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沈文荣
企业
2024-11-02 09:03
北京
在近日落幕的“沙钢杯”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不少钢铁人谈起沙钢集团创始人沈文荣,仍感慨万分。沈文荣出身钳工,带领钢铁工人奋斗40余载,对育人用人尤为看重,这场全国产业工人技能比拼,正是他去世前反复过问的工作之一。6月底,沈文荣辞世,享年78岁。3个月来,江南经历了梅雨、高温又入秋,像极了沈文荣数十年间经历的跌宕起伏。从线下到网上,人们对这位随改革开放大潮而起的实体经济奋斗者的怀念仍在延绵。脑子活、真拼命、育人爱人、很严格、有魄力……人们用这些关键词描述着沈文荣,为记者勾勒出中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创始人的形象。一名早已退休的沙钢老工人记得,沈文荣曾说“要想把企业搞好,对国家有贡献,让职工有饭吃,只有带头吃苦,而且要吃一辈子苦”。结果,他真的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一名“企二代”,面对记者的采访拿起了笔总结感慨:沈文荣这一代企业家追求生命的质量,希望闭上眼睛时没有遗憾。“每每想到这些,就感觉自己手里仿佛提起了一盏灯,总觉得能照亮点什么。”一名沙钢高管,谈到创新给沙钢人带来源源不断的成就感、自豪感:当别人眼中的“一堆废铁”被改造成流水线、生产出沙钢历史上首批板卷,沙钢人的欢呼声与庆祝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几十年来,钢铁没有变,而沈文荣的脑子一直在变。”长江沙洲上,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中,一个靠肩挑背扛办起的轧钢作坊,发展为一座可以“一键炼钢”的智慧钢城……人们抚今追昔,似乎逐渐理解了沈文荣的奋斗——那不仅是为了生存的斗争,也是精神昂扬的拼搏,还是与时俱进的创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不断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接受洗礼、不断完善、发展壮大。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回顾这些企业的发展起伏,探寻这些企业家的心路历程,追溯改革发展的时代脚步,更有助于认清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台阶高耸的沙钢体育馆,承担了这场首次由民企举办的“钢铁奥运”多项活动,平时则用于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演出,以丰富职工生活。6月底7月初,这里曾临时成为人们悼念沈文荣的地方。那些天,不少70多岁的沙钢老工人连日到此,只为最后陪一陪他们的“老工友”“沈厂长”“沈老板”。他们有的就住在附近的沙钢生活区,有的则从张家港其他镇区赶来。76岁的倪建洪与沈文荣是发小,都出身贫穷农家,一起开启工人生涯。20世纪70年代,他们一起参加锦丰镇轧钢厂(沙钢前身)建设。能说会干的沈文荣,没到30岁已是轧钢厂的领头人。滩涂地上修马路、芦苇荡里建工厂,倪建洪看到沈文荣总是冲在前面。那时的张家港还叫做沙洲,是从周边县划出部分地方拼凑出来的农业县。物资短缺、食难果腹,张家港人因穷思变、战天斗地,从江水退去的沙洲上围垦出土地,建设工厂和城镇。为了生存而自力更生,只能拼尽全力,没有其他退路。这种必胜的信念,也由此成为沈文荣和沙钢的精神基因。没有钱,从厂长到工人四处举债、从衣食住行里抠;没机械,用肩挑、用背扛、用手搓;没有电,从外地淘回报废船舶上的柴油发电机;没人才,就自学成才……轧钢厂建设中,沈文荣带着20多名工人到临县学习技术。他们打地铺,跟着别人三班倒,眼里盯着、手上练着、心里念着,仅28天就学成归来。当时,正规的钢铁工人至少要学习培训一两年,谁能相信一群“泥腿子”28天能学会轧钢?“但我们必须学会,哪怕是所有人帮着一个人先学会,不然只能回家种地了。”倪建洪眼里透着坚决。沙钢体育馆前有尊铁牛,花岗岩底座上刻着沈文荣写的诗:“毋须扬鞭自奋蹄,一奔已是千万里。借问奔牛欲何往,过海越洋再称奇。”“为何要‘过海越洋’?因为沈厂长心气高、有想法。”