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自治区党委提出,要努力当好大湾区的交通物流衔接地、产业发展辐射地、科技创新接续地、资源要素响应地、生态环境涵养地。请问今年广西采取了哪些改革创新举措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合作?
答:广西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大的潜力在开放。今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全方位对接合作机制,不断提升与广东、香港、澳门合作水平。
强化高层常态化互访机制。今年以来,广西代表团先后赴广东、香港、澳门学习考察和访问,推动与广东省签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粤桂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全方位合作意向书和12项合作协议及一大批经贸项目协议。
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和建设时序对接机制,扎实推进一批铁路、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南珠高铁南宁到玉林段六律邕江特大桥顺利合龙,国铁集团已将柳州至广州铁路(梧州至广州段)纳入2024年推进开展铁路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目前正在协调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今年6月,南宁至湛江高速公路广西段正式建成通车。西江黄金水道运输繁忙,今年10月,西江航运干线关键节点长洲枢纽船闸货运量突破1.83亿吨,同比增长21.24%,提前70天达到去年全年货物通过量。
完善产业对接和信息交流机制。将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广西的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要载体,有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企业投资落户广西。今年7月,广西(深圳)产业合作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助力粤桂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23年,广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三成来自大湾区,大湾区也是广西最大外资来源地。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利用大湾区显著的科技创新优势与广西宏大的应用场景,依托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平台,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玉柴混动电驱无级变速总成、“三环”大型民航轮胎、氮化镓激光器芯片等科技创新成果取得重大进展。
健全资源要素保供机制。强化大湾区资源能源支撑,丰富农产品供给,构建大湾区所需的资源服务体系。广西食糖产量连续33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园林水果产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成为了大湾区重要的“糖罐子”“果盘子”“菜篮子”“肉案子”。今年,全区157家企业获得169张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新增深圳“圳品”认证证书15张,推动4家企业获得4张“湾区认证”证书,实现广西“湾区认证”零的突破。
问:产业园区是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请问目前在深化产业园区改革,推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呢?
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将园区作为“一区两地”的硬支撑,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区市县联动、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工作运行机制持续健全,园区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系统推进园区改革,基本建立改革发展系列体系。自治区整合原北部湾办和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创造性组建园区办,统筹全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系统性构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1+4”和全区产业园区“1+14”改革体系,初步构建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全区产业园区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以及全区产业园区“4+3+7”政策体系。
整体谋划园区定位,基本形成“4+3+7”矩阵式园区布局。打造以分布式协同式、数字化现代化、实业性开放性为鲜明特征的产业园区布局,构建以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4市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核心区域”、以沿边临港4市和南宁、玉林、百色三市产业园区构成的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点区域”、以柳州、桂林、梧州、贵港、贺州、河池、来宾7市重点产业园区为“纵深区域”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三个梯次。
全面实施园区整合,基本理顺园区管理运营体制。按照区位相邻、产业相近、集约高效、集聚发展的原则,集成性整合优化各类产业园区,初步将全区188个产业园区整合为119个,管理机构整合为106个,一个管理机构、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多个片区)的园区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政企分开、管运分离的园区管理运营机制基本理顺。
创新建设园区模式,生动展现共建共享场景。积极探索“2+N”、“3+N”等多元化建设模式,主动引入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共建共享产业园区发展平台,各市与各类企业合作共建产业项目超50个,总投资超1600亿元。园区要素保障模式不断创新,通过引进头部企业集聚要素供给,在要素供给领域实现“园区事集中办”。
在改革的牵引下,园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超过80%,成为稳住广西经济大盘的主引擎。1—10月份,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698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34%;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08万亿元,同比增长9%,工业投资1302亿元,同比增长12%。
问:今年以来,广西外贸保持稳定增长,外贸规模持续扩大,请问广西在深化改革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答:今年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聚焦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动工业与贸易联动发展,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深化边境贸易改革创新,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今年1—10月,全区外贸进出口5817.6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规模分别排全国第13位、西部第2位。
创新工贸联动机制,助力企业高效开拓市场。广西创新实施“工贸强基”工程,建立重点外贸项目服务机制,创新外贸企业融资授信等方面服务,支持金川有色、华友钴业等30个重大项目扩大外贸业务,实现进出口增量超350亿元。创新推动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开展20余场“跨境电商+产业带”系列活动,有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螺蛳粉等产业带经营主体“走出去”。1—10月广西开拓重点市场成效明显,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12.9%,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5.5%。
持续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广西推动口岸通关模式改革,创新实行“一站式”通关模式,实现“多卡合一”通关;应用出入境车辆快捷通关系统,实现货物在边境口岸“零接触、秒通关”。同时,广西持续深化药食同源商品通关便利化改革,极大降低企业进口各环节成本,1—10月广西企业通过药食同源通关便利化改革进口商品货值增长超170%。
持续推进边境贸易改革创新,助力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广西加快建设互市贸易“一平台三市场”,打造“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互市商品进口、国内流通收购、落地加工原材料采购”三个市场管理和服务,实现互市申报数据、交易数据、税务数据、结算数据等信息全链条整合,为边民提供流程更便捷、操作更规范的互市商品线上交易模式,助力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落地加工产业加快发展。1—10月新引进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20家,互市落地加工进口货值增长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