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巧解城区社会治理难题,这一奇思妙想来源于古田县凤埔乡苏墩村于1958年探索的“晨巡晚议”制度。
空山新雨后,记者一行漫步苏墩村,村道整洁,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泥土的清新。家家户户大门敞开,一派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景。1958年,苏墩村为支持国家“一五”重点工程古田溪水电站建设,整村向后搬迁,形成库区移民村。村民陈奶奶深情地回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周开华看到大家面对陌生的环境失落不安,心生消沉,于是每天晨起后就在村里巡村走访,“谁家没吃的了,谁家老人小孩生病了,总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后来,村“两委”和部分老党员主动加入“晨巡”队伍中,这支党员干部队伍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移动堡垒”。说到“晚议”,始于村民晚饭后休息聊天的一个凉亭。早年,一到晚上,周开华就召集大家一起谈心议事,渐渐地,村民对党的信任越发加深。后来,村里把亭子打造成“党群议事长廊”,方便老百姓议事、评事、说事。“晨巡晚议”制度由此形成。“乡村治理有成效,晨巡晚议出实招。”解决了生活难题,自然要谋产业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晨巡晚议”形成共识,党员带头开山种果、搭棚育菇,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时至今日,苏墩村已发展出食用菌厂房300多间、果园2000多亩。此外,村集体通过建设食用菌厂房、入股乡水电站、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一跃成为小康村。不久前,村民张柳金家中新建卫生间,下水道无法接入污水处理管道,家里恶臭难闻。经过“晨巡晚议”,村“两委”考虑到环境保护等长远需求,决定由村集体与业主共同出资,重新规划铺设新的污水管网,不仅解决张柳金的个人问题,还提升整个苏墩村的环保水平,为村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成为‘积分标兵’很光荣!”张柳金露出灿烂的笑容,他说自己的意见建议“歪打正着”提升村居环境,在每月评比的“人居环境”一项中多得积分才获胜的,特别有成就感!近年来,苏墩村建设的移民记忆馆、孝老食堂建设等,都是通过“晨巡晚议”把群众的声音吸纳到项目建设中,赢得配合和支持。如今,古田县全面推广“晨巡晚议”制度,在全县村庄设立联系点、议事点320个,搭建党群议事决策平台,筑牢乡村治理“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