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庆祝第40个教师节!

政务   2024-09-10 16:21   湖南  

—— 2024 ——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庆祝第40个教师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郴州这片热土上,一批批优秀教师以敬业为笔,以奉献为墨,描绘出教育的绚丽画卷。山水有时尽,师恩日月长。今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我们在全市中小学中选取8位优秀教师,讲述他们的动人故事,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他们,领略教师们的风采,感悟他们的教育初心,向他们致敬!

李爱勇



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
李爱勇
向下滑动查看教师的感人事迹


    “老师好!”“老师好!”

大课间的铃声响起,学生列着队走出教室,队伍中,传来声声热情问候。
每次看见学生们的笑脸,郴州市六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爱勇总是很自豪。
从教29年,李爱勇扎根郴州这片热土,从一线教师、中层干部到多个学校的校级干部岗位,无论在哪里,始终将学生成长挂在心上。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自带天赋”,都有无限可能。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李爱勇说,“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就要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
在他看来,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只有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因人施教,突出个性教育,才能办出特色,才能让学生找到各自适合的发展路径。“因此,我们要在共性教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场地、平台。几年后,希望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天赋,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他说。
“我们六中有什么特色?”这些年,李爱勇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实践。他与同事们着力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健康校园,倡导“五育并举+个性成长”系列措施,近两年,市六中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湖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湖南省书香校园”“郴州市平安学校”等荣誉。
这里,阅读氛围正浓。“阅读习惯好,知识视野广,学生成绩不会太差。”李爱勇分享起阅读的经验。
每年的读书节上,师生、家长都要举行读书分享会;寒暑假,学校会为学生布置书目,让大家写下读书心得体会;每个学期,开闸经典诵读也是“必修课”,每周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学生还能在学科读后感评比、阅读手抄报、阅读征文、读书交流会、阅读配音大赛、项目研究报告会、学科小论文评比等活动中,不断提升对阅读的兴趣。
这里,还有了“城市少年宫”,为学生们开设了语言人文、科技创新、自然科学、艺术品位、体育竞技等多类课程。“从2016年至今,我们已经投入了400多万。每一年,学生都可以在网上选感兴趣的课。比如2023下期的7年级,就有21门课可以选。”李爱勇介绍。
不过,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课程,还是科技创新类。“创客空间”占据着一层楼、600多个平方,里面满满“科技范”。3D打印设计、激光切割、机器人编程与操控……“每一届大约有120名学生选,大家利用课后服务或者周末时间参与,积极性很高。从2019年至今,我们在全国拿到的一等奖已经超过30个了。”李爱勇说。
这里,大大小小的活动和节目,深受学生喜爱。篮球赛、足球赛、科技体育艺术节、跑操比赛、合唱……每个学期,李爱勇与同事们都组织各类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不断释放学生们的天性、激发学生们的个性。每年开学阶段,李爱勇还每天深入班级、年级组,询问学生是否适应,征求学生们对老师和学校管理的意见,叮嘱学生们慢慢成长。
漫步校园,阅读角、书吧、阅览室里,处处可见学生聚精会神的背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里,学生们互相讨论、埋头调试;体育场旁,属于足球队的金灿灿的奖杯摆了一柜子……学生们根据兴趣与所长尽情探索,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得进步,是李爱勇与同事们最高兴的事。
如今,创设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发展平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不仅是李爱勇的梦想,更是大家全力奋斗的方向。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黄婧雯 通讯员  黄建锋


0

何广东



扎根乡村躬耕 红烛之志育人 
何广东
向下滑动查看教师的感人事迹


    “我送你们一座后花园,园子里栽的是智慧树,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自在花,搭的是幸运桥,祝各位新生以排山芙蓉为家、开启新篇章...”8月31日,安仁县排山芙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何广东的温馨祝福通过广播传递到每位新生耳中,让大家有了强烈的归属感。

身虽非红烛,却愿为路引。55岁的何广东,从教32年,农村学校工作22年,担任校长20年。他几度易校,初心不改;两度患癌,情系一线,他用坚持与热爱,努力做有生命力的教育,点燃了农村学子在家门口能上好学的希望之灯。

