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新闻】化学与环境学院“三下乡”小分队到大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4-08-29 11:26   云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8月19日至8月23日,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三下乡”小分队到大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参观周保中将军纪念馆活动”

为深入了解周保中将军的英勇事迹和伟大贡献,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8月20日,小分队奔赴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走进周保中将军纪念馆。馆中,周保中将军的生平事迹一一呈现,那光辉的过往与伟大的革命精神交相辉映,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凭岁月流转,始终熠熠生辉。它见证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铭刻着周保中将军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的豪迈壮举。每一个走进纪念馆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扑面而来,仿佛能看到将军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的身影,能听到他在艰难困苦中激昂澎湃的呐喊。这座丰碑,激励着后人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接过革命先辈的旗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探索洱海生态廊道”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省大理市,作出“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走在生态廊道上,微风轻拂,带来湖水的清新气息和自然的灵动韵律。抬眼望去,洱海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苍山翠影。湖岸边,绿树成荫,花草摇曳,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人们漫步其中,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心中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远意义。保护洱海,不只是对一湖碧水的呵护,更是对生态平衡的坚守,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担当。这条生态廊道,如同一条绿色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见证着人们为保护洱海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以持之以恒的行动,守护好这片美丽的湖泊,让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碧水清波荡漾,探寻洱海秘境

——洱海科普教育中心”

8月21日,小分队来到大理洱海科普教育中心进行学习和调研活动。大家一边聆听着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解说,一边沉浸在丰富的展示内容中。在洱海溯源展厅,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洱海历经岁月变迁的地质演变过程,那些古老的实物和标本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故事。洱海保护展厅里,一幅幅图文展板展示着人们为保护洱海付出的努力,让人深刻感受到保护这一汪碧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规划展望展厅中,充满科技感的多媒体模拟呈现出洱海未来的美好蓝图,令人对洱海的明天充满期待。生态系统展厅则让大家直观地了解到洱海生态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守护这片美丽水域的责任感。走出展厅,大家的心中满是感慨,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为洱海的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探寻大理非遗,品味洱海文明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8月22日,实践团队成员们怀着满心的期待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之下,面对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古器,聆听着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故事,同学们对大理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他们仿佛看到了古老的大理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场景,感受到了岁月长河中大理所经历的沧桑巨变与辉煌荣耀。

那些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似乎在诉说着远古时期的神秘信仰与庄严仪式;陶瓷艺术展厅里的精美瓷器,见证了大理地区贸易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融合;大理石文化展厅中形态各异的石材,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艺术创造力。而历史文化展厅和白族文化展厅,则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以及白族人民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风貌。

同学们的思绪在历史的海洋中畅游,心中涌起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敬畏之情。他们深知,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离开博物馆时,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对大理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敬畏转化为行动,积极传播大理的历史文化,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邂逅扎染之美,品味非遗文化

  ——苍山脚下一抹蓝扎染活动”

8月22日,实践团队来到“扎染之乡”周城。初入周城,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门前晾晒着各式各样的扎染布匹,蓝白间,或深或浅。微风拂过,犹如一幅幅灵动的画卷,诉说着古老的技艺与传承的故事。蓝色的染料如同深邃的海洋,白色的花纹恰似纯净的云朵,两者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质朴而又独特的美感。

漫步在周城的石板路上,随处可见扎染作坊。作坊里,手工艺人们正专注地进行着扎染的每一道工序。他们的双手灵巧地穿梭在布料之间,将传统的技法与现代的创意相结合。从扎花到浸染,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他们对扎染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只有那古老的扎染工艺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

周城的扎染,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承载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见证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个充满着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扎染的魅力,也为这一古老的技艺所折服。他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希望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的人。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场”,也是厚植人民情怀的“大课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了青年学生与广大人民群众。它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升华,为他们的青春岁月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而这一份份青春的力量,也必将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图片/文稿:宋晓双 吕帆

排版:魏佳怡

责编:吕帆

审核:寸金甲 谭伟 宋晓双

微信号:meilihuahuan

qq:2717401235

学院地址:广靖院D-109

邮箱地址:18420655009@qq.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化环团委学生会
宣传团学动态,分享经验交流,引领学生思想,这里是化学与环境学院工作开展的平台,关注我们,关注学院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