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奇迹
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林海郁郁葱葱,五彩斑斓的野花在风中摇曳,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塞罕坝林场的美景如诗如画般展现在眼前时,现场观众无不被塞罕坝精神所感动。
9月20日,大型歌舞剧《情系塞罕坝》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进行了新疆站首场巡演,艺术地再现了塞罕坝“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诠释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曾是物产富饶、牲兽繁育之地,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胜境不复存在。
“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1962年,原国家林业部决定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原国家计委在批准建场方案时,发出了这27字号召。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奔赴塞罕坝,与当地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拓荒之路。
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在连续两年造林失败,面临“下马风”威胁的情况下,打响马蹄坑会战,取得了造林成功。他们 “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雨雪来查铺、严霜镶被边”。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中的艰难困苦,在荒漠高原上种下了绿,在山脊上望海楼里守护着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终于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头、林的故乡”,成为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世界生态文明的典范。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绕地球12圈。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考察了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坝精神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着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情系塞罕坝》以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真实故事为原型,通过情景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手段融合的舞台形式,艺术地再现了塞罕坝三代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肩负历史使命,铸就“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的全过程。
该剧共分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三幕10个篇章,以主人公于丽娜的戏剧人生贯穿全剧,将那段从荒原到绿洲的奇迹转变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整场演出以情为核心,一系列紧张激烈的舞蹈、歌曲、情景表演,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浓缩在几个小时的演出里,演员们用激情澎湃的演出,与观众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引起了大家的共情、共鸣、共振。
《情系塞罕坝》自2021年推出以来,先后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承德市、石家庄、北京公演上百场次,先后荣获承德市2021年度“文艺精品奖”获奖剧目、河北省2022年度“舞台艺术精品”项目、河北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已被列入河北干部网络学院教材、河北省“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省内能力提升培训课程。全体演职员被评为2021 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今年,国家艺术基金把该剧作为传播交流推广边疆行项目,旨在通过交流推广,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理念,筑牢边疆生态屏障。5月16—17日,《情系塞罕坝》在北京市密云区进行了三场交流演出,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9月7日-8日,《情系塞罕坝》亮相在内蒙古赤峰市国际会展中心大剧院,近三千名观众现场、21万线上观看了演出。
9月20日,《情系塞罕坝》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的首场巡演吸引了1000余人前来观看。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兵团精神和塞罕坝精神中都有“艰苦创业”,让现场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三十三团十一连党支部书记孙国娜说:“观看了《情系塞罕坝》歌舞剧,我感觉非常震撼,让我对塞罕坝人造林的光荣历史以及塞罕坝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兵团精神。作为‘兵三代’,我要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抓好粮食安全,履行好维稳戍边、生态卫士的职责使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情系塞罕坝》不仅是歌舞剧,更是关于信念、勇气与奉献的史诗,塞罕坝这个名字在剧中不仅仅是地理的标志,更是精神的灯塔。塞罕坝精神与兵团精神均源自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峥嵘岁月,它们同根同源、相通相融,有着相同的爱国情怀,相似的创业激情,相通的思想内涵,站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传承兵团精神,学习塞罕坝精神,为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阻击战贡献力量,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三十三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孙红莉说。
随后,剧组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库尔勒市巡演,并到尉犁县罗布人村寨,与新疆各族群众交流演出。
9月21日,剧组来到尉犁县罗布人村寨,和罗布人村寨维族群众同台进行了交流演出,舞蹈《绿色之旅》《大美新疆》、歌曲《情愿是一棵树》等节目轮番登场,2000多名游客观看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盛宴。用文艺的力量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新时代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观众一致表示,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演员和观众合影
9月22日,剧组来到铁门关市,演出在细腻悠扬的旋律中拉开了序幕。舞台上,从昏暗的荒漠景象到明亮的绿意盎然,灯光与音乐、舞蹈的紧密结合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牢牢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1000余名职工群众观看了演出,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郝固金说:“《情系塞罕坝》让我深受震撼,我看到了荒漠变林海的奇迹。通过观看演出,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9月25日,剧组来到库尔勒市精彩上演,800余名群众观看了演出。现场掌声此起彼伏,塞罕坝林场人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奋斗风采和“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观众。观看演出的市民纷纷表示,演出生动展现了塞罕坝三代建设者的感人故事。这是一台扣人心弦的歌舞剧,是塞罕坝精神与胡杨精神交流的一场文化盛宴,质朴的舞台表演手法深入人心、情感充沛。
“我们这次来到边疆,到祖国荒漠化重点地区去演出,就是为了让边疆人民更加深刻地感受塞罕坝精神。”《情系塞罕坝》总策划、编剧高俊虎表示,“我们要通过这部剧充分发挥出文化润心、艺术聚力、精神铸魂的作用,推动塞罕坝精神在边疆、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鼓舞边疆人民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筑牢边疆生态屏障的信心和决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hbmzsfxy1907-
文字丨周易 白薇
视频丨陈博深
图片丨李金瑞
责编|白薇
监审|张仕哲
主编|张政雨
出品|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