几度易校换阵地 育人初心不曾改

农村中学条件艰苦,生活和教学环境更是简陋。面对这些困难,有些教师选择了离职或者调任,他却乐在其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有坚持和热爱,就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不论阵地怎么变,他激昂的战斗力从来没有变。为了能让学校工作及时得到宣传,何广东就将校园广播室安排在了自己的办公室,每天早晨、大课间、晚自习,学校的上空都飘荡着“广播书记”对师生们学习、工作及生活的谆谆勉励,对各项教育政策的分析与解读。师生们都亲切地称何广东为“广播书记”,他广播的声音是师生听过最动听、最舒心的校园广播。

农村地区教师流失率较高,何广东在担任校长期间也面临着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好的学校需要的是大师而不是大楼。”何广东深知教师是学校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会有什么样的校园氛围,从而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何广东从实际出发,尽自己最大力量寻找解决的具体方法。一方面,他积极向上级沟通,争取一切能争取到的薪酬、补助。另一方面,他还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听评课、赛课、推门听课等校内培训,积极借鉴“师徒青蓝结对”的帮扶模式。多措并举下,该校青年教师不仅被迎了进来,还真正留了下来,构建了一支能力高、水平佳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让农村学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病躯难熄红烛志 淡泊名利勤躬耕

何广东身材健硕、言语幽默、阳光且富有亲和力,但谁能相信他曾两度患上恶性肿瘤。

2006年,何广东被查出恶性淋巴肿瘤。化疗期间他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安慰家人和学校师生,“别担心,我会好起来的!”坚强的意志力让他挺了过来,学校的教学成绩不仅没有落下,在全县还能名列前茅。

2023年,癌症细胞再次侵入他的身体,他仍旧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坚持上班。即使在放疗、化疗期间,仍深入一线调查,与青年教师谈心,对学生上门家访,时刻不忘筹谋学校发展。

“以我为标杆,向我看齐”是何广东当校长的座右铭。两度患癌,并没让何广东离开教育这片土壤,反而让他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热爱教育。他把床铺安在办公室隔壁,经常在半夜独自巡查寝室,中午去教室看看孩子们课余时间的真实表现。何广东淡泊名利,多次放弃职称晋升,将机会留给了其他在一线教学的老教师们,职称认定25年仍然还是一级教师。一句话一直支撑着他,“把一切献给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爱与智慧引路人 点亮农村学子梦

经过长期的总结,何广东形成了“三高、四大、七好”的管理理念。其中,对学生的要求是做到“七好”:睡觉好、吃饭好、运动好、心情好、审美好、品行好、学习好。为什么将“学习好”放在最后,源自何广东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

排山芙蓉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几乎都是留守学生。何广东积极引导党员、教职工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走访慰问困难学生、送教下乡等活动,送教20人次,慰问学生256人次,送出慰问资金、文具等17万余元,不少学生亲切地称他为“校长爸爸”。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排山芙蓉学校在何广东的带领下大力开展各类课外活动,让学生实现五育协同发展,学校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学校紧密结合时代脉搏,开展红色思政课及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参观红军抗战遗址、轿顶屋与唐天际故居,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合唱教育与美术教育在学校遍地开花,校级及班级

合唱团的歌声飘扬,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线...

功夫不负苦心人,不到三年时间,何广东将排山芙蓉学校打造成“教学质量名校、体育运动强校、艺术素养示范校”的目标基本实现: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成绩稳居全县第一,跻身郴州市前列,2022年、2023年在郴州市教学质量监测中均获全市第七名(2021级);2022年,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荣获初中组县级特等、市级一等奖;2022年,学校合唱团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获得国家级银奖...何广东本人也先后荣获“2011年湖南省第五届运达乡村教师奖”“2012年郴州市优秀校长”“2024年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扎根乡村躬耕,红烛之志育人。何广东用三十多年的努力付出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教育名言。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邓智华 通讯员  黄建锋


刘四田



教育情怀的一生坚守

刘四田

向下滑动查看教师的感人事迹


    “教育是我一辈子热爱的事业,我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做最好的教育。”刘四田说,自1994 年从师范学校毕业起,他便与教育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从宜章县黄沙镇大元村小、五甲村小、堡城村小、黄沙镇中学的青春奉献,到宜章县莽山民族学校、五岭镇学校的默默耕耘,再到如今担任宜章县第八中学党支部书记,这一路走来,处处都彰显着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爱与执着。

