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就没有家!江门这些故事中的家国情怀,感动了无数人!

政务   2024-10-01 12:37   广东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下面,小编带大家
再次重温侨乡人民的家国故事

侨批中的家国情怀


侨批,又称银信,是当年海外华侨通过海外民间机构寄至国内的一种集“信件”“汇款单”于一体的邮传载体,是“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亲情”,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家危难时期,银信的内容和作用发生了变化,除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关怀,又多了一些国家危亡时的同仇敌忾,寄回国内的银钱增加了,寄回家中的银钱却减少了。


侨批文物。黎禹君 摄

旅美侨胞李耀池的母亲将过生日,省吃俭用的他早早备好款项。但在得知祖国陷入战争时,他内心十分焦急。就在这时,母亲要求他把钱捐给祖国,为此,李耀池给时任台山县县长寄了一封银信,信中表示:“目前报国刻不容缓,况且将士受伤,亟待救济,前方士兵寒冷,宜用棉衣抵暖,千祈将祝寿之款节俭,捐为救国之用。”


台山旅美华侨伍丹谷为了支援祖国的抗战,毅然将节衣缩食积累下来养家的血汗钱,全部用于购买救国公债,毫无保留。面对家人寄来的数封催银信,尽管心有愧疚,但仍无怨无悔,展现了五邑华侨愿为祖国献出自己一切的赤子丹心。


……


这是目前江门五邑地区发现并记录在案的最早的侨批。周华东 摄


一封封银信讲述着华侨先贤的感人故事,记录着华侨华人回馈桑梓故土的独家记忆。华侨先辈坚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以家为天”的情怀跃然纸上,侨批见证着华人华侨心系故土、眷恋家乡的真情,也记载了华侨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


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


梁启超,江门新会人。1884年,年仅12岁的梁启超即参加科举,一鸣惊人,中了秀才。五年后,他又中了举人。


1890年春,他奔赴北京参加会试,结识康有为并对其十分钦佩,以至“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出,群情愤慨,梁启超动员各省,上折拒和议,掀起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资料图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胶州湾,举国激愤,梁启超与康有为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只有维新变法方能挽救民族危亡!1898年6月,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展开,史称“戊戌变法”。然而,变法仅维持百日旋即失败,梁启超逃往日本,直到1912年才结束流亡生涯回国。


随后,梁启超一心著述、研究,他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写书总字数达1400多万字:《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饮冰室主人全集》......


△1919年梁启超于巴黎。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供图


梁启超是清末最优秀的学者之一,一生成就斐然。而最光辉灿烂的事,就是用他的君子之风、爱国大义,深深影响了9个子女,他们个个出类拔萃,其中三位是院士,在中华史上写下梁氏一门恢弘的一页。


以铁路“激活”对外开放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五邑地区与外界联系日益密切。


台山籍旅美华侨陈宜禧时刻关怀祖国兴衰,抱着“实业救国”宗旨,要把外国的先进工业技术引回祖国,使之繁荣昌盛。1904年2月,60岁的陈宜禧回国筹建新宁铁路,与县绅余灼意气相投,共订章程携往美洲,向侨胞阐明倡建新宁铁路目的是“勉图公益,振兴利权”,并提出“不用洋人,不借外债,不招洋股”。这条历时14年修建而成的中国首条侨资铁路,串联起了台山沿线的水陆交通要点,一改往日当地“运载则用手车,旅行则用肩舆”的局面,大大促进了台山及周边的商业经济繁荣发展。


新宁铁路以台山县城为中心,北接公益直达江门北街,南至斗山,西抵白沙,在通江的同时,陈宜禧也在筹划达海。彼时已逾70岁的他,大胆提出了一个相当于建立“经济特区”的想法,即著名的《开设铜鼓商埠简章》,计划在铜鼓湾一带发展工商贸易,振兴地方经济,加速拥抱世界。


△资料图。


开设铜鼓商埠的想法,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赞许。1924年9月6日,陈宜禧获时任广东军政府大元帅的孙中山亲笔任命——“派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


虽然后来时局变动,加之又逢夷敌来犯,构想屡屡搁置,最后梦碎。但这一构想却在未来被重新唤醒,再踏征程。进入湾区时代,铜鼓湾及其所在的广海湾经济开发区,作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核心区,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刑场上的婚礼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开平籍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写下的不朽诗篇,而他也真正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舍生取义的共产主义信仰。


△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江门日报记者 翁丹萍 摄


1927年9月,八七会议后,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1927年11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同时担任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总指挥,组织工人秘密武装。陈铁军受党的派遣,给周文雍当助手。


为避免怀疑,周文雍与陈铁军以“夫妻”名义开始建立秘密联络机关,筹备广州起义。但因中外反动势力疯狂镇压,广州起义最终遭到失败。1928年2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与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敌人以高官厚禄诱惑,他们不为所动。敌人对他们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签钉指心”等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仍坚贞不屈。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陈铁军在广州红花岗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就义,他们之间的革命爱情,被周恩来称之为“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


