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
百业兴旺 泰和共隆
【编者按】以奋斗者为本,与进取者同行。东海之畔,山海之城——台州,一群人在各自忙碌的生活里书写共同的努力与期望,那被人称颂的“台州式硬气”背
后,一群人造富一座城的故事,有如星星之火,在坦荡如砥的盛世里熠熠生辉。
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泰隆银行台州分行推出《三百六十行》,以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体久久为功的故事为样本,讲述共富路上的奋斗与美好。
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在临海市白水洋镇,说起磨豆腐,当地人为此感到骄傲:“我们的豆腐,老祖宗从汉朝做起的,上千年了呢。”张玲萍也是其中一位白水洋人,对于做豆腐,感到骄傲是有的,但还有很深的童年阴影。“因为小的时候要添豆,一桶的豆你今天要把它做完,一勺一勺地(添),就是非常考验耐心。”张玲萍带着一丝苦笑回忆道。
对于食客而言,白水洋豆腐,在他们心中却是独一份的存在。2023年1月,白水洋豆腐在浙江省“百县千碗”挑战赛24个豆腐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十佳豆腐”榜首,瞬间成为了临海餐饮界的“网红招牌”,被食客称为“浙江第一豆腐”,火爆出圈。
有了知名度白水洋豆腐紧接着迎来了破局第二步如何以小产业成就大行业行业要发展,就得有“先驱者”,张玲萍迎难而上,也成为了新“豆腐人”。
她深知豆腐行业的辛苦,意识到全靠人工的话,很难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2016年,她张玲萍成立台州菽康食品有限公司,想要引进机器来生产豆腐,解放双手,突破生产限制。但在创业初期,张玲萍也还是吃了苦头。
“找不到我们想要的豆腐生产设备,我们就自己研究,然后再找设备公司再给我们定做,所以就是也很折腾的,都是非常艰辛的。”回忆创业初始的历程,张玲萍一时哽咽。
好在经过团队的努力,张玲萍的豆制品机械化生产线是建立起来了。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机器豆腐能和手工豆腐味道一样吗?
为了做出更香更好吃的豆腐,张玲萍在生产线建立前三年期间。基本上每天都在车间,摸索每一个岗位,研究每一项技术要领。
“因为我只有自己知道了以后,我才能去引导他们,跟这些师傅有个交流。”靠着这份匠心,张玲萍终于制定了一套标准。
走进菽康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机械设备有序运转。从黄豆浸泡、磨浆去渣、煮浆、点卤到成型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
在人工经验和先进机器的双重加持下,普普通通的黄豆在菽康生产车间,开始了精彩的一生,经过一系列关卡变成了豆浆、豆花、豆腐、豆干、豆泡,而这些豆制品进入厨房经过烹饪,又会变成各种美味的菜品,最终端上餐桌,登上豆生巅峰。
张玲萍还为自己的豆制品成立了两大品牌,“白水洋人”和“菽先生”。
作为品牌创始人,张玲萍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她不仅申请成为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还参与起草《白水洋豆腐地标》,公司也被评为临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传承基地。
目前,台州菽康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了3000万左右,台州外的市场份额占了大部分,接下来扎根台州市场是张玲萍的计划。
今年年初,张玲萍还获得了“泰隆创业助跑计划—巾帼共创项目”创业扶持资金,这让她对公司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我们的目标不大,希望做台州一个品牌,希望台州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吃到我们的豆制品。然后大家觉得这个品牌值得放心,口感也好,这是我们一个愿景。”说起自己的“小目标”,张玲萍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以奋斗者为本,与进取者同行
百业融通,共话发展
泰隆银行台州分行《三百六十行》
关于时代“弄潮儿”的奋斗故事未完待续
……
编辑:李正飞、钱旖
审核:李智彦
终审:章剑
台州文化生活频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