在30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在教学、班主任,还是学校管理岗位上,刘四田始终遵循着将学生培养成才的教育理念。他坚持扎根教育一线,始终站在那三尺讲台前,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将满腔热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教育事业,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

2013年,刘四田在宜章县莽山民族学校教学期间,班上的赵远清同学辍学了。为探寻其辍学原因,刘四田主动骑上摩托车,不惧二十多里崎岖山路,到赵远清家中进行家访。原来,赵远清是个弃婴,养父和爷爷相继离世后,她只能和八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方便更好地照顾奶奶,赵远清无奈选择了辍学。

刘四田了解情况后,通过劝说取得了赵远清奶奶的支持,并先后十多次家访,进行耐心地劝说,最终用温暖打动了她。赵远清回到学校后,刘四田帮她申请了“贫困住宿生生活补贴”,还自掏腰包垫付学费和部分生活费,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在学习上,身为物理老师的刘四田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她,使其成绩从十多分快速提升到八九十分。

刘四田深知扶贫先扶志,他对赵远清说:“你要树立远大理想,把人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来学有所成,为家乡莽山瑶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刘四田的影响下,赵远清成功考上师范,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被评为 2016 年全国孝心少年。

2017 年刘四田离开宜章县莽山民族学校时,学生们的综合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在校学生人数从 2012 年初的 400 余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 900 余人。

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刘四田的教育理念。他到宜章县第八中学时,学校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足球场。看着孩子们在满是泥土和杂草的跑道上跑步,刘四田下定决心申请专项资金来建设足球场,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经过实地调研等一系列环节后,专项拨付资金到位。

随着足球场和篮球场等体育基础设施的建成,学校的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体育竞赛队伍有了更好的训练场地。“体育小将”们也不负众望,在 2024 年湖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初中生联赛中,宜章县第八中学的学生代表郴州参赛斩获男子乙组冠军,在2023年和 2024年郴州市中小学运动会中宜章县第八中学男足实现两连冠,在宜章县2024年中小学县运会中男足、男篮、女篮均获冠军等佳绩。

刘四田认为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他主张坚持高效课堂理念,建立和完善办学质量评价办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宜章八中的教学质量也在刘四田的引领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24年中考,宜章八中共有297名优秀学子被省示范性高中宜章一中录取,中考成绩在80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县的33.3%,高中升学率达到了82.2%居全县第一,宜章八中成为宜章百姓口中的好学校。

而在教育实践中,刘四田还高度注重厚植爱国情操。他利用“开学第一课”在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让学生们在新学期伊始就沐浴在爱国思想的洗礼中,将“学雷锋”等教育活动与日常的善行义举相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刘四田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湘南暴动纪念馆、红军的第三道封锁线旧址、邓中夏故居、汝城沙洲等红色文化基地。在这些地方,学生仿佛穿越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激情与艰辛,先辈事迹激励着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党的光荣传统在校园传承,爱国的种子如同春天的种子一般,深深植入师生们的心中,并不断生根发芽。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刘四田就像一位教育麦田的守望者,埋头耕耘、播种爱心。他以教育为画笔,在学生们的人生画卷上添彩。他用爱与执着,让辍学的孩子重回校园,开启知识大门;他助力学生在体育领域崭露头角,更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一门心思为教育,一心一意为学生’是我的教育情怀,我会用一生去坚守它。”刘四田说。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何安航 实习生 何运平 通讯员 黄建锋




郭吉倩



甘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点灯人”

