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圆满落幕,我校实践团斩获佳绩,共获得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大赛前期我校团委积极组织筹备,邀请到了东华大学团委副书记董晓光老师和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崔然老师为同学们分别带来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社会调查》和《立意准确 逻辑清晰 讲好故事——如何做好创业实践比赛》两场指导讲座。讲座效果斐然,同学们参赛热情高涨。我校2024年报名参赛“知行杯”的队伍创历年新高,达110支,人数超千人,参赛赛道更是覆盖所有类别,项目主题丰富多样。
校团委于6月开展了项目中期答辩,邀请到了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严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志强,校团委书记薛颗,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巍担任评委。经校内遴选,8个优秀项目于9月下旬获推参加市赛。其中时尚设计学院申报项目《“以竹为名,寻非遗之美”——匠粹非遗竹编助振兴》荣获二等奖,新媒体艺术学院《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横沙农旅发展新模式探究》、《“艺海徜徉,视觉飞扬”——新媒体赋能红色研学的探索与实践》荣获三等奖。
这些实践项目的成果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积极态度和扎实能力,也体现了我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以竹为名,寻非遗之美”
——匠粹非遗竹编助振兴
指导教师
沈幸莹、李娜、薛颗、李桑
团队成员
吴芷伊、王艺蒙、王珇儿、蔡依婷、王淯、王晏晟、李易成、马凌欣、梁盛林
项目简介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竹梦飞扬”传统文化研学实践团于2024年7月9日抵达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通过“杨隆梅个人独家专访”、“实地调研考察当地企业”、“街头随机采访”、“地方校园学习”、“崇州市道明镇人民政府及竹艺村委员会考察学习”、“签订校地合作共建协议”、“学习制作非遗竹编胸针”、“进行微党课拍摄”、“创意写生+直播”、“设计竹艺村村宠形象”、“构思竹编纹样装置方案”这一个个实践项目,深入学习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精髓,感受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转化“非遗+校园”成果,凝练竹编符号,通过互联网积极传播“道明竹编”文化。
在实地实践调研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没有停下脚步,跟进新闻报道、联系媒体、剪辑宣传片、与道明政府保持沟通…截止目前,发文平台达8家,其中不乏像青春上海这样关注度大的平台。同时,实践团成员们就“竹编纹样装置方案”与道明政府讨论线上开会六次,设计出的结合竹艺村当地环境因地制宜的集观赏打卡与避暑乘凉一体的装置方案被道明政府夸赞认可,进入落地阶段。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专业所学传递民族自信,力求使非遗竹编文化再焕光彩。
“艺海徜徉,视觉飞扬”
——新媒体赋能红色研学的探索与实践
指导教师
孙晓婷、汪璐
团队成员
夏歆怡、廖朵、赵紫来、陈怡雯、严乐曦、姜妍、顾尤其、张晓彤、蒋雨恩、祁述凡、杨芷晗、胡苏源、沈戎缘、李若楠
项目简介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继续深耕“艺海徜徉,视觉飞扬”红色研学系列实践项目,实践足迹从去年的贵州遍及今年的江西,未来将探索更丰富的红色资源地。实践团师生将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学习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同时根据当地文化特色产出创意文创产品,以文创设计推广当地红色文化;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文创产品的宣传推广策略,提高IP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与当地红色场馆或村镇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城乡交流与合作,为农村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横沙农旅
发展新模式探究
指导教师
郝建彬
团队成员
周子博、赵峰晨、张钊铭、周枫凯、王韬瑞、吕易桐、李慧欣、周宇晨、李若蘅、郑晴予、刘洛桐、程巾桐
项目简介
项目旨在与横沙乡土特产联盟合作,推动横沙岛农旅产业发展。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入了解当地特色与需求,利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专业人才,设计横沙岛专属农旅平台并推广青年推广计划。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制作宣传物料,与横沙岛新农旅模式进行青年推广。通过比对前后经济数据,评估新模式对乡村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后续农旅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指导。
恭喜以上获奖队伍!期待在明年的“知行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更多的视觉学子们参与进来。“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以扎实的学科素养与充沛的实践热情彰显视觉青年力量,赓续视觉风采。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上海视觉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