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清镇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贵阳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构建支撑高水平生态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建设美丽清镇。
构建支撑高水平生态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城市建设机制。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能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系统性、前瞻性的指导,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每个区域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需要合理考虑空间布局,科学划分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等。要完善生态城市建设机制,关键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三生”空间、生态产品供给,坚持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覆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提升,注重人与自然相协调,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构建支撑高水平生态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要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关键要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污染防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强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和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恢复工程,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分区治理效能。实施环保专项治理行动,提升环境系统性治理水平,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
构建支撑高水平生态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大、项目周期长、技术难度高、涉及领域广,对整体性、协同性、可持续性的要求极高,需要整合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力量,方可持续推进。要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关键要打破政府“一肩挑”的局面,通过各种渠道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修复,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以市场化方式全方位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明确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领域的激励机制。
构建支撑高水平生态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经济发展机制。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健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能源绿色转型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奋力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通过再生和自生原理调节系统的影响因子,充分合理地配置资源,采取生态经济循环模式,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新发展。
构建支撑高水平生态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化弘扬机制。生态文化是凝聚生态城市建设的精神向心力。要完善生态文化弘扬机制,关键要完善生态文化平台交流机制,通过宣讲、媒体报道、评优选先等方式增强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认知。要完善生态文化阵地建设机制,建立各种高质量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剧院以及学校等满足市民生态文化需求的场所。要完善生态文化实践推进机制,将生态文化主流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不断培育市民的绿色环保理念,提升其环境素质、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构建支撑高水平生态的体制机制,要探索“两山”转化生态制度。健全生态资源产业化利用机制,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来推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长效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农旅一体化精致农业示范点,推进农产品“二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全力打造一批本地优质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机制,修订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法规,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治理效能、实现“双碳”目标持续提升提供法治保障,不断拓宽“两山”转化实现路径,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评论员:胡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