郭吉倩

向下滑动查看教师的感人事迹



   “郭老师好!”“郭老师,我有个问题不太明白,您能给我讲讲吗?”课间时间,桂东县沤江中学的教师郭吉倩拿着教材从教室走向办公室,一路上遇到的学生们都热情地向她打招呼,有的学生还抓住机会向她请教问题。
“作为老师,只要学生有疑问,我就要及时解答,哪怕是放弃课间休息。”郭吉倩表示,尽管新学期才开始不久,但学生们已经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时间回到2010年,刚从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的郭吉倩来到宜章县黄沙镇,成为一名乡村小学的特岗教师。当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第一天,面对一群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她感到既紧张又兴奋。孩子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常常出现各种状况,让她这个新手教师应接不暇。
    为了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郭吉倩代入母亲的角色关注着这群孩子,给予细心照顾,让孩子们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在郭吉倩的引导下,孩子们渐渐地开始认真学习起来,在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课堂提问环节也积极举手回答。
    三年服务期满后,郭吉倩回到家乡桂东县,考入沤江镇寒口学校继续担任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一干就是八年。
对于数学,郭吉倩总能侃侃而谈。她说:“在我看来,数学之美,在于规律的图形变换,在于审慎的逻辑与思辨,展现的是抽象与想象的无限延伸。数学不仅彰显了理性和严谨的美好,更是一门实用的基础性学科,我们不能把数学变得枯燥,变成孩子们的‘噩梦’。因此,我们的教学一定要有温度、有趣味。”
    在郭吉倩的课堂里,常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内容。她会把自己每一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所见所闻,每拿一张奖状的背后故事,以及《人民日报》刊发的一些“金句”,在课前或者自习的时候跟学生分享,让他们意识到,任何成绩都是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得到的。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也成为许多学生的座右铭。
    2021年,郭吉倩入职桂东县沤江中学,同样担任班主任及负责数学学科教学工作。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王慧媛的同学,初一时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郭吉倩不断鼓励她,哪怕进步一分,也会给予肯定。王慧媛也非常努力,经常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从初一到初三,她的成绩不断提升,中考时数学考了97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自我提高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加自信。”郭吉倩认为。
在德育上,郭吉倩也花了很多心思。三年前,她注意到一名女学生因性格原因而与同学不太合群,有时遭到排斥。郭吉倩在班上严肃地表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学会宽容。任何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员,一个都不能少!”她别出心裁设计了主题班会,要求同学们在纸条上写下这个同学的优点,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最终,郭吉倩欣喜地发现,这位女同学从不合群到主动帮助他人,为班集体做贡献。
郭吉倩对工作的执着,大家有目共睹,而孩子们也不辜负她的希望,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自信的人格回应着她的引导和培养。她的班上,孩子们不仅学习成绩优秀,班风文化也十分温暖和谐,教室里充斥着欢声笑语。
三尺讲台之上,郭吉倩是杏林春满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荣获郴州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个人”、桂东县“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等称号,入选国家工作司“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名单;学习培训中,她是“湖南省郭旭东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桂东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是温柔亲切的“老教师”。2024年,郭吉倩参与了桂东县中小学数学教师学科课标线下集中培训、桂东县新教师适应性培训,以自己十四年的沉淀与经验,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心得向新教师倾囊相授。
   “我现在又接了一个初一的班级,继续幸福地坚守一线。”展望未来,郭吉倩希望自己能持续传播正能量,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点灯人,引领学生“追逐光、成为光、发散光”,遇见更好的自己。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唐思玲 通讯员 黄建锋




彭孟娟



“要有让学生成才的教学‘执行力’”
彭孟娟
向下滑动查看教师的感人事迹



晨光熹微,资兴市市立中学,学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和着鸟鸣啁啾,奏响了新的一天奋斗的序曲。442班生物老师兼班主任彭孟娟照例走进教室,认真观察每一位孩子的早读状态,及时鼓励状态欠佳的学生。

“当好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对学科挚爱,对学生关爱。”彭孟娟说。2024年高考,她所带的班级最高分裸分688分,排名郴州第四,660以上4人,600分以上26人,为重点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生源。

桃李满园,春晖四方。在三十二年的教学生涯里,彭孟娟凭借自己过硬的教学能力,先后评为资兴市优秀班主任、郴州市骨干教师、资兴市女教坛能手和郴州市优秀辅导老师。但获得这些殊荣的彭孟娟,反而平静得像个旁观者,她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比荣誉头衔更重要的,是要有让学生成才的教学“执行力”。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彭孟娟看来,怎么给学生一杯水?也是一门大学问,如果倒得太快,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就浪费了;如果倒得太慢,学生喝不过瘾,也不利于解渴。

为此,彭孟娟认真研究新高考动态,跟上教改步伐,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运用导演思维来设计和呈现课程,让学生当主演,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素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彭孟娟说。

除此之外,彭孟娟还充分利用学校所订购的教育书报刊,阅读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和李镇西的书籍,对其中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内容认真学习研究,以期收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从上好一门生物课,到当好一名班主任,彭孟娟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不断渗入自己的人格魅力。

