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爸妈夸985哥哥成绩好弟弟反感厌学#上热搜了!
河南一名15岁男孩因厌学、沉迷网络世界,休学一年多。
这期间,男孩从每日三餐变成每天只吃一顿饭,人瘦到了90多斤。
家长很心疼又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走出来,只好带他到医院看心理医生,试图找到“解药”。
可家长没想到,孩子的“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造成的。
原来,男孩家里有一个哥哥,学习很好,考上了985大学。
平时为了鼓励小儿子,妈妈就经常在男孩面前念叨:
“你哥哥都考上985了,将来咱也上个好大学,向你哥学习。”
在妈妈看来这是一种鼓励,可小儿子对此却很是反感。
在男孩看来,那些鼓励的背后满是压力与比较。
父母事事以优秀的哥哥为标准,让本身学习压力就大的男孩愈发喘不过气。
慢慢地,他开始讨厌学习,不愿与父母沟通,为寻求心理慰藉沉浸在网络世界中……
而在带孩子就医之前,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好在经过医生心理疏导,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做出了改变,孩子也已正常返校。
网友们看完此事后纷纷喊话,让家长们别老“比”孩子。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
“不要将一个孩子与其兄弟姐妹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任何人比较,这对孩子是不尊重的,并且是令人沮丧的。”
比来比去,很容易把孩子心态比崩。
有网友分享身边的真实故事:
他的堂哥因为弟弟成绩太优异,患上了抑郁症,如今快四十了也没有在工作。
而堂哥上学时成绩本来还可以,大学读本科没问题,可弟弟实在太优秀了,是县里高考状元又进了大厂工作。
两人差距太悬殊,父母天天比来比去,到底是把人比崩溃了。
当然,爱比较的父母本意肯定不是想要逼疯孩子。
很多时候,他们是将比较当成一种变相的“激将法”,让孩子能不断进步、超越他人。
只是他们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秀,看到自家孩子的不足,却忽视了比较之下带给孩子的压力与无力,让他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如别人。
而一旦产生这样的负面情绪,那么负面行为的种子也就悄然种下了。
它会吸收孩子内心的阳光,让孩子的内心世界越来越暗,甚至因此迷失了方向。
为何有的孩子沉迷网络,玩起手机就放不下?
一位网友的回答很直白:因为网络能让人暂时忘记烦恼。
孩子的一些问题举动,比如沉迷游戏,或许是他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甚至是他发出的求救信号。
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问题行为,而忽视问题背后的本质。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引发不少网友的讨论。
一位父亲见儿子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滑,便想着与孩子好好沟通一下。
没想到,在交谈过程中,儿子反问道:“抽烟有害健康,你还抽?”
这句话让父亲一时间无言以对,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好好学习。
对此,评论区一位网友的回答获得了数万点赞。
这位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因为儿子学习很差,一度怀疑读书是否有用。
该网友告诉这位父亲:“读书有用,你要多陪陪孩孩子和他一起读书学习。”
这句话仿佛点醒了这位父亲。
原本周末总是加班的他,开始选择陪伴儿子一起在自习室学习。
他读建造师教材,儿子读名著。
一年后,儿子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父亲也成功考了二建证书。
后来,父子俩继续一起学习,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而父亲也顺利考取了一建证书。
随后,该网友回应那位问“如何教育沉迷游戏的儿子好好学习”的父亲说:
你想让孩子学习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动力,那么就自己上!
父母不能一味地想改变孩子,也要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得更好,孩子才能跟着一起变好。
说起来,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长大后能成为栋梁之才。
但事实是,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普通人。
河南一位妈妈曾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养育孩子的心态变化。
儿子刚出生时,她想要着要把娃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
孩子上学了,她想着孩子只要上个大学就满意了;
后来看到孩子的成绩,她想着只要娃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身体健康就行;
现在,看着不管怎么辅导成绩还是不及格的儿子,她表示,只要孩子不危害社会就够了。
她说:“这个大马路总要有人去扫吧,猪总得有人去养吧。只要他活着,就有希望。”
而这一番话,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
因为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很多家长都非常努力了,但孩子成绩就是不好。
愤怒过、焦虑过、崩溃过,慢慢地他们想明白了:
读书不好,又不是十恶不赦,孩子身体健康、三观正确就行。
想起湖南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说的话:
“成绩好就报效国家,成绩不好就承欢膝下。”
人生的路有很多条,并不是成绩好的路风景才美。
家长们要接受孩子的普通,多看看孩子的闪光点。
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总去打击孩子,平时多些鼓励、多些陪伴,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父母永远爱他,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这样孩子才能更勇敢、更坚定地寻找属于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