炼钢操作工退休的徐进生,见证了沙钢从设备到产品的快速迭代,从中看到了沈文荣的思虑和视野,“他说,要让工人今天有饭吃,明天也要有饭吃,就得用世界最好的设备,生产世界最好的钢。”当别人还在生产看似供不应求的“大路货”时,沈文荣已开始收缩产线,专注于“大厂不愿做,小厂做不好”的窗框钢;当员工们还希望靠“第一桶金”“坐吃10年”时,沈文荣力排众议从国外引进全国第一条超高功率电炉短流程生产线;当行业还在纠结于如何淘汰落后产能时,沈文荣已开始投资打造“绿色钢城”,让煤气、蒸汽、炉渣、焦化副产品等实现高效循环……如今,沙钢年产钢量超4000万吨,产品从用于造房子到现在用来造载人飞船、跨海大桥,历经多轮行业调控而稳健发展,早已探索出独特的生存之道。有人感慨为何沈文荣的胆子大,有人疑惑为何他能踩准发展节点,有人惊诧他竟把一家民营企业做成了世界500强……与记者的交流中,人们有一个共识:何以沈文荣?唯有改革开放。“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沈文荣曾对这句话感慨良深。从工作笔记和访谈中,可以一窥他对改革开放的认知:改革,就是千方百计变革生产关系,掌握和应用先进生产力;开放,就是学习世界、提升自己、走向世界。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沈文荣带着沙钢人端稳了饭碗、不断做大做强。有张家港的干部对记者表示,人们怀念沈文荣,感奋的是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改革开放,希望从中汲取力量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体育馆南侧,沙钢招聘中心依旧每周二、周五开启。招工广告上列出的福利,除了常规的五险一金、带薪年假、过节慰问外,还有覆盖各年龄段的免费公寓、结婚廉租房、育儿补贴等,甚至连理发这样的小事也有福利。在经历了多轮行业产能调控后,沙钢依然稳健发展,几十年来工人队伍一直非常稳定。这印证了沈文荣所说的“攒足家底”的重要性:为企业留出更多发展资金,才能保证更多人长久有饭吃。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抗洪救灾……几十年来,沙钢累计面向社会捐赠超过10亿元,不仅把企业职工的问题解决好,还积极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践行着企业创办时的初心。徐进生评价他的老厂长——“工作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比赛间隙,不少外地的技能工人在沙钢体育馆前标志性的铜牛下拍照留念。沙钢大厦17层,从沈文荣的办公室望出去,视线穿过钟楼正好看到这尊铜牛。时刻警钟长鸣,不忘俯首拓荒——有人如此解读沈文荣每天举目可见的这幅窗景。身体还好时,沈文荣清晨会走到老厂区的沙钢人铜像下,看着工人们来上班,然后到车间里走一走,了解当天情况、随时解决问题。最后,才到办公室。安排沈文荣日程的办公室人员说,现在流行“特种兵式旅游”,而沈文荣则经常搞“特种兵式考察”。有一次,沈文荣从上海到香港飞瑞士考察,清晨到达苏黎世机场,就直奔工厂。午餐后,又驱车前往德国,当天下午参观德国的公司。40多个小时跑了几万公里,到两个国家看两个工厂,就回来了。外国的风景如何?他竟然没有印象。“事必躬亲,时时放心不下”,在家人和同事眼中,沈文荣一刻也离不开工作、离不开钢铁。有一次,沈文荣住院一周,出院时新年工作计划已经写了好几十页。有一次出国考察,沈文荣犯了病,同去的人劝他休息,他却掏出大把药片塞到嘴里,就着矿泉水吞了下去,边走边说:“我可没工夫与它们纠缠,让药物与他们战斗去吧。”虽然备受疾病的折磨,但沈文荣似乎没有太把疾病当回事。超薄带能不能通过轧两道变得更薄,5米宽厚板产品结构怎么调整……最后的时间里,沈文荣躺在病床上仍天天问着车间里的事。口齿不清了,他就用笔写下来。手写不动了,他只能哼哼着让身边的人猜。猜对了,他就点点头。像沈文荣这样,改革开放浪潮中涌现出的许多民营企业家,积累了财富却没有坐下享受,而是“小车不倒只管推”,把生命用到极致。他们到底图什么?这可能让今天的不少年轻人难以理解。这位紧跟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企业家早已给出答案:从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只是转变了体制,让经营更灵活。而企业依旧肩负着上级党委、政府和职工的重托。这个重托是:让职工吃饱饭,为国家做贡献。