担任高中班班主任期间,每天早上6点50前彭孟娟就要赶到学校,去督促班里的学生早读,晚上下晚自习,还要到学生寝室去查寝,经常忙到11点过才回家。

在一次查寝过程中,彭孟娟发现,因近段时间骤然降温,来自桂东的学生黄朝霖所带的被褥不够御寒,回家拿一趟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她立刻把自己家的厚被子拿给了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彭孟娟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彭孟娟自任职以来始终奉行的教育情怀。在班级管理中,彭孟娟做到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成长。

2024年高考前夕,彭孟娟所带的高三毕业班中,有学生遭遇了“躁郁症”相关的问题,不仅拒绝来学校上课,还拒绝和父母沟通,每天待在房间里与手机为伴。通过多次上门家访,彭孟娟了解到,该学生罹患躁郁症,很可能是因为父亲关系不和,导致长期处于紧张应激状态造成的。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彭孟娟想到,或许换个生活环境,让该学生从家里搬到学校宿舍,能够有效改善她的躁郁症。于是,在征得该学生和其父母同意后,彭孟娟立刻与学校政务处沟通,在学生宿舍为该学生安排了床位。

“最终结果是好的,搬到学校宿舍后,该学生就能坚持每天来学校上课了,而且学校对住宿生有着严格的手机管理制度,该学生也戒掉了每天必须捧着手机的习惯,顺利考上了大学。”彭孟娟说道。

彭孟娟这种教书育人理念,不但使家长放心,也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强,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成绩名列第一,在学校每月“文明班级”评比、学校组织的艺术节、学校运动会等各种比赛中,均能取得好成绩。  

用心去耕耘,悉心去引路。彭孟娟年复一年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期望用自己作“光”,照亮更多前行学子的路,引领他们,找寻梦想栖息的地方。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陈祉含 通讯员 黄建锋




何琼



未应磨染是初心
何琼
向下滑动查看教师的感人事迹



“接下来,我要全力以赴培养我们2411班的孩子了。”刚参加完郴州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何琼马上赶回学校,走上讲台,微笑着开始新学期的课程。

何琼是郴州市第五中学的英语教师,提起她,学校师生及家长赞不绝口之外,首先想到的是她近年来的多项纪录—— 2015年中考,何琼所带的261班有49人考取“7A”,英语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均为同年级第一;邓杰同学以优异成绩被长沙周南中学空军班录取,开创了郴州市第五中学招飞录取工作的先河;输送到郴州市三中的齐琦同学在2018年高考中以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刷新了郴州市三中的此项纪录。2024年中考模拟监测中,她带的2101班唐佳程同学考取了全市第一名;2024年中考2101班平均分达842.25分,818分以上占比100%,位于北湖区第一。

被问及成功的秘诀,这位有着27年教龄的教师想了想,坚定地说:“为学生的中考助力,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就是我不变的初心与不竭的动力!”

全身心提升专业技能

1997年,何琼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她感到无比自豪。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何琼也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她知道,要做一名“好老师”绝非易事。

初初走上三尺讲台,经验不足怎么办?学!何琼在专业化成长上呈现出强大的内驱力。她既向同行学习教材处理的方法,观摩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研究问题的能力;又读理论著作,听专家讲座,领悟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整块时间,她就“见缝插针”,一有空闲就听理论“磨耳朵”;夜晚,孩子睡了,她熬夜阅读教育学术期刊。

在教学中,何琼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课改教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她在学科组内设计并推广的课堂教学“五环节 (回顾已学知识—带问题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师生交流—当堂训练) ”模式,已在全校推广。工作中,她还养成了撰写日记随笔、记录教育案例的习惯。2018年,她撰写的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在《青少年日记》杂志上发表,2019年撰写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获北湖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21年撰写的《初中英语教学反思》获“一师一优课”一等奖,2021年微课视频《when与while的区别》获得“一师一优课”一等奖。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反思,何琼擅长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课堂内精讲,课堂外拓展,优化作业设计,充分挖掘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也赢得了师生的喜爱。同事周娜总是这样评价何琼:“何老师对待工作从来都是扎扎实实,没有半点浮躁之气。无论我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遇到困扰,她都会手把手耐心地指导。她真的是我的领路人、我的偶像。”学生朱宇宏总结道:“我们的何老师学识渊博、耐心和蔼。她总是能把复杂的知识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我们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我们都很喜欢她!”

