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前海·宝安AI向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于今日正式运营,并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本次参与签约的企业包括兆威机电、拓斯达、中坚科技、埃夫特-U、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
华为加速推进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从字面可理解为“具身+智能”,通过给AI赋予“身体”,使其能够与物理世界产生交互,并在交互中主动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由于小型端侧设备无法消化大模型大算力,当前业界普遍认为,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智能体最佳载体。目前英伟达、特斯拉等企业纷纷布局“大模型+具身智能”赋能的机器人业务,并视智能机器人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活动现场,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华为在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和产业生态上已经提前做了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并已与超百家企业共同搭建了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合作生态。
此次正式启动运营的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由华为公司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宝安区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建立。
该创新中心致力于瞄准具身智能国际前沿技术,以产业应用场景为牵引,联合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以打造具身智能产业链集散中心为愿景,打造一站式具身智能产品技术交易旗舰平台。
下一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整合华为先进制造实验室、华为云EI产品部、伦敦研究所、德国慕尼黑研究所等各部门具身智能相关能力,建设由具身智能大脑根技术、具身智能小脑关键技术及具身智能工具链等构建的基础底座,解决具身智能底层技术最核心的共性技术问题,突破企业共性技术难题。
多家上市公司参与
11月15日,记者从参会的业内人士了解到,后续华为将与签约企业合作开展具身智能相关能力的研发,包括具身智能的大脑、小脑等关键根技术。“华为的优势在于软件能力,合作伙伴可以发挥在硬件和生产制造方面的能力,与华为一同完成具身智能产品的开发和制造。”该业内人士说。
此次与华为签约的企业中有不少上市公司的身影,包括兆威机电、拓斯达、中坚科技、埃夫特-U等。此外,禾川科技的子公司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也是华为签约的合作伙伴之一。
据悉,这批公司已在前期硬件、软件、人形机器人终端架构上等具身智能相关技术方面展开布局,所以这次受邀成为首批华为具身智能优选伙伴。以中坚科技为例,公司今年投资了全球知名的人形机器人科技公司1X Holding AS(以下简称“1X公司”)。
“公司以对1X公司的投资为契机,与软银、OpenAI、三星、SQT等国际大型机构共同参与1X机器人的发展机会。”据中坚科技方面介绍,后续公司将有效整合国内相关产业链资源,为1X公司实现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快速降低成本、拓宽市场渠道提供有效助力。
拓斯达成立了控股子公司矩阵智控,开展通用机器人“感-算-控”一体化高性能运动控制平台的相关研发工作。
埃夫特-U在今年上半年与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芜湖市科创基金共同出资,共同设立了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
当日签约完成后,兆威机电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兆威机电全驱动仿生灵巧手项目。该灵巧手项目采用全驱动方案,集成了包含触觉感知的控制系统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控制算法,具有17个主动自由度,并首创式将驱动器放置于指节内部,使每个指节可独立运动,实现复杂动作。
“打造一批具身智能新赛道爆款产品”
头部企业的密集布局,也让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落地进程备受关注。
中银证券认为,目前具身智能商业化路径主要包括三种:第一种是通用机器人路径,其核心是采用通用的硬件和软件来应对各种多变的使用场景,该种路径对于资金和技术要求较高,目前1X、Figure以及特斯拉等行业巨头正加速布局。
第二是纯软件路径,即设计通用的操作系统,硬件厂商通过API接口即可接入机器人“大脑”,从而实现多种硬件平台共享同一套软件架构。并且随着机器人的大规模部署,其边际成本可以无限趋近于0。对于纯软件路径,中银证券建议关注英伟达、华为的合作厂商。
第三种路径是垂直领域软硬一体,目前机器人硬件与数据仍处于耦合阶段,部分公司通过收集传感器数据能够形成细分领域的数据壁垒。对于该种路径,中银证券建议关注细分领域龙头厂商。
在活动现场,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展示了具身智能的行业应用场景,主要涵盖包括精密制造、仓储物流等在内的智能制造领域;包括料理机器人、清洁服务等在内的智能家居领域;包括巡检、服务接待等在内的商业服务领域。
据该负责人介绍,华为将联合一批国内外头部的具身智能整机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集成应用企业、人工智能算法企业等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和产品解决方案,推动具身智能前沿技术的产业化,打造一批具身智能新赛道爆款产品,并将成果落地在深圳前海、宝安。
作者:黎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