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Research and Social Practice
Communications and New Media • 23/24 Sem2
Lecturer: Dr. Felicia Low
这门课的名字叫做“应用艺术研究与实践”。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应用艺术(Applied Arts)。与“应用艺术”相对的是什么?是“无用艺术”,也就是我们时常会听到的一些宣扬”学艺术没什么用“的论调。但是在这节课中,我们会了解到艺术真正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发挥作用的案例,比如说,通过组织引导患阿兹海默的老人唱一些他们熟悉的经典歌曲,来部分恢复他们的记忆力,动作协调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些案例中,艺术会真正参与到生活中来,提供人们生活的福祉,包括推进一些疾病的疗愈(阿兹海默、自闭症、抑郁症等),或是通过团体的艺术活动促进社区的和谐,等等。在了解了这些实践案例以后,我们会学习如何设计这样一个艺术用于实践的活动(前期的查文献,写论据),以及如何来评估这个活动的成效(活动过程中如何采集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如何用于最后的评估环节)。
一、通过老师上课讲解+自己看case
study的材料,了解一些现有的应用艺术案例【10%:上课出勤】二、小组共同研究一个老师布置的案例,并向班级同学介绍【15%:看关于该case study的论文并小组合作展示+提交PPT】三、每个人课下各自去参加一些艺术活动(5小时及以上),拍视频+写 fieldwork report(描述活动内容、参与人群、并评估其效用)【30%:一个3分钟左右的活动视频+1000到1200词左右的fieldwork report】四、选择一个老师给定的场景主题(老师会给6个,从中选一个即可),模仿这些案例,自己设计出一个艺术用于实践的方案,及其评估方式【15%:小组合作设计将某个艺术形式用于该场景的方案,提交小组的proposal和PPT】五、最后由个人设计一个全新的案例,从场景主题、艺术形式、数据收集方式、评估方式等都需要自己来定【30%:个人大作业,proposal,2000词】
这门课目标很明确,主要做了一件事——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有关Applied Arts的研究是怎么做的,并且让我们根据所学独立完成一整个Applied
Arts Research的项目设计。老师本身是一位艺术家,她的博士研究做的就是这方面的,她还在课上给我们介绍了她自己做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一个完整的Applied Art Research的案例是怎么样的。让艺术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来并发挥作用,这是很多学艺术或者热爱艺术的人所向往的事情,所以对我来说,这节课所教的内容是很有意义也很有用的,因为我会希望自己喜欢的东西能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但就实际的就业而言,我觉得意义有限。因为这样的艺术活动往往是一些政府背景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的,比如我之前参加过Esplanade的志愿活动,他们组织过一个用唱歌帮助阿兹海默老年人的活动”Sing
Out Loud“,而Esplanade就是这样一个机构(虽然Esplanade并非完全不营利,但它的活动确实是以提供社会福利为主要诉求的)。这种机构往往数量有限、岗位少、薪资不会很高,而且在新加坡大概率只要PR/citizen,外国人很难有机会进入。而如果回国找工作的话,同样会面临岗位少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这门课对于指导实际就业意义有限。不过,对于想继续读该领域博士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研究方向,也是很好的一个写博士research proposal的练习。每次作业老师都会打分+写评语,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主动和老师有很多交流。我觉得老师介绍的艺术活动的评估方式,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部分。以前我只是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天然地决定它对人们的生活、人生有益。但是现在我了解到,有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方式来评估这些艺术活动的意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评估方式并不完全是量化的,比如说活动结束后让参与者填个问卷收集数据这样。老师提到曾经他和NTU的一个心理学教授合作的一个项目,那位心理学背景的教授过于相信问卷和量化的力量,整个活动就通过最后一个长长的问卷来收集数据,导致最后大家发现这个数据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一方面是人们其实很难有耐心花个30分钟去认真填一个问卷,另一方面,问卷的很多问题事实上带有引导性,得出的答案可能是我们想要得出的。因此,正在我们设计case study的时候,老师要求收集的数据是要由多个部分组成的,除了最基本的survey以外,还要有比较深入的interview,并且我们设计的问题不能带有引导性;还有在活动过程中对参与着的表情、动作、彼此之间互动这些非言语数据的记录,综合起来形成最后的数据。这节课真正上课的时间其实不多,前半学期是老师主讲,后半学期是以pre+做作业+问问题为主。老师很贴心地把课堂上的时间留出来给我们做作业、小组讨论、问老师问题(consultation),有4节课完全是留给我们做作业和consultation的。有些同学会觉得这样上课有点水,但是对于我一个同时还在实习的人来说倒是非常感激——做作业的时间充裕了很多,课上做作业效率也变高了。所以我觉得还挺好的…因为大部分同学在此之前是没有接触过这类型研究的,所以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看一定数量的case study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各种艺术形式如何恰当地用在各种场景中,这其实在过往的文章中已经给出了一些方案,并不需要自己凭空想出来。一方面是凭自己想的话,想到的艺术形式有限,大家可能也就知道唱歌、跳舞、画画等,但其实还有戏剧、手工、书法、slow art等等各种我们并不是很熟悉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太清楚某种艺术形式适合用在什么场景,有什么限制条件(这些都可以在咨询环节问老师获得一些feedback)。比如说我的个人大作业写的case study是关于如何用艺术帮助留守儿童,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我本来想用theater这种艺术形式,让孩子们一起排练经典戏剧,但是咨询老师之后了解到,留守儿童一般识读能力较弱,用经典戏剧的台词排练对他们来说难度过高,和他们的生活关联也有限,所以建议用process drama(这是一个我第一次听说的艺术形式,但是查资料以后发现在教育领域已经广泛使用,有不少研究文献已经对其进行讨论)。总体来说这门课是不难的,课业压力适中,提前看资料/查资料很重要,和老师沟通交流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