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打造新时代文明风尚——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综述之六

政务   2024-10-22 09:15   北京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明确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社会文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化建设不仅要看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更要看一个社会在价值领域、思想领域、道德领域、文化领域的发展水平。”10月9日至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在京召开。与会常委、委员就“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一专题展开热烈讨论,为进一步做好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文明实践等各项工作,打造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与会常委、委员一致认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中国乡村文明起源于农耕文化,扎根于中华大地,源远流长。“一些文明记忆消失很快,一些无形文明资源很难保存,摸清乡村文明‘家底’,加快推动乡村文明资源载体普查建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与会常委、委员结合调研思考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要整体规划,对相关乡村文明进行有组织地开展搜集、记录、认定和建档;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培训一批乡村文明“鉴宝人”和“守望者”;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为相关文明的研究、复原、利用、传播提供便利。
在讨论交流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也引起了常委、委员们的关注与热议。
“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摈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才能让乡村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与会常委、委员表示,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等作用,破除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村民精神文化和集体活动需求,激励其主动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风气。
“要积极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守住乡土文化根脉的同时,实现优质文化资源‘下乡’与‘进城’双向交流。”这是大家的共识,对此大家纷纷建言。
“畅通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流动渠道,引导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农村,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文化资源。”
“优先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确保农民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充分调动文化企业、民间协会等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基层文化工作者、群众爱好者凝聚起来,培养造就一批本土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
“打造乡村文化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城市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乡村,对基层文化工作进行指导,建立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加快打造专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
与会常委、委员一致表示,在统筹推进城乡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以城带乡,加强在文化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乡村的反哺,又要注重以乡促城,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城乡居民对各自文化价值的彼此认可和文明成果共享,进而塑造共同的精神归属与价值观念,实现城乡社会文明程度的双向提升。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增强,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但是,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与会常委、委员一致认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正确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公与私、义与利,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重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引导人们不断提升道德水准。”
“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要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推进全民守法普法,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
与会常委、委员建议,要注重分析评估公民道德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加强道德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推动形成公民道德建设蓬勃开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发挥榜样模范力量 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文明支撑和强大发展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不仅需要公众个体主动参与,更离不开英雄模范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弘扬时代精神,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唱响昂扬的时代文明发展主旋律。”与会常委、委员一致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尊崇英雄、致敬英烈、关爱楷模,以一系列开创性、示范性、突破性举措,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功勋荣誉表彰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形成新时代英雄辈出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手段。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与会常委、委员们认为,发挥榜样力量,宣扬他们自身所彰显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社会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个人和集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养。
“要精心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文明风尚,让英模精神浸润人心,让榜样力量久久激荡。”
“持续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尊崇褒扬、关心关爱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建立健全关爱关怀机制,维护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的荣誉和形象,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针对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有损社会文明风气的恶劣言行,要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
与会常委、委员们一致表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长期、重大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绵绵用力、从容推进、久久为功。“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要始终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密切联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记者:方慧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人民政协报
宣传统战政策,促进政协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