觉得还不够,沈文荣还给自己多加了一条——与世界比高下。这构成了他心中的事业。每次重大项目建设,沈文荣常不分昼夜盯在现场。他和大家不断优化现场流程,投入能科学地省一分是一分;不断压紧建设过程,时间能抓紧一天是一天;不断追求更高水准,技术升级能跨一步就跨一步。在沈文荣这种“起早三朝当一日”的拼搏精神影响下,沙钢从工人到管理者,为了解决问题、追赶进度,可以不吃饭、不休息、不回家。“个人愿意牺牲利益,哪里是靠多发钱就能做到的?主要靠激发大家的事业心。”沙钢的一名高管说。全球权威钢铁行业分析机构《世界钢铁市场动态》(WSD)前董事长彼德·马古斯(Peter F.Marcus)曾在报告中写道:“这家公司(沙钢)似乎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产量非常高。”同时,马古斯还注意到,沙钢以低成本建造大型设备,并有效地进行着管理。行业内人士评价说,沈文荣这是要把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做到极致——1995年,仅花13亿元人民币、用时23个月,“亚洲第一炉”建成投产,比国际冶金专家预计的建设周期提前了1年多、投资节省了7个亿;2006年,沙钢建成的650万吨钢板项目,投资比国外同类工程节省30%以上,是当时全国同类项目中投资最少、建设周期最短的。沈文荣创造了一个记录——他建设一个新钢厂的吨钢成本低至300美元,而全球目前有记录的最低吨钢成本是500美元。沈文荣的办公桌上,报表里的数据满是划线和标注。用数据说话,沙钢考核的严谨与精细是行业内有名的。定岗、定责、定人、定岗位分、定考核标准——在沙钢,从老总到普通员工都有业务指标,绩效挂钩是主要的分配考核办法。这些作为精细管理构成的指标,不是简单的数量任务,而是一种激发安全、高效生产的责任制。比如,码头吊机工的一半奖金与废钢垃圾杂质实磅数量挂钩,杂质越多奖金越少;燃烧过的煤渣含碳量与工人的绩效挂钩,含碳量高说明燃烧利用不充分,工人的奖金就少。用有效的数据来抓产量、质量、采购和销售,甚至在行业内形成了一个比市场价格更有参考价值的“沙钢价格”,受到业内青睐。用数据强化管理,让沙钢在各个时期持续追求并实现降本增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2006年起,沙钢先后收购江苏淮钢、安阳永兴钢铁、锡兴钢铁等,成为国内最大民营钢企;2017年起,沙钢重组东北特钢集团,造就“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板”;2009年,沙钢首次入围世界500强,至今已连续16年上榜……“我们的决心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信念就是我们的未来。”沙钢的展示馆里,沈文荣的这句话常引得参观者驻足。沈文荣的儿子、沙钢集团董事长沈彬说,把决心当作资源,用信念创造未来,这是昂扬的精神力量。今天,包括沙钢在内许多企业依然面临着沈文荣在话语间提出的问题——如何不断凝聚决心和信念,创造企业更好的未来?答案恐怕仍在精神层面。近期,又一批高校毕业生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加入沙钢。蔓延数公里的钢城、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智能设备让这些年轻人心潮澎湃、跃跃欲试。然而,沙钢的高管们却记得,36年前,当沙钢第一次成规模引进大学生时,面对这个集体所有制的小钢厂,新人们是心里犯嘀咕的。沈文荣对他们说“沙钢要做世界级的钢铁企业”,不少大学生不以为然。沈文荣喊出豪言壮语“中国人不笨,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不少大学生将信将疑。但是,当农民工出身的技改能手被评为工程师,当别人眼中的“一堆废铁”被改造成国际先进的炼钢流水线,当钢产量从建厂初期的年500吨发展到1000万吨、4000万吨……在创新中找到用武之地的人才们有了成就感、自豪感,把沈文荣“画的大饼”作为自己的事业。要炼出一块好钢,先要炼出一批能人。受访者说,人才培养是沈文荣最愿意与来客探讨的话题之一。借此,沈文荣一方面为沙钢挖掘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沙钢的人才培养理论。总结起来,沈文荣“炼能人”主要靠“一抓二放”。“一抓”就是持之以恒抓培训。沙钢创办之初,骨干是从企业办的半工半读技工学校出来的。