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以活人殉葬,活人在封闭墓穴能活几时?

职场   2024-12-16 17:15   湖南  

在中国古代,殉葬制度是一种既神秘又让人不寒而栗的习俗,特别是在帝王和贵族的墓葬里,活人殉葬的情况并不鲜见。

对于这种残忍的制度,不少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被封禁于墓穴里的活人,到底能活多长时间呢?他们的下场是怎样的呢?这些殉葬者,真的是心甘情愿地追随他们的主人去往另一个世界吗?

从商周的血腥仪式到秦朝的“象征性”殉葬

在中国,殉葬制度的历史能够回溯到商周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了。商朝作为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社会,其贵族与统治阶层对死后世界的存在极为看重。

在他们的观念里,死亡后的生活与生前一样,是需要奴仆来侍奉的,所以殉葬就成了那个时候显示地位的一种手段。

殷商时期的墓葬被考古学家发掘后,大量殉人遗骸得以重见天日。让人惊愕的是,这些殉葬者并非出于自愿。从考古发掘所获取的数据来看,不少殉葬者是被活着埋入墓穴之中的。


那些被迫殉葬的奴隶、仆人,乃至宠物,不管生前处于何种地位,最后都沦为墓主人的“陪葬品”。他们生前可能就处于奴仆的地位,然而死后的遭遇却越发凄惨——被封闭在黑暗的墓穴里,静候死亡的到来。

那么,他们待在墓穴之中到底能够存活多长时间呢?

现代科学推断,殉葬者的生存时长与墓穴的封闭状况、陪葬者数量以及氧气消耗速率密切相关。考古学家曾推断,倘若墓穴中的陪葬者数量不足18人,他们或许能在封闭空间内存活大概三天;然而,要是人数超出56人,这些陪葬者也许连一天都难以支撑,氧气的枯竭、极度的恐慌以及饥饿会致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


商周时期,殉葬的形式大体上有两种:活人殉葬以及死后殉葬。活人殉葬无疑是最为残忍的,至于死后殉葬,就是把已经亡故的陪葬者与墓主一起下葬。

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活人殉葬慢慢变成了显示权威的一种方式,在那些规模宏大的帝王墓葬里,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至秦朝时,殉葬制度迈向了一个新的层级。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首位实现统一的帝王,所追逐的乃是前所未有的尊崇与威严。在生前,他就着手筹备自己身后的陵墓了,于是,殉葬也就必然地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据史料所记,秦二世胡亥为让父亲秦始皇在陵寝中有陪葬之人,竟然屠戮了数以万计的宫妃、工匠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而后将他们封禁于陵墓之内,使他们永远伴随秦始皇左右。

不过秦始皇也不是全然信奉残忍的活人殉葬方式,他吩咐工匠打造出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以此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陪葬物。

那些兵马俑逼真地站立于陵墓之内,好似要在阴世持续保卫秦始皇的“部队”。尽管存在传闻称这些兵俑是以活人铸就,可是现代科技业已证明它们是由陶土制成,未曾使用过任何活人。

兵马俑的问世能够被视作殉葬制度的一种变革,尽管秦始皇仍旧要求众多活人殉葬,可是他也着手尝试采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方式来取代一部分血腥的仪式。

不过,这种“象征性”的殉葬并没有将残忍的活人殉葬现象彻底根除,那些由于陪葬丢掉性命的宫妃与工匠,依旧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殉难者。


起起又落落

自汉朝起,殉葬制度便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西汉之时,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染,统治者渐渐察觉到殉葬制度的残暴之处,于是着手尝试将这一习俗废除。在汉武帝在位期间,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而儒家秉持“仁爱”以及“人命关天”的观念,这促使政府下达命令禁止人殉。

即便如此,汉朝的部分偏远地带依旧有殉葬这种现象。就像汉元帝在位期间的赵缪王,此人居然强令16名奴婢为他殉葬,最后遭到了朝廷的惩处。

显然,尽管朝廷颁布了禁止人殉的指令,然而在部分贵族群体里,殉葬仍旧是一种用以显示身份与权力的“特权”。


然而,到了明代,殉葬制度再度兴起,在宫廷之中,这一现象格外流行。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帝王,在明王朝的构建进程里,他彰显出了极为强烈的控制欲与残忍性,当他离世之际,他的这种性格也在对殉葬制度的尊崇上有所体现。

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在朱元璋逝世之后,他让50名后宫的妃嫔为自己殉葬。在这些妃嫔里,有的才刚刚生育,有的还十分年幼,可她们都没能避开这场死亡的厄运。

有的女子被赐毒酒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女子被白绫勒死,更有女子被灌入水银来避免尸体腐坏。这种做法显然非常残忍,然而在那时的帝王眼中,这却是显示自身权威的方式。

在明朝,殉葬制度一直延续着,直至朱祁镇在位的时候才被废止。朱祁镇此人在明朝的历史上存在诸多争议之处,不过,他作出废除人殉制度这一决策,毫无疑问是其统治时期的一项睿智之举。从那以后,明朝的殉葬制度便渐渐走向末路,然而,这一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依旧十分深远。

在清朝早期,殉葬制度仍然保留着。当顺治帝驾崩之时,有三十余名妃嫔为他殉葬,并且跟随着顺治帝的灵柩一起出殡。

这样的情景令康熙帝心生极大的不忍。康熙帝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在他继位之后,很快就下达命令废除人殉制度,这一举措意味着殉葬制度于中国历史上彻底结束。

即便如此,在清朝初期的满洲贵族里,依旧有着让妻妾或者家仆殉葬的风俗。一直到康熙帝颁布废除的法令之后,这种不良习俗才慢慢在历史的进程中销声匿迹。


封闭墓穴中的绝望

那些被封堵于墓穴内部的活人,到底能够存活多长时间呢?按照现代考古学家的推断,殉葬者的死亡时长由墓穴的封闭状况以及陪葬者的数量所决定。

要是陪葬者数量比较少的话,这些殉葬之人也许能在墓穴里存活两三天;不过要是人数较多,氧气消耗的速度变快,他们甚至有可能在一天之内就窒息死去。

对这些殉葬之人而言,死亡的历程万分痛苦,墓穴里的空气一点点消逝,饥饿、恐惧与绝望伴其走向生命的尽头。


于他们而言,或许最大的不幸并非死亡这件事本身,而是他们无法抉择的命运——他们的生死早就不由自己掌控了,而是被当作一种“陪伴物”,献祭于那个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之下。

在中国古代社会,殉葬制度极具代表性,这一制度体现出当时的人们极为看重权力、等级以及死后的世界。

凭借这种残忍的习俗,帝王与贵族企图在身故之后依然享有生前的尊贵荣耀,不过在历史演进的进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步察觉到这种制度的残暴之处,并且慢慢对它产生了怀疑。

最后,康熙皇帝取缔了人殉制度,这意味着这种残忍的习俗于中国历史上宣告终结。尽管殉葬制度已经成为过去式,不过它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对人性的拷问,仍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眾説烽耘
weixin:zhangguolvshi1688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