打败敌人,或找到谜题的新解法时,驱动力便会增强。而这种驱动力何时会消失呢?这其中的条件稍微复杂一些,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缺乏新挑战:当大脑没有遇到新的挑战,且所有外部输入都可以用已有的神经网络模型处理时,自然就不会产生新的驱动力。在游戏中,这种情况可能表现为游戏挑战过于简单,或所有挑战都可以用同一策略应对。无法生成新模型:当大脑无法生成新的神经网络模型时,这种驱动力也会消失。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游戏中,如果面对的新挑战缺乏足够的信息线索,或挑战特别困难,以至于玩家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那么大脑就不会持续提供驱动力。缺乏及时反馈:在游戏中,如果玩家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得到及时的正向反馈,大脑也无法得知新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是否有效。因此,缺乏反馈同样会导致驱动力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