全天候守护学生成长

从教27年,当了18年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上,何琼秉承“沟通—理解—信任”三位一体的交流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倡导以德为先,不唯分数论,并注重言传身教。“他们都是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何琼的心里,她的班上是没有差生的。

何琼的办公桌抽屉是不上锁的。班上的孩子有任何困惑或建议,不愿意或不方便当面说的,都可以匿名写在便签纸上,放进她的抽屉。等何琼有空就会一一仔细地阅读便签上的内容,再找机会以班会或其他形式进行回答。她以女性的细腻与母亲般的温柔,小心地呵护包容着孩子们的自尊与敏感。

2018年,何琼与班上的一位贫困生结成了对子。她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些小女生喜欢的零食与文具,以“这篇作文写得特别棒”“这次测试有进步”等理由,对孩子进行奖励与不着痕迹的帮扶。班上有些孩子思想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或孤僻自卑,何琼便从各方面关心他们,逐步打开他们的心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诚信守纪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何琼的班上曾有一个男孩,和姑姑、姑父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敏感且孤僻,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且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何琼以妈妈的口吻和他谈了心,慢慢教他如何去发现和接受身边人的善意。等到九年级时,男孩已经变得开朗阳光,成绩优异的他会主动去辅导其他同学的功课,因写得一手好字还承担起了班级黑板报的任务。

在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何琼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祭英烈、文明监督岗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以生为本、关爱信任,是我为人师表的信则。”在这样的坚持下,何琼所在班级在全校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2018年,何琼荣立三等功,获评北湖区“百佳教师”;2021年被评为北湖区“十佳班主任”;2024年,何琼获评“管理效率优”个人,她带领的郴州市第五中学2024届九年级2101班教师团队获评“教学质量优”团队……面对诸多荣誉,何琼并未骄傲:“我愿意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更多孩子的青春梦想添砖加瓦。”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戴响晴 通讯员 黄建锋





张旭雅



以仁爱之心对待世界

张旭雅

向下滑动查看教师的感人事迹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如何以仁爱之心对待世界。”在临武一中的校园里,张旭雅以其深厚的历史学识和独特的教育理念,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灯塔。在他36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坚信“心所至,梦必达”,并将这一信念融入每一天的教学与班级管理中。
1997年,因为工作需要,张旭雅调入了临武一中,现已经度过了27个春秋,在校担任班主任21年,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与变化,也一步一个脚印写下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引领未来的个人筑梦史诗。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张旭雅深知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未来智慧的源泉,于是他将历史故事中的哲理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们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学会以史为鉴,应对现实问题。
2023年下半年,张旭雅担任2109班班主任和高三年级主任。看着高考倒计时牌上日渐变小的数字,他和同学们如期站在了高考冲刺的赛道上。可是面对当时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全年级学情错综复杂的情况,学校里不少老师都感到压力满满、信心不足。
“‘破釜沉舟’告诉我们,越是困难的时刻,越要坚定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形成惊人的磁场。”面对学校2024年的高考新目标,张旭雅运用自己深厚的历史知识积累,把破釜沉舟等历史故事讲得深入,分析透彻,以此鼓励高三年级的其他老师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用实际行动推动目标的实现,他还组织各班班主任对本班的学情、教情进行客观、精准研判,细化本班目标,针对班上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同时,张旭雅还经常通过讲解趣味盎然又有深刻含义的历史故事,不断向本班的任课老师和学生传递信心。在张旭雅的努力下,整个高三年级教师团队抱着必胜信念,“白+黑”连续探究教学方案,“5+2”持续跟进复习进度,为学生们高效冲刺助力;学生们也都铆足了劲,为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放手一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4年的高考中,张旭雅带领的班级和年级又一次刷新临武一中高考成绩历史新高,全年级近130名同学考取双一流高校,737名同学考上特殊类本科,首次突破700大关;1251名同学考上本科院校,首次突破1200大关。
所谓“师者,表率也”,张旭雅不仅在课堂中向学生们传授着历史的厚重与智慧,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他也以自己奉行的“仁”“爱”理念为核心,以自身为表率,塑造了一个和谐而充满活力的班集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张旭雅秉承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尊重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选择,不强加自己的意志于学生。张旭雅相信,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张旭雅心里清楚,每个学生在班上也许只是六十分之一,但是放在家庭里就是百分之百。孟子曾说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张旭雅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他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告诉记者,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通常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挑战,老师在工作中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成就一个孩子或抹杀一个孩子。作为班主任,唯有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全方位、全时段关心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及所想所做,让他们得到平等的关爱和机会才能呵护他们更好地成长。为此,张旭雅总结了“听、做、考、评”四步法做好学生的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和心理引导。学生们也将他当成了知心人,凡事都乐于跟他说,愿意听他说。在他那里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只有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在张旭雅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追求,如何去实现梦想。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抒情的长诗,激励着每一个人,让人们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以仁爱之心对待世界,这是我的为人之道,也是我的教育情怀,我会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它。”张旭雅说。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张睿 通讯员 李赟 黄建锋




