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海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12月5日,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强调,要增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时时、事事、处处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会上,省级领导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和书面汇报。青海日报今日摘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在学习贯彻落实中推动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在青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青海考察,给予我们极强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奋斗感召,进一步激发了全省上下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赋予我们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这在青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充满感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上高原考察指导工作,对近年来青海生态各项指标、特色优势产业、民生改善情况如数家珍,充分体现了对青海的关心厚爱。习近平总书记对高原儿女十分牵挂,每次来青海考察,都实地查看农村社区、看望各族群众,这次专门走进校园,仔细查看被褥薄厚、食堂伙食,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从安危冷暖到柴米油盐,百姓的事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都是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海工作,从“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再到“三个坚持”重大要求,青海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要求一以贯之,从“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到打造“高地”、建设“四地”的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我们必须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是把抓学习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各族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对习近平总书记发自内心的敬仰爱戴。青海发展取得如今的显著成绩,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科学指引和引领推动。要把抓学习作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真学真信真用、共情共频共振,学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绝对忠诚、学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学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
二是把抓贯彻作为始终恪守的使命职责。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的宏伟蓝图,是着眼全国大局谋一域,更是造福青海人民的美好愿景。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更加坚定、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就是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明晰符合发展规律和青海省情的实践路径。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贯彻到圆满完成今年目标任务、谋划明年工作、编制“十五五”规划中,聚力“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奋勇争先,引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火热实践。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青海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事关青海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青海工作的总方向、总目标、总任务。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越学越有方向,越学越有力量,越学越感到责任重大,学出了政治忠诚,学出了职责使命,学出了为民情怀,学出了信心力量,学出了拼搏干劲。
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投身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主战场,交出了优异答卷。生态持续向优,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成型,水、土、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双碳”行动取得新成效。经济持续向稳,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逐季向好,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态势。产业持续向绿,推进产业“四地”融合发展,扎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改革持续向新,制定出台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效办成一件事”成效显著。民生持续向好,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超过75%,10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落实有效,积石山地震灾后房屋重建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加快推进。大局持续向安,平安青海“十个一”工作成效明显,民族团结进步有形有感,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形势平稳。
以真抓实干推动高原康养产业实践
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大局
青海作为高原康养策源地和落实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世界黄金海拔(1500-2500米),丰富的山宗、水源、净土、多民族文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资源优势,专业的领军人物和团队,扎实的工作基础等,具备发展高原康养产业的先天优势,是值得社会各方面合力推动的民生经济新增长点和朝阳产业,对我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工作时强调,“青海有一大批高原医学专家,高原医学研究已有很好基础,要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要立足高原特有的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生物医药、高原康养等新兴产业。”康养产业事关千家万户、百姓健康、民生福祉,是融合科技、卫生、生态、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全产业链条,吸引大批康养群体来青海,将给青海和老百姓带来无限商机,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党委重视、政府牵头、政协推动、院士引领下,高原康养产业正以破竹之势快速成长,尤其西宁、海东黄金海拔地吸引了各地客源前来体验,高原康养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发展上已领先其他高原地区一步,“二二一一”支撑框架已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家卫健委和中华医学会大力支持下,首届高原康养学术论坛在青海成功举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将“高原康养”作为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写进《决定》,青海成为全国首个推动高原康养纳入省域深化改革任务、全国首次汇聚各地专家学者共商高原康养科学创新发展达成共识的省份,为“高原康养”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是高海拔地区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的有力举措。
坚决破除“特殊论” 推动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领形成正气充盈的社会生态。
省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结合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先后召开“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等专题研讨会、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坚决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巩固拓展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成果,在严格执行党员干部违规吃喝“十严禁”纪律要求基础上,制定出台深入整治违规吃喝“九条措施”,公开发布举报党员干部违规吃喝奖励办法,省纪委监委提级办理、严肃查处了一批违规吃喝典型案件,坚决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开展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超常规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关怀就在身边。严肃查处汪山泉、强建海、魏成玉、安木拉、张晓军、薛建华、卢彦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破除少数干部中存在的“特殊论”等特权思想和通过违纪违法搞补偿的错误心理,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以谋规划、找结合、求突破、抓具体为方法
聚焦产业“四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青海考察,提出了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要求。产业“四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量身定制的发展路径,是贯彻落实这一重大要求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从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出发不断深化认识,聚焦每一地思考西宁发挥支撑保障作用的功能定位、主攻方向和实践路径,逐步形成系统打造“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持续在谋规划、找结合、求突破、抓具体上下功夫。
