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3日,总投资9亿元的微控储能电站项目实现签约即开工,凤城市招商引资“冬季会战”高质量开局。
“凤城市结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转变思维、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创新招法,推动全员招商、全域招商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常态、一种追求,赋能决胜突破。”凤城市委书记姜春国说。
一是突破在“抢先抓早”。凤城市坚决落实丹东市委统一部署,召开全市招商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面变“冬闲”为“冬忙”。抢先布局招商工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请进来”招商12次,新增在谈项目30个、包装项目26个、重点签约项目7个。抓早重点项目安排,谋划本年度拟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80个,全部落实“红绿灯”推进制度,“过筛子”调度破解落地瓶颈,逐一项目列出进展清单、实物量月度清单、入库手续倒排工期清单,冬季办手续、开春即建设,“日周旬月季”调度,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
二是突破在“跟紧节奏”。以丹东市委全会对凤城资源、产业发展的定位谋划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固底板、补短板、拉长板。“冬季会战”以来,聚焦新型工业化,谋划包装技改扩能项目5个,总投资26亿元;聚焦旅游资源康养开发,谋划包装项目6个,总投资83.9亿元;聚焦矿产品深加工,谋划包装项目9个,总投资97.1亿元;聚焦基础设施、农业、新能源等领域,谋划包装项目12个,总投资48.3亿元。
三是突破在“把牢拐点”。始终自觉把凤城振兴发展置于丹东、辽宁全面振兴大局中思考和谋划,着眼服务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以及丹东10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梳理比较优势,谋划产业支撑新“拐点”。一方面,在“老”字号上,发挥矿产资源丰富比较优势,实施资源换产业计划;在“原”字号上,打造“大国工匠”实验室、“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基地,开辟装备制造领域新赛道;在“新”字号上,集全市之力打造高校科技产业园,实现生物医药等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工业发展新增长极。另一方面,“抓新不忘老”,聚焦规上规下抓增长、技改项目抓竣工、百岁山等政策红利项目抓投产,把牢“新拐点”“基本盘”,推动县域经济迈入高速增长轨道。
四是突破在“抓住机遇”。主动对接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包装项目220个,总投资562亿元,制定春节前对接沟通、春节后“跑省进京”计划,争取更多红利政策落户凤城。抓实项目落地,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链条、存量优质资产、厂房设备、土地储备和新建项目必备类要素实行清单化登记、台账式管理,集中精力打造“签约即落地”保障体系,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快建设。强化招商保障,积极破解财政收支矛盾,大力盘活国有资产,变存量为增量;谋划落实碳汇交易、光伏发电等项目,支撑财政收入;高质量运营国资集团、凤凰山旅游集团等市属国企,变被动财政为主动财政,把更多资金投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发展领域。
五是突破在“客商思维”。聚焦政策供给、环境塑造、企业诉求、市场需求的共振点,完善“招商图谱”,细化域内重点企业、招商目标企业、在谈项目企业、商会协会平台、各级招商活动于一体的资源库,制定任务书、计划书、进度表,推动“招商图谱”有计划、有节点、可调度、可操作。对重点目标客商量身定制个性化招商方案,“一事一议”给政策;对签约项目落实专班保障,实行“会议跟着项目走”“两解一代”“政银企互通”“容缺审批、容缺开工”等服务保障制度,对客商展现凤城最优环境、最大诚意、最高礼遇。
六是突破在“党建引领”。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着重用改革破除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藩篱,持续创新招商体系、工作招法,建立并优化一批符合凤城特色的招商模式。举办“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班,轮训科级领导206人,提升能力本领。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定进退,狠抓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开展“中层干部大家评”活动,动真碰硬破除“科长现象”,打通影响项目落地梗阻,用良好政治生态赋能环境优化,拉高客商对凤城发展预期。
招商引资“跑”起来,优质项目落下来,县域经济活起来。下一步,凤城市将全面落实丹东市委要求,打好打赢“冬季会战”“春季突破”“夏季攻坚”“秋季决胜”全年度招商战役,争做丹东振兴发展“跳高队”,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作出凤城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丹东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余欣霏
审核:李 侠
监制:隋英军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