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有时光穿梭机吗?今天将给大家带来一个穿梭古今的时光机器,它将为我们讲述一亿多年的故事。”随着讲述缓缓铺开,《红石头的故事》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
故事的主角,是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高瞻远瞩
丨依托科研团队加强自然资源监测与研究
在广东,提到自然教育,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丹霞山。如今,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在逐步成为全国师生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最佳目的地之一,尤其是大湾区学校开展研学实践的首选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每年接待中小学300批次约60000人次,涉及的学校近200所,其中来自港澳地区的有10批次近1000人。
面对大众的需求,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并没有坐等人流上门,而是立足自身禀赋,积极作出规划。丹霞山管委会主动与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南植物园等国内3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丹霞地貌研究院。依托科研团队加强自然和文化资源监测与研究,丹霞山针对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文物古迹开展了丹霞山红色成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研究和监测、文化遗产调查等14个科研、监测与调查项目,进一步摸清了资源“家底”,相继发现丹霞梧桐、丹霞兰、丹霞小花苣苔等43个动植物和菌类新种,绝大部分是仅在丹霞山分布的极小种群物种;还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仙湖苏铁,为丹霞地貌首次发现野生苏铁属植物。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生物多样性调查已记录高等植物2277种,昆虫和蜘蛛2009种,脊椎动物503种,丹霞山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物种类别和数量均有大幅增长,成为了丹霞山开展自然教育的一大“法宝”。
因地制宜
丨开发多个自然教育精品课程
在此基础上,丹霞山持续推动合作科研团队不断将科研监测成果转化为优质的科普课程、图书、解说、讲座等多样化服务。中山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多位专家学者为丹霞山撰写了200余块解说牌,编印了《奇美天成丹霞山》《丹霞山地质学实习教程》《广东丹霞山植物图鉴》《漫话丹霞》《丹霞山青少年研学手册》等系列图书和十余种宣传资料。《奇美天成丹霞山》研学和自然教育课程多次获得林业和教育部门表彰。锦江和浈江穿境而过,丹山碧水相互辉映,构成秀美的山水景观。
沿着步道前行,很多过往只在网络上见过的动植物,此时在丹霞山与你“奔现”了。在翔龙湖一带,你有机会看到发出的声音与大部分蝉类有所不同的斑点黑蝉,也有机会看到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竹柏。而善于通过弹射种子“扩充地盘”的华凤仙,也许会凭借靓丽的色彩走入你眼帘。这时候自然教育导师可能会告诉你,元代的杨维桢和宋代的晏殊都曾写过赞美凤仙花的诗,而华凤仙的花朵曾被用于染指甲,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里详细地记载了它的使用方法。观察到这里,导师的任务来了:根据你了解的知识或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植物播种的主要方式并进行举例。
在卧龙冈原始森林,你有很大机会看到丹霞山的优势种群——枫香。自然教育导师会引导大家观察并画出枫香的叶子和果实,也可能会以“枫”为题发起一场飞花令……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味,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生发开去。
自然是宝藏,课程如阶梯。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依托丰富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和文化资源,设计开发了地质、生态、人文3套不同年龄段课程,涵盖水质监测、丹霞地貌、国宝丹霞、生态观鸟、野生植物辨认等200多个高品质的自然教育课程。根据中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学科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园区还设有3条自然教育径,为各年级的学生研发了不同主题的线路。
开创品牌
丨以社会化参与推动自然教育发展
为了提供高品质的自然教育,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自然教育导师培训、自然讲堂、主题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高自然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了一支“三维一体”的自然导师队伍。目前丹霞山自然教育导师、科普导师和实习导师队伍已达200人。丹霞山常态化组织导师参加各类讲解比赛,用“以赛代训”的方式提升导师素养与讲解水平,其中顾丽娟获2021年广东省自然教育之星;吴雪芳获省2021年自然教育大赛和2021年省林业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马丽荧获2022年广东省自然教育之星。
社会化参与,是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特色之一。丹霞山边界范围内有40多个自然村1万多村民,周边也和6个乡镇接壤,保护管理工作和乡村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丹霞山对此秉持的理念是:要教育好本地村民和居民一起守护碧水丹山,寻求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保育的发展方式,自然教育必须深入到社区、乡村和千家万户。当地社区居民亲身参与到自然教育中,经培养成为蝴蝶达人、植物达人、观鸟达人等,形成了以其IP为主导的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自然学堂。社区尽人皆知丹霞山的科学价值,人们自觉守护家园;参与了自然教育的居民和村民在村里发挥带动作用,主动传播管理机构的保护要求,营造出良好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推而广之
丨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用心建设,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成为广东自然教育响当当的一块招牌,不但持续为公众提供优质自然教育,而且常态化输出工作经验。丹霞山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与科普基地及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友好交流,主动提供活动信息,分享工作经验,常年为省内外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提供实地考察、教学场地、培训师资和课程分享,年接待考察交流团队上百个。
此外,丹霞山还邀请专家和导师制作了20余个以自然教育、研学实践等为主题的公益课程,在中国教育网络、小鹅通、腾讯等多个平台上线分享,受众高达百万人次;带动了50余家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开展志愿者进校园活动,带动了一批保护地所在社区建设科普小镇,在省内外自然保护地中掀起了宣教热潮。
文/叶卡斯、林荫
(资讯)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