一、在谋规划上下功夫。省委书记陈刚强调,青海要聚焦“四地”目标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引导资源要素向这些领域集聚。在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密切跟踪省级规划编制,聚焦每一地谋准谋实定位方向、构建专项规划体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在找结合上下功夫。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市场化方向,对外强化与天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对接协作,对内全方位加强与中央驻青科研院所、省垣高校、重点企业的合作,确保产业“四地”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支撑,就找到什么样的创新资源。
三、在求突破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以打造零碳园区和绿色算电协同示范园,以绿电赋能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以省市联动打造北川创新创业活力区等为抓手,着力在资源优势转化的方向、路径、集聚上求突破。
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激励干部想干、敢干、会干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激励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有牵引性、撬动性的重要抓手。省委组织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以破解干部“下”的难题为牵引,不断健全完善统筹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整体工作体系。
一、细化“下”的情形,逐一列出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负面清单。深入贯彻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结合实际细化拓展为23种“下”的情形,切实回答好“什么情形下”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突出“谁干得好就用谁”的导向,持续细化“想不想干、敢不敢干、会不会干”的具体情形,更加明晰干部“上”与“下”的准绳。
二、做实“下”的研判,精准识别“躺平”“佛系”“摆烂”的干部。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深入抗震救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抓住具体人、具体事,使干部“下”得服气。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运行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经常性调研机制,常态化考察、发现和识别干部,动态摸排“两头班子”“两头干部”,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提供准确依据。
三、压实“下”的责任,健全完善务实管用的常态长效机制。建立“两月一盘点、半年一调度”工作机制,推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切实把功夫下在平时。我们将进一步把干部能上能下与日常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巡视整改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责任传导机制、上下贯通联动机制、政绩观偏差纠偏正向机制,持续释放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信号。
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中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好搬迁安置 做好民生保障 建设美好家园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6月考察青海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重大要求,强调继续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一年来,省委书记陈刚、省长吴晓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临一线抢险救援、直奔现场指挥调度、亲自谋划灾后重建、时刻关注进展情况。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的重大要求,落实书记省长工作安排,海东市1156个党组织2.1万名共产党员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援、群众安置、灾后重建所有工作;我们历经288小时搜救出所有失联人员;及时设立185个安置点,迅速调物资、搭板房,自始至终没让一个受灾群众受冻挨饿;市县乡三级联动,夜以继日推动235项民生项目工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了群众心坎。实践证明,受灾群众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无比牵挂,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委厅局、社会各界等鼎力支持的结果,我们感恩于怀、铭记在心。
构建“多个一”抓手体系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提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要求,为深入推进示范省创建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小切口”入手,谋划构建“铸牢”“多个一”抓手体系,推进示范省创建由“数量领先”向“示范引领”转变。
一是打造一批“铸牢”宣传教育实践基地。紧扣主线,利用历史文化场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主题公园、文化长廊、街区广场等阵地和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文博场馆、展览展陈的阐述讲解,发挥综合作用,将铸牢意识植入干部群众头脑。二是打造一批“铸牢”网络宣传平台和精品力作。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用,开展“互联网+”铸牢行动,利用“三微一端一平台”开展分众分媒的网络宣传,不断提升宣传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三是打造一批“铸牢”精品思政课。深化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运用案例式、议题式、体验式等方式开展教学,打造一批精品课堂,讲好“三个故事”,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增进“五个认同”。四是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三交”品牌。发挥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利用好对口支援和协作援助项目资金,全面拓展与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的广度和深度。五是打造一批精品社区“石榴籽家园”。制定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指导性意见,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培育精品社区品牌,推动各民族由“物理互嵌”向“心理互融”转变。六是解决一批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风险隐患。紧盯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着力化解一批民族宗教领域重大矛盾风险隐患,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处置力度,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不折不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6月18日至19日考察青海并发表重要讲话,省委就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落实,取得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无比拥戴总书记、热爱总书记的最大政治成果,进一步理清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思路的最大实践成果,推动实现了绿色算电协同发展试点的最大标志性成果。
一是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省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贯通、有机衔接,更加有力推动一体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以党委常委会、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干部轮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宣传宣讲活动。全省上下更加坚定“做好青海工作,核心一条就是不折不扣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要求落到实处”的共识。
二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关心厚爱转化为发展动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中央和国家部委加强汇报衔接,进一步搭建东西部协作对口援青省市合作共赢平台,协调与26家央国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回应,对口援青省市纷纷来青,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加大在青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发展绿色算力和大数据产业,同题共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为青海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全省上下深受鼓舞、精神振奋。
发挥部队宣传队作用 促进民族团结
习主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驻青部队始终注重发挥宣传队作用,坚持做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好军民团结与民族团结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崇高责任和光荣义务。省军区“1+8+N”支藏汉双语宣传文化小分队,坚持走到群众中间、走进群众心里,采取“文艺+宣讲”的形式,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讲活民族大团结的故事,不断深化各族群众对“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认识,加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认同。
二、助力帮扶人民群众增收致富。驻青部队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职责使命,坚持当好各族群众共同富裕路上的帮扶者、推动者、建设者。一项项“特色产业”输血造血、助力脱贫,一所所“八一爱民学校”捐资捐物、助学兴教,一座座“联建寺院”经常走动、确保稳定,让党的光辉照耀雪域高原,在民族地区深深播下了“共产党好、解放军亲”的种子。
以法治护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多次对加强法治建设提出了重大要求,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无不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人民、青海各项事业的关心关注和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
