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珍贵的老照片,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卫国先烈

文化   2024-10-14 17:58   北京  


全文共2620字 | 阅读需6分钟


“所有人都上前线了”
—献给胜利日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50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 
在这股让整个欧洲都颤抖的武装力量面前,苏联军队损失惨重,德国的坦克集团军势如破竹,把苏联逼入了绝境。
“苏联虽大,但已无路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苏联红军近卫步兵第8师中尉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瓦西里·格奥尔吉耶维奇写于 1941年11月16日
 一名有免兵役证,肾脏有问题的苏联男青年,在祖国的召唤下,义无反顾的上了战场,他的理由只有一个:
祖国需要。
 他和他的未婚妻,在镜头前都没有任何笑容,但他还是上了前线。 
而他留给未婚妻的承诺也只有一个:
我一定会给你写信的。
在长期苦等回信而不得后,这位深爱着未婚夫的苏联女青年,也毅然的踏上了战场,当她的父亲赶来阻止时,她给的理由是:
我战地护士培训毕业了。
这位强烈阻止女儿上前线的老父亲,早已服过兵役,已经不再年轻。但是在送走女儿几个月后,他也穿上了军装,因为:
“所有能拿起武器的都要上前线”
孤身一人在家的老母亲,也上了前线,没有任何人来送她,也没有任何人来阻止她,因为家里只剩她一个人了。
她没有说任何话,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她临行前心里在想什么。
我觉得,她可能是想去陪她的亲人吧。 
战争进行到最后,给他们拍军装照的摄影师也上了前线,他留下了一块白布相片,给自己做个纪念。 
离家时,他没有关上大门,也许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能活着回来。 
举家上战场这种事,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并不罕见。
曾经有一个坦克战斗小组,由一个家庭组成,全家的男女老少都在一辆坦克里,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 
下面这张著名的照片,名叫“政委”,拍摄于1942年7月12日,他号召全营随他冲锋,在拍摄几秒钟后,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生与死,在瞬间就会成为现实,这就是战争。
为什么德国无敌的钢铁洪流最终在苏联溃败,就是因为这些人舍生忘死的战斗。
没有这些英雄,苏联卫国战争不可能胜利。
什么叫先烈,这就是。 

中国卫国战争


中国的卫国战争,同样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但和苏联不同的是,中国贫弱,照相机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稀罕的东西,抗日期间留存于世的照片很少,为那些普通军人拍摄的,则更少。
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抗日照片,基本都是日本战地记者拍摄的。
日本记者拍摄的中国军人的抗日照片,那注定只是抗日战争中极少极少的一部分。
但就是这透漏出来的只鳞片爪,都足以震撼人心。
1940年7月24日,日本华中派遣军出动了32架战机对成都进行空袭。
在出发前,日本已经获得了详细的情报,当地的所有中国空军战斗部队,都已经全部阵亡,对日军飞机不可能有任何威胁。
确认没有任何风险的日本空军,安排了一个摄影组上了飞机,记者的任务是拍摄轰炸效果,作为宣传片对日本国民播放。
32架战机在空中列队前行,场面异常的威武霸气。 
但这时,有一架中国战机从远处突然冲进了日本机群中,面对32架日本战机,这孤零零的一架中国战机居然发动了冲锋,和日机近身格斗。 
为了方便拍摄,日本记者所在的飞机独立于阵外,被中国飞行员误以为是指挥机,被当成了优先攻击目标。
但是这架中国战机太落后了,没办法对日机造成任何威胁,只是命中了几发子弹而已,没有伤到要害。
在第二次冲锋时,这架战机放弃了机枪扫射,直接采用冲撞战术,试图撞毁记者所在的日机,驾驶员紧急转舵,两架飞机最终擦肩而过,镜头中我们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战机的样子。 
日本记者在事后写的旁白中讲道: 
这架中国战斗机在“离我们只有几米的距离”与其擦肩而过! 
这架中国战机技艺高超,但飞机太过落后,又以寡敌众,始终无法奈何日本机群,最后冲出重围,消失与蓝天之上。 
日本的情报其实非常准确,7月14日时成都附近的中国空军确实已经消耗殆尽了,这架孤身一人上天迎战32架日本战机的中国战机,是航校的教练机,驾驶者是中国空军的李姓教官。
他在上天迎击日军之前,写了一篇日记,里面只有一句话: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这样舍生取义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后方的空战中,还同时发生在前线和敌后。
在淞沪会战中,第88师战车连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下最后一辆战车。
冲锋的命令下达后,明知是死,这辆战车,依然冲向日本军队戒备森严的阵地,毅然且决然。
当时的日本战地记者,恰好拍下了这一幕。 
在安徽和县,敌后游击队女战士成本华,在临刑前双手交叉地抱在胸前,在日本记者的镜头前微笑着面对死亡,显示出对日军无比的轻蔑,牺牲时年仅24岁。 
这些都是日本记者的镜头拍下的,那些没有被拍到的呢?
中国的无名英雄在战场上的光辉瞬间,没有被我们看到的又有多少?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最大的部队,是东北抗联。
从1931年9.18晚上开始算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东北土地上站起来反抗日军的人多达130万,但活着看到抗日胜利的,不足万人。
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看到胜利,99%的战友长眠在了东北的土地上。
这一切是因为东北的环境极度恶劣,冬天极寒,户外温度零下四十五度,抗联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
在日本的物资封锁下,很多抗联战士,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冻死饿死的。
在抗联司令杨靖宇的牺牲前,饿了好几天的杨靖宇碰到了上山砍柴的村民赵廷喜,杨靖宇说: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你们钱,不要告诉日本人。
赵廷喜看到杨靖宇几天没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对杨靖宇说:
“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但赵廷喜不知道的是,日本人早就开出了条件,如果杨靖宇肯投降,何止是不杀,日本人愿意让杨靖宇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利用他的个人威信来降伏东北抗联。
杨靖宇沉默一会儿,对赵廷喜说: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在重兵合围、断粮5天、零下四十多度、一只棉鞋已经跑丢的情况下,这句话简直是撼天动地。
但杨靖宇的消息,被赵廷喜出卖了。
战死后,日本军医解剖了杨靖宇的遗体,发现胃里全是一团一团的破棉絮、草根和树皮,此事震撼了在场的所有日军,让这些敌人们都肃然起敬。
日本人没有拍摄过杨靖宇战斗的照片,我们也没有,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一幅油画来缅怀这位真正的上将军。 
以前我不知道什么叫卫国战争,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先烈。
但今天看完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后,我突然懂了,先烈们的努力和牺牲,是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他们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害怕死亡,向往和平,但是在国难面前,被激发出了深藏于血脉深处的那种大无畏。
明知是死,但他们丝毫不惧。
这,就是卫国先烈。
因为他们的奋战,你和我今天才能躺在床上开开心心的玩手机。
谨以此文,纪念这些可敬的中华英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报刊舆论与“粤变”后陈炯明形象的塑造——以《南侨月报》为中心考察

国军11个师六天六夜疯狂进攻,塔山阻击战解放军是怎样打赢的?

1922—2022:漫谈中国动画一百年

中国吃鸡极简史

诸葛亮赵云联手,都扛不住马谡失街亭,蜀汉第一次北伐到底输在哪?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人民东方历史
谈中外古今人事,扬大众历史风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