△图片来源:开平市地名普查办


江门“花木兰”


有一个江门台山籍姑娘,周恩来总理、何香凝女士誉她为“巾帼英雄”,马来西亚报纸赞她为“当代花木兰”。她的传奇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旧能从中感受到江门籍杰出华侨女性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


她叫李月美,祖籍台山,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李荣基是一位台山华侨商人。李月美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同时多才多艺。抗战爆发后,她积极组织同学参加义演,上街募捐款物,募集到了不少款项。


李月美。江博宣供图


当时,被誉为“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开通后,急需驾驶人员运送军需物资,但要求是只招收男机工。得知这一消息的李月美狠心剃光了自己的头发,穿上弟弟的衣服,效仿巾帼英雄“花木兰”,加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1939年,李月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担任司机,之后她一直隐瞒身份,和战友们日夜奔波在滇缅公路上。


直到一次不慎翻车被送往医院,李月美的女子身份才被人发现,众人无不讶异称奇,赞叹这名女子的赤忱报国之心。


卖子救国


一个在社会底层谋生的卖瓜子小贩,和妻子漂泊异国他乡,他们却做出令世人钦佩的义举——义卖瓜子,劝人捐款抗日救亡,仅5年时间,他就筹得义款18万多元!在吃一顿饭只要几毛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额资金,他却毫不犹豫把钱捐给南洋华侨筹赈总会。


△江门市博物馆展厅一角,重现郑潮炯卖瓜子筹救国款的瞬间。

他就是郑潮炯。1938年,郑潮炯家乡新会沦陷,日军到处烧杀抢掠,郑潮炯父亲郑钜见日军要放火烧自己的家,便奋不顾身去扑火,敌兵兽性大发,开枪把郑钜打死在小巷里。噩耗传来,当时郑潮炯万分悲伤。国恨家仇激发了郑潮炯支持抗日救国的决心,他化悲愤为力量,以自己的全部力量支持抗战救亡。


1940年,郑潮炯的妻子钟彩合怀上了第5个孩子,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了3男1女4个孩子。在五子出生前,因为要奔波卖瓜子筹款,加上家里能捐的钱都捐出去了,无力抚养,郑潮炯怀着沉痛的心情决定把亲儿转送给别人。当时的钟彩合难以接受,但是郑潮炯不断对妻子说:“没有国,哪有家?救国要紧呀!自己养孩子和别人养孩子都一样,都是中国人!”


△郑潮炯送养儿子的合同,江门市博物馆馆藏。

就这样,夫妻两人强忍住悲痛,把起名郑社义的这个孩子交给了赵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社义就被养父抱走了,后改名赵超余。对方给的80元乳银没有经过郑潮炯和钟彩合的手,也直接捐给了筹赈会!


南楼七烈士


1945年7月,抗战胜利前夕,日军因太平洋各岛相继失守,急于打通雷州半岛至广州撤退的水上路线。南楼虽小,却控制着潭江的三埠和赤坎河段,是日军撤退的水上必经之路。


16日晚,日军遣派三埠及台山境内之敌3000人分三路进犯赤坎,驻扎在赤坎的国民党部队闻风而逃,赤坎沦陷。司徒四乡自卫队据守南楼抗击,击沉了三艘敌舰,溺毙日伪军百余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楼的队员决定让部分队员突围,其余坚守,掩护其他自卫队员突围和父老乡亲转移。


△南楼内部弹孔。


从1945年7月16日至25日间,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等7名自卫队员一直在南楼抗击日军。当时,南楼内只有40多斤粮食,食水短缺,弹药有限。期间,日军数次逼降、劝降,均遭拒绝。又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多次炮轰南楼,但因楼房坚固,也不能攻破。


7月25日,久攻不下的日军竟公然违反国际公约,灭绝人性地用毒瓦斯炮弹炮轰南楼,致使七壮士中毒昏迷被俘。在酷刑下,七壮士仍坚贞不屈,慷慨激昂大骂日军,最后英勇就义。牺牲后,日寇竟将七壮士肢解,抛尸于潭江泄恨。6位英雄的遗体被乡民打捞起来隆重安葬,另有1名壮士司徒煦的遗体永远留在了潭江。


△南楼七烈士雕像。周华东摄


这些家国故事
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深深影响着后人
塑造着侨乡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基因



在一个个家国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所焕发的磅礴力量,感受到侨乡人民爱国爱家乡的深深家国情,感受到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实际行动。




今日国庆
让我们一起礼赞盛世中华
传承家国情怀


来源:江门日报全媒体、江门侨博馆等

责任编辑:杨嘉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江门发布
人文荟萃之地,幸福宜居之城。这里是“中国侨都”江门。欢迎收听江门发布,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感谢您的建言和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