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是警民“连心线”,是公安机关联系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平台。在第5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聆听接警员们的那些温暖人心与责任担当的守护故事,去感受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不平凡事迹,去领略他们为守护群众安宁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从警36年来,戴发明先后在派出所、巡警大队、指挥中心等部门工作过。多年来,岗位在调换,但是他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他履职尽责、无私奉献,潜心研究做好基层警务工作,全力守护辖区群众平安。
2005年,戴发明加入了指挥中心这支队伍,这一干就是19年。19年来,接警设备换了一套又一套,接警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就像磁铁一样吸在指挥中心。“只要坐在接警台,就必须对每一起警情负责。”戴发明说。110报警服务台每天都有大量的报警、求助和警务投诉电话,他不仅要准确无误的派警,还要有悉心的解答,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报警人,以自己的真诚换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19年来,戴发明参与处置报警求助电话共计10万余起,先后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余起,劝导、解救轻生者200余人,用超乎常人的细心、耐心、爱心以及判断力、敏锐性坚守在110接警一线。
“您好,110,有什么可以帮您?”像这样的开场白,唐红霞每天不知重复多少遍,但是她总会话语沉稳清晰地接听每一个电话。她,凭借扎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110接警一线绽放着属于她的光彩。
想起刚踏入指挥中心工作的情景,唐红霞还记忆犹新。当时,她只要一面对响起的电话铃声心里就充满着恐惧和紧张,一接起电话就脑袋空白,忘记自己要问什么,时常有一种挫败感。但她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她不断地在内心鼓励自己可以做好!因为唐红霞深知,每一个电话都可能是关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她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很快就成为了业务骨干。无论是老人迷路、孩子走失,还是突发疾病、交通事故……,唐红霞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最温暖的话语给予帮助和指导,让群众感受到来自电话线另一端的关怀与力量。
在从事110接警工作的4年间,唐红霞共接群众来电1万余起,协助处置相关警情3000余起,找回迷失人员83人次,救助危难群众270多人,实现了零投诉、零差错。
盛化明从警34年,于2013年调入指挥中心担任值班长,一干就是十多个年头。110接警台的工作周而复始、五味杂陈,不管是对无端骚扰的厉声劝阻,还是忍受焦躁报警人的无端谩骂,盛化明始终践行着入警之初的那份承诺,多年如一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工作热情书写着为人民服务的乐章。
盛化明说,110是一条在紧要关头维护人民群众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生命线”,也是公安机关搭建的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作为指挥中心的一员,我们就是“生命线”和“连心桥”上最忠诚的守护者。
2024年,盛化明带领班组成员接听了6000余起报警电话,处置了2000余起有效警情,解决群众求助1200余起,成功处置重大敏感警情6余起,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平凡的岗位,小小的话机,诉说着他们与群众最真实最质朴的故事。处理好每一起报警求助,努力让自己成为报警群众名副其实的“贴心人”,东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每一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责任与坚守,用心沟通,用情工作,用他们最诚挚的声音温暖着城市中的那个需要帮助的你……
校 对:刘嘉裕
一 审:李 琳
二 审:石金波
三 审:宋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