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残缺美是未完成的想象

乐活   2024-12-13 06:00   广东  

在这个世界上,完美是一种病,得治。残缺,才是那个让你我他都欲罢不能的毒药。就像你对着镜子挤痘痘,明知会留下疤痕,但那一瞬间的快感,比什么都来得真实。残缺,就是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如果《蒙娜丽莎》没有那神秘的微笑,如果《最后的晚餐》没有那个叛徒,如果维纳斯没有断臂,这些作品会不会像现在这样,让人津津乐道?答案是肯定的,不会。因为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它们变得完美。

在中国,这种残缺美的概念更是深入人心。你看那马远的山水画,山不完整,水不连天,但就是这种“未完成”的感觉,让人仿佛能听到山间的风声,感受到水的流动。夏圭的笔下,树枝总是那么几笔,树叶总是那么几片,但就是这几笔几片,勾勒出了整个秋天的萧瑟。

说到书画,不得不提的是《兰亭集序》。那上面的涂抹,有人说是王羲之喝多了,有人说是后人模仿的败笔。但不管怎样,这些涂抹,就像是一道道历史的印记,让人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再说说《富春山居图》,这幅画的命运比电视剧还曲折。一幅画分成两半,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就像一对被迫分离的恋人,让人不禁感叹:这残缺,也太戏剧化了吧!

艺术如此,玉器文明也不例外。你看那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那些玉器上的斑驳,不就是岁月的痕迹吗?它们告诉我们,即使是石头,也有自己的生命,也有自己的残缺。

说到生命哲学,西方的叔本华说“人生就是悲剧”,东方的禅宗说“众生皆苦”。这些观点,不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是残缺的吗?但正是这种残缺,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成长。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成若缺”,这句话简直就是对残缺美的最好诠释。你看那玉雕,如果每一块都雕刻得完美无瑕,那还有什么意思?正是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瑕疵,让每一块玉都有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生命。

玉雕八千年的历史,到了今天,似乎遇到了瓶颈。吉祥口彩成了唯一的追求,圆满完整成了工艺的准绳。这样的玉雕,还有活力吗?还有意义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玉石的残缺,让每一块玉石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而不是被题材、形制所束缚。

所以,让我们拥抱残缺,拥抱不完美。因为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就像你我,虽然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我们独一无二,让我们活得真实,活得精彩。

阅读 10万+

正说玉石
关注我,带您了解玉石、宝石、和田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