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左拉一点。”“这边再贴紧一些。”……
1月17日,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一中学,几个学生拿着胶纸、扶着栏杆,正在固定一面旗帜,上面用鲜艳的颜料画着一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写着“毕业快乐”四个大字。
与此同时,在学校的教室里,几位学生正有点手忙脚乱地为他们的老师穿上博士服。
学生们为徐兴硕穿上博士服。陈钱英摄
这位老师叫徐兴硕,是师宗县第一中学的校长助理和物理老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正是学生们精心筹备,专门为他而举办的。
身着博士服的徐兴硕心情激动,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进书院,在欢乐的氛围中,师宗县第一中学校长夏忠丽为徐兴硕拨穗、颁发毕业证书。
同为海亮教育派到师宗县的一员,夏忠丽对这位年轻人义无反顾的奔赴感到由衷敬佩:“作为师宗县第一中学的校长,我要特别感谢徐博士,感谢他用自己的故事为大家传递了榜样的力量。只有将个人的梦想与社会的责任结合起来,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从高等学府到县域高中,徐兴硕的博士毕业感言迟到了许久,却等到了一群他最想要的听众。他深深地感谢每一位为毕业典礼忙碌的师生,并分享了自己放弃待遇丰厚的工作选择奔赴乡村支教的人生经历。
台下,该校高二学子们认真地聆听校长和徐博士的感言。那一刻,他们的心中涌动的不仅仅只有满满的爱与祝福,还有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的无限的向往……
毕业典礼现场。陈钱英摄
时间回到2024年5月,在准备博士答辩时,徐兴硕偶然看到了“海亮教育乡村振兴计划”的招聘信息。那一瞬间,他的内心被点燃了:“人这一辈子,总得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吧!”
毫不犹豫地递交简历后,徐兴硕通过了初始筛选,在博士答辩完的当天晚上,他就坐上了夜班的火车,从安徽赶往诸暨海亮教育园参加面试。一切都很顺利,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面试完第三天就收到了邀约,希望他能够前往云南的一所中学任职任教。
徐兴硕推掉了和妻子计划很久的毕业旅行,跨越千里,来到陌生的师宗县。而真正的艰辛,才刚刚开始。
到校后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场小型的战斗。徐兴硕白天忙着备课、带班,晚上熬熬夜到凌晨成了家常便饭。学生们的求知目光、陌生的环境、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作为新手班主任的忐忑,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徐兴硕在为学生辅导功课。陈钱英摄
一腔热血背后并不是无牵无挂。相反,徐兴硕的家在几千公里外的安徽合肥,妻子和母亲当时正在照顾刚满三个月的孩子。一次,徐兴硕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打电话给家人,孩子听到爸爸的声音后,突然大哭起来,他再也忍不住,对着电话泪流满面。
幸运的是,徐兴硕的妻子和母亲非常支持他的理想与事业,并带着孩子举家迁往师宗。有了家人的陪伴与支持,在这条艰辛的乡村教育路上,他感到充满了力量。往后的日子,徐兴硕全身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认可。
毕业典礼上,徐兴硕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一本海亮教育干部铁军学校专门为他制作的毕业相册——里面承载着与徐兴硕一样扎根乡村教育振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17个人才送来的毕业祝福:
“山海有界,教育无垠。毕业快乐!愿你扎根师宗,兴教育之光,结累累硕果,冲!”
“彩云之南,多彩贵州,缘聚海亮,结伴相行。愿共赴这乡村教育的美好邀约,愿同心引领县中孩子越过高山!”
▲
点击查看曲靖各县区优质单身
▍图文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