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上大学,17岁被中科院录取,却在20岁被劝退,如今已去世

文摘   2025-01-18 16:20   浙江  


在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成功正商”再点击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与您分享正能量美文。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在2003年,湖南一位母亲曾发出这样痛心疾首的呼喊:“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这位母亲曾雪梅,含辛茹苦培养出的儿子魏永康,13岁就踏入大学校门,17岁更是进入中科院开启博硕连读的深造之路,被众人誉为“东方神童”,可谁能料到,20岁时他竟被中科院劝退,辉煌不再。



故事回溯到1983年,湖南的曾雪梅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家境贫寒的她,深知对于穷人家庭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于是,从儿子诞生起,她便开启了一场特殊的教育实验。在别的孩子还在幼儿园无忧无虑玩耍时,小永康的生活里只有母亲在墙上密密麻麻写下的古诗、公式和单词。每天,他都被母亲逼迫着不断学习,不等到精疲力竭上床睡觉,学习就不能停下。



放假时,永康更是被母亲锁在家里,与一堆书籍为伴。久而久之,他失去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同学们也因他的“不合群”而渐渐疏远他。但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下,永康在学业上确实一路高歌猛进。他连连越级,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随后又一路奋进,成功进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为最年轻的博硕连读研究生。



然而,曾雪梅的教育方式极为单一,她秉持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理念,坚信只要儿子一心扑在学习上,就能改变全家命运。上大学时,永康仅仅和女同学聊了几句天,便遭到母亲一顿臭骂。为了让儿子能全身心投入学习,曾雪梅甚至在高中时学会了给儿子喂饭,只为节省出看书的时间。



进入中科院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里没有陪读政策,曾雪梅无法再像从前一样全方位照顾儿子。失去母亲庇护的永康,生活瞬间陷入混乱。他完全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冬天不知添衣,夏天不知减衫,甚至连重要的考试都会忘记参加。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也表现得一塌糊涂,因为从小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他无法与导师、同学正常交流,连论文撰写都困难重重。在这个注重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地方,只会读书的永康显得格格不入。最终,2003年7月,他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中科院退学。


回到家的永康,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每日沉迷游戏。而曾雪梅无法接受自己精心打造的“学习机器”就此失败,她在墙上写下上百首打油诗,抒发心中的愤懑,甚至喊出“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这样的气话,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


好在,亲戚们及时伸出援手。在他们的支持下,永康开始尝试融入正常生活。他学会了出门买菜,与朋友去歌舞厅娱乐。慢慢地,他的生活步入正轨,不仅找到了工作,还结婚生子。之后,他凭借自身努力重新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此时的他,已从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神童,转变成一个懂得生活、承担责任的丈夫和父亲。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这个历经坎坷的家庭。2021年,魏永康因病不幸离世,英年早逝。他的一生,是对错误教育方式的警示,也让我们深刻反思,教育究竟是要培养一个只会读书的机器,还是一个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的人。 

成功正商
分享精品文章,深刻,独到,精致,有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