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连蔚:一个普通工人做到副国级干部,1979年却被开除党籍?

文摘   电视剧   2024-03-17 09:43   上海  

姚连蔚,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却在波涛汹涌的历史浪潮中展现出坚韧和善良。
姚连蔚早年生活并不富裕,曾在老家务农,后来参军投身国家建设,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他多次经历生死考验,勇敢无畏,展现出军人的英雄气概。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姚连蔚回国后在某军工厂工作,成为一名普通工人。然而,他并不甘于平凡,以其优秀的品质和公正的待人处事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信任,被推选为工厂的“革命代表”,主持厂里的日常工作。
1974年,中央决定召开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了充分发挥民主原则,鼓励更多阶层参政、议政,决定遴选一部分出身基层的同志担任人大高干,姚连蔚很幸运的被选中,于1975年1月份正式被任命为人大副委员长。

在50年代,军人的社会地位备受尊崇,尤其是那些参加过实战的军人更是全民楷模。姚连蔚进入厂里后,由于他的军人身份备受领导器重。最初,他被安排加入党组织,后来担任了车间的政工干部,50年代末,更被推选为劳动模范,并且受到了省委的表彰。
而姚连蔚早年的生活经历颇为曲折。他曾在老家务农,也外出打工谋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51年,他参加了朝鲜战争,多次经历了生死考验。战争结束后,他返回国内,按照规定退出现役,转而到某军工厂担任普通工人。
随着1966年动荡的局势迅速席卷全国,陕西也受到了影响,各地市纷纷开始进行阶级斗争。姚连蔚所在的工厂也无法幸免,工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各种组织,大搞所谓的革命活动。
由于姚连蔚平时比较受尊敬,性格豪爽公平,因此被大家推举为“革命代表”,负责代替厂领导,主持厂里的日常工作。

1968年,厂里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姚连蔚被任命为副主任,并且被选为省革命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等职务。70年代初,他受到省革命委员会的重用,担任工会主任。1973年,他受邀参加了“十大”会议,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74年,他还列席了全国人大会议,并在次年初,在周总理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副委员长。
这个职务对于姚连蔚来说意义重大,甚至超出了他的想象。收到正式任命的那天,他彻夜难眠,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惊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姚连蔚成为了副国家干部,但他并没有享受相应的待遇。他的党籍关系和档案仍然留存在老家的军工厂,本质上,他仍然是一名普通工人。每个月的津贴只有50多块,平时他过着节俭的生活,生怕钱包“见底”。
除此之外,人大的工作负担也非常沉重。每天都有大量的文件需要处理,这让姚连蔚感到苦不堪言。有时候,他甚至不得不熬夜加班办公,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
长期以来,超负荷的工作使姚连蔚精力耗尽。到了1976年初,他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开始考虑向党中央辞职。然而,当时党中央正忙于处理周总理的丧事和一些社会矛盾,无暇顾及姚连蔚的辞职事宜。因此,只能由中组部的同志与姚连蔚进行交谈,鼓励他再坚持一段时间。

动荡结束后,姚连蔚因与王洪文、江青等人有过一些接触,遭到了隔离审查。然而,1979年,中组部联合最高检对他进行了定性,认为他虽然犯有错误,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决定不对他进行起诉,只撤销了他的职务并开除了他的党籍。于是,他于当年下旬恢复了自由身,并返回老家西安定居。
作为一名军工厂的老员工,姚连蔚获得了相应的退休待遇,每个月领取一笔退休金,虽然数额不大,但足够应付日常开销。晚年,他喜欢阅读中医书籍,并通过自学掌握了一些中医诊断技能。尽管他对自己的医术不够自信,不愿意为别人诊治,但他仍然每天坚持阅读报纸,通过收音机了解时事,保持对社会的关注。
姚连蔚的三个儿子都对他非常孝顺,每个月都会回家探望并给予他足够的生活费,让他安享晚年。然而,2012年,姚连蔚因病去世,他的骨灰被迁回老家安葬。
姚连蔚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挑战和考验,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只要保持坚韧和善良,就能克服困难,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他虽然经历了动荡和审查,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知道只要心怀理想、坚持不懈,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世凯讲世界
大千世界,由你我他分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