庾芳军



夯实安全基石,筑梦乡村教育

庾芳军

向下滑动查看教师的感人事迹



“安全是夯筑乡村教育的基石。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安全伞’,是我们乡村教师的责任。”汝城县马桥镇马桥学校副校长庾芳军已在教育事业的田野上默默耕耘了24个春秋。他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变迁与发展,也亲身经历了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副校长的成长历程。他毅然将个人梦想植根于乡村教育,直面教学资源短缺与安全挑战,致力于构建乡村学子的安全学习港湾。
扎根乡村,初心如磐。
2020年分管安全德育工作后,庾芳军潜心研习校园安全管理、应急处理、消防安全及心理健康等多领域知识,广泛涉猎法律法规,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持续提升自我。为精准施策,他深入校园一线,与教师、学生、家长及职工紧密交流,倾听各方声音,亲赴各处实地勘查,不遗漏任何潜在风险。
“这个楼梯太陡了,学生跑得太快容易踏空,要想想法子。”在发现学生食堂的陡坡隐患后,庾芳军迅速与教导处携手制定相关措施,有效遏制了摔伤事故的发生。“今后去食堂吃饭,让学生们排着队下楼梯,班主任们带好自己班的学生,以免发生意外。”
通过全面调研与细致分析,庾芳军精准把脉学校安全管理现状,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份对乡村教育的深情厚谊与对安全管理的严谨态度,正逐步为乡村孩子们编织起一张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身体力行,事必躬亲。
上任之初,庾芳军便着手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他亲自参与制定《校园安全巡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机制》等。他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细致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鼓励师生积极报告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和班主任做好沟通非常重要。安全工作要做得好,关键在于班主任。”为此,庾芳军经常组织班主任进行安全管理培训,传授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巧,他组织制订的《学校意外事故处理流程与办法》有效强化了班主任的安全管理能力。同时,他还推动实施了“安全教育月”活动,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练、安全主题班会等形式,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面对乡村学校安全监管的局限,庾芳军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升级了校园监控系统,实现了校园重点区域的24小时监控;同时,他还积极推动引入智能预警系统,以此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春风化雨,循循善诱。
在关注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同时,庾芳军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他特别注重未成年人保护,建立了完善的保护机制,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在防性侵方面,他定期开展相关教育,并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筑起防线。
“在守护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 庾芳军在放学期间发现离异家庭的女学生与校外不良人员来往后,立刻采取两头控制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促心长谈、心理疏导等方式,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心理防线,教会他们分辨是非。同时,让学校与司法所、派出所协同合作,形成一把牢不可破的“安全伞”,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此外,庾芳军还致力于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校园安全小故事”讲演、“安全小卫士”评选等活动,让安全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校园安全文化潮流。
创新实践,勇于突破。
在平安校园建设的道路上,庾芳军始终秉持创新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安全管理方法。他将校园从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设立专门的安全责任人,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无遗漏。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校园的安全系数。
除了网格化管理,庾芳军还与当地警方、社区、家长以及学校各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他创新地主动将学校管理人员的联系方式以《安全联动致大家的一封信》的形式向学校附近的商户住户公开,让他们成为关注学生安全的信息源。这种多方参与、协同作战的安全管理模式,不仅增强了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庾芳军在乡村教育的广阔舞台上,以不懈的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安全的天空,让每一个梦想都有飞翔的空间。未来,他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用爱与智慧,书写乡村教育更加辉煌的篇章。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曾俊凯 通讯员 黄建锋








来源:郴州发布


一审:胡艺华

二审:郭凯
三审:肖勇


郴州发布
郴州日报社主办。发布权威信息,提供服务咨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