完善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跟踪治理长效机制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以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着力点,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要持续健全长效机制,激励干部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加强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督管理和问责,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跟踪治理能力,防止同类问题在同一地区多次出现、在不同地区反复出现。
注重源头预防,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要将源头防控作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对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方位、各领域、分层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实现源头预防的关口前移。要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不断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底线要求,科学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做好制度衔接和联动管理,防范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发生。
及时发现问题,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要切实把发现隐患、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督察执法一线锤炼和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站位、政治能力、政治担当。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监测体系,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摸清基数、把握规律、掌握动态,形成问题发现及时、预警溯源精准、分析研判科学、案件查办高效的全流程问题发现处置体系,针对性地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实现生态环境问题及时、精准、科学、有效管控。
加强跟踪督办,持续提升问题治理能力
适应人口变化趋势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实施教育强省战略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考察第一站就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调研,对青海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提出重大要求,为我们推进教育强省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谋划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规格召开全省教育大会,高标准编制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推动两所新设本科高校实现首届招生,深化学校思政教育,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新成果。
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是指引青海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我们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锚定“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目标,落实“三个坚持”实践要求,推动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盐湖综合利用、新能源、绿色算力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围绕重点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附加值,加快产业高端化转型。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八大行动”,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生产设备数字化率稳步提升。加快产业绿色化转型,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稳步下降。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钾肥、碳酸锂产量稳定增长。
产业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规上制造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稳步提升。大力培育建设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深化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建设青海(北京)科技创新基地,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挖掘消费潜力 释放政策红利
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要求,我们抢抓国家“两新”政策窗口期,以“消费促进年”活动为抓手,实施消费扩容提质专项行动,挖掘消费潜力,释放政策红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保障。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预防和保护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未成年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今年6月,考察青海第一站就前往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与学生们亲切交流,希望孩子们“学有所成、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祖国未来的关心关怀和殷切厚望,为新时代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书记陈刚亲自调研、调度,省委专门召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矫治工作座谈会,结合平安青海建设作出重要安排部署。
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做好少年审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担负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重大职责使命,把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预防和保护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抓好落实。准确把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立法精神,坚持预防和保护并重,贯彻宽严相济,做实惩教结合,将“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落实到每一件涉未成年人的司法案件当中,以高质量的少年审判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法治青海贡献司法力量。
充分履行检察职能
更好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全省检察机关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以高质效履职更好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一、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省检察履职优先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赋予青海“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大政治责任。要树牢生态优先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检察履职优先方向,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力量建设,坚持专业力量和人才向基层倾斜,进一步充实三江源地区人民检察院和青南三州生态环境检察队伍,深化落实“蹲点+巡回”带案指导、带案带事带问题下沉调研指导机制,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二、深化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检察实践。要锚定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目标,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深化“四大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要依法严惩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加强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部门行刑衔接,常态化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要强化生态环境公益司法保护,加强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推动落实国家生态综合补偿制度。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类案监督,对生态保护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有关部门依法履职。
三、探索更好服务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检察路径。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服务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理念思路和方法手段创新。要深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有效解决河湖跨流域、地域跨区划、管理跨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要探索与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法律监督机制,运用好首届全国检察机关服务国家公园建设研讨会成果,优化服务三个国家公园“检察一体化”协作圈。要落实好与生态环保等行政部门构建的协作机制,完善“河(湖)长、林(草)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强化与相邻省份的检察协作机制,凝聚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合力。
内容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一审:宽卓本
校对二审:更桑措毛
审核三审:张戎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