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一岁半娃掏耳屎致鼓膜穿孔!颅内感染 脑脊液流淌不止

民生   2024-11-26 06:02   内蒙古  
↑点击上方蓝色字 

关注《新闻天天看》

最贴心 最暖心的内蒙古民生新闻

“棉签戳伤了宝宝耳朵

之前是流血

之后一直‘流水’!”

近日

深圳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接诊了一起令人揪心的病例


原来,一名1岁半的幼儿在家中模仿大人掏耳朵时,不慎将棉签戳入耳道深处,随后,其耳道处有血慢慢流出。可过了一会儿,孩子的耳朵不再流血,但却流出了一些清澈的液体……


患儿受伤的右耳。图源:深圳市儿童医院


受伤耳朵渗出的液体

竟是脑脊液


患儿被家人送往深圳市儿童医院,该院耳鼻喉科医生立即取样送检,经检查,“不明液体”中含有葡萄糖成分。


“糟糕!可能是脑脊液漏了!”


通常,耳朵受伤可能会有渗液或者出血,但这些液体不含葡萄糖成分。而耳蜗里的淋巴液和大脑里的脑脊液相联通,脑脊液中含有葡萄糖成分。


医生推测,患儿把棉签戳进耳朵后,不仅把耳膜捅破了,还损伤了内耳结构。因此,脑脊液通过损伤的耳蜗卵圆窗流出耳道。


什么是脑脊液?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负责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


当脑脊液异常外漏时,颅内的压力会降低并产生头痛的症状。此时,微生物可能经此逆行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来源:腾讯医典


治疗后症状消失

鼓膜上穿孔待修复


入院后,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随后又开始发烧,医生判断其可能出现颅内感染


经过9天的医治,患儿的耳道不再流出液体,恶心和呕吐的症状消失,但鼓膜上仍留有穿孔,导致其中度听力下降


医生表示,患儿的鼓膜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如未能自愈,之后可能需要做修补手术。



“耳屎”,医学术语称为“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分泌物。


很多人热衷于掏耳朵,隔三岔五给耳朵“搞卫生”,还有人将采耳当成了一种“休闲”活动。

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掏耳朵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耳道敏感,有非常丰富的神经末梢,当采耳工具触碰摩擦时,很多人会觉得身心放松,实际上这利用了我们机体的一种奖赏机制。


那么

“耳屎”真的有必要掏吗?

拿棉签、指甲等掏耳屎

真的安全吗?

掏耳屎的正确方式又是什么?


耳屎,要不要掏?


大多数人

都不用掏耳屎

实在想掏,尽量去医院掏


耳屎其实很有用,能阻挡外界异物入侵、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和鼓膜,而且具有自洁功能。


绝大多数情况下,吃饭、喝水、咳嗽等张口运动,就能让大部分耳屎自动掉落。


经常掏耳朵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包括耵聍栓塞、鼓膜穿孔和引发感染等。


图源:深圳卫健委


掏耳朵的“正确姿势”

是什么?


不要用棉签等掏耳朵

棉签等工具易把耳屎推到耳道深处,使得耳屎堆积。还可能对耳朵造成损伤,如刺破耳膜


图源:深圳市儿童医院


平时清理耳朵,只需用湿润的毛巾等轻轻擦洗耳朵外侧和耳道口,不要过于深入。 


不要去非医疗机构“采耳”

如采耳工具不干净,掏耳朵后,很可能将细菌或真菌带入耳道,引起感染最后导致发炎。因此,不与他人共享采耳工具并保持其清洁非常重要。



耳部不适 勿信偏方

比如用酒精或醋滴耳,可能会加剧感染。如瘙痒难耐,可能是外耳道湿疹,应及时就诊。


耳道堵塞影响听力,不要在家盲目处理,需及时就诊,如确诊为耵聍栓塞,医生会用专业的设备掏耳屎。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日常不建议大家掏耳朵

并尽量保持耳道干爽、避免进水

如耳朵长期瘙痒、反复发作

应尽快前往耳鼻喉科就诊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更多内容请点击:

2025年元旦放假安排!


事发内蒙古!一对曾经的情侣因转账闹上法庭......

点“在看” 大家都知道!

奔腾融媒 新闻天天看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天天看》栏目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