现在,沙钢的培训已实现全员、全年覆盖,培训的内容、水平和方式不断完善提高。“二放”就是放开评价、放手创新。在沙钢,无论是全民工、集体工、农民工还是外地工,干相同事一样待遇,干出实绩一样重用。新来的大学生要到车间锻炼,没有大学文凭的职工只要达到厂控标准也可以获得相应职称待遇。评价标准的核心是创新。小到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四新”应用,大到科研项目和重大技术质量攻关项目,在创新方面不断做出成绩的职工可以迅速获得晋升。许多沙钢人提到,沈文荣常算两笔账:育好人,提高了工人的素质和创新积极性,相当于开设了新生产车间;用好人,节省了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成本,等于增加了钢铁产量。在沙钢所在的小镇,办公楼、理发店、宾馆都不显新。但扫开接送车上的二维码可以直接对司机进行评价,这类俯拾皆是的数字化应用颇有新意。来到明亮的车间,感受着成卷的超薄带的余温,人们能体验到什么叫“新鲜出炉”。钢铁工业就是不断破旧为新,沈文荣塑造的这个钢铁小镇,每天都在进行着裂变。沈文荣常说,如果不与时俱进,过去的高起点也会变成低水平。1994年,许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计算机时,沙钢在冶金行业中率先引入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联网管理,每年增收节支达1.3亿元。早在2011年,智能化就被定为沙钢升级改造的方向。如今,从废钢智能定级、遥控“一键炼钢”到销售、仓储、财务等全链路数字化打通,让沙钢的产品质量和行业竞争力持续跃升。从空中俯瞰,沙钢的厂区、生活区以绿化带相连,整个钢铁小镇倚着长江嵌入江畔的田野间,轮廓形似一把巨斧。张家港的干部告诉记者,作为当地钢铁工业的一把“开山斧”,沙钢近年来在努力开辟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亚洲储量最大的煤焦筒仓群,让生产实现粉尘零排放;8公里长江岸线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被打造成风景绿廊;98%的生产用水实现了循环使用……这些在行业内乃至在全国领先的绿色环保举措没有让沈文荣满足,他觉得未来钢铁应该是一个绿色产业。国际上,个别钢铁企业已开展氢还原炼铁技术中试,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后,钢铁厂将实现零碳排放。去世前,沈文荣一直关注着这项技术,希望能有机会引进,让沙钢在绿色发展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正是在追求世界一流的过程中,沈文荣带领沙钢一次次顶住了危机,赢得了先机。一年前,沙钢建成全球最大的薄带铸轧生产基地,用4年时间集萃并升华了世界钢铁工业150年积累的薄带铸轧技术成果。沈文荣曾说,一个企业要发展30年、40年甚至100年,一定要有一个冷静、清醒的认识,别人可以评论我们是一棵大树,但我们始终要记住自己只是一棵小草,不能丢掉与生俱来的草根韧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在沈文荣的办公桌上,文件里的这句话十分显眼。或许,像30多年前一样,他和沙钢的后来者都从中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启示。《2024-2025年新建钢铁项目信息统计》出炉,已统计汇总2024年在建、新建、拟建钢铁行业项目3500多个,欢迎咨询购买加微信18911057754(泰科钢铁-3)进钢铁行业群(炼铁、炼钢、废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轧钢、钢贸、冶金安全、求职招聘等,岗位相关群免费)请加小编微信18911057754(泰科钢铁-3)“泰科钢铁”公众号已完成《2024年全球钢企名录》《2024年国内电炉炼钢企业名录》、《2024年国内炼铁高炉统计》、《2024年国内转炉设备汇总》、《2024年国内连铸机汇总手册》、《2024国内热轧产线统计》、《2024国内冷轧产线统计》等数十大调研,支持各种定制调研,欢迎咨询购买,微信号18911057754(泰科钢铁-3)
泰科钢铁
欢迎关注泰科钢铁,了解更多钢铁行业知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