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后第一天上班,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双双赴无锡参加一个产业项目开工活动,并召开了该省的“新年第一会”——“重大项目建设专题会”。细心的人会发现,从2024到2025,这个经济大省已经连续两年将“新年第一会”聚焦在这件大事上。
大家都知道,每个省的“新年第一会”往往都有着“导向”的意味。作为挑大梁的经济大省江苏,连续两年都将导向如此鲜明地指向“重大项目”,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深刻内涵耐人寻味。
在会上,信长星讲了这样一番话: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都要抓好项目这一重要载体。有效投资要靠项目承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要靠项目承载,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的应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也要靠项目承载。他同时对“重大项目”作了注解:“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好项目,意味着发展的后劲、发展的质量、发展的信心和预期”。笔者理解,这番话正是对江苏为何如此重视“重大项目”的阐释。新的一年,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江苏要继续发挥好挑大梁作用,就必须抓好项目建设;承接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落地,落实“两重”部署,同样也要求落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而选择在无锡参加项目开工活动后召开这个会议,无疑,就是要向全省各地、各市县释放“更加重视重大项目建设”这个强烈信号。如果联系起来看,这个信号,江苏一直十分鲜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到一处调研,都格外关注项目建设。笔者梳理了一下,去年下半年以来,信长星就先后到南京江北新区参加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到南通参加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开工、到无锡参加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二期项目12英寸生产线建成投片、到泰州参加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在抓项目建设上,江苏始终是“进行时”。从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看,2024年“重大项目”已经产生了“重大效应”。笔者了解到,450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7300亿元、高出计划13个百分点。年内投产144个重大制造业项目,新增产值超3500亿元,实现入库税收近百亿元,带动就业14.9万人,为全省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发挥了重要支撑带动作用。而今天会上公布的2025年重大项目的清单更加厚实:省重大项目500个,比去年多50个,计划总投资多118亿元。这批重大项目还体现了四个“更加突出”:共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225个,增幅21%,占制造业比重超过六成。一大批资源回收利用、环保装备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项目列入清单,同时传统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大幅减少。今年安排新开工项目274个,占比55%,其中产业项目新开工比例69%,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系统谋划地下管网管廊、“水运江苏”干线航道等全省体系性建设工程。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动力活力,今年江苏还继续安排200个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86亿元,比去年高出38亿元,将与省重大项目一体推进、统筹保障。此外,经初步摸排,各市今年共安排市级重大项目5654个,年度计划投资16794亿元。开年就要开工,开工就要实干。会上,信长星就如何抓项目,对全省上下提出“五个要”的明确要求: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必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突出抓好那些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项目,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项目,有利于强链补链延链的项目。要保持定力,坚决防止“两高一低”卷土重来。各地要立足功能区定位,着眼于形成特色优势,去谋划和招引项目,特别是要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搞一种模式,坚决避免恶性“内卷”。要用好各自优势,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既看数量、体量,更看质量、能量。既抓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项目,也要抓好专精特新、“小而美”的项目,还要注重抓劳动密集、带动就业多的项目。有些项目虽然投资不多、体量不大,只要能促创新、惠民生、利长远,同样要高度重视。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建设”,从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到建设投产,每个环节都要细心热心、上心用心。要更加注重解决企业实际需求,“无事不扰”这一条要真正做到,“有求必应”这方面要再加把劲。信长星说,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就必须在这里充分体现,以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推动项目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新年开好局、起好步。笔者还观察到,近两年,江苏的重大项目不搞集中开工,项目条件成熟一个开工一个;会场布置一切从简,不搭设主席台、不设置背景板、不悬挂彩旗、气球,不摆设无关车辆或工程机械等,这些细节都无不透出务实扎实踏实的一贯作风。新年新开局,项目打头阵。虽然时值隆冬,天气严寒,但笔者在现场感受到的,是热气腾腾、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