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妈错了,我不该问你要钱!”王永强北大博士毕业后,就移民美国20年不曾回家,彻底与家人断绝了联系。母亲病重也不管不顾,甚至连母亲最后一面都不肯见,只是说了7个字......
王永强的成长并非顺利,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在这个家中,他的出生并非因为父母的期待,而是为了增加家庭劳动力。
王永强的哥哥在早年患上了小儿麻痹,导致家中的经济压力倍增,作为家里唯一的健康男孩,王永强从小承担着巨大的责任,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帮助家里干农活。
更糟糕的是,他的父母对他的学业并不支持,反而认为读书既耽误时间还不挣钱,常常要求他放弃学业,尽早回家挣钱。
尽管各种压力压在这个孩子身上,王永强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在家人的冷淡态度中,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苏州大学。
但这并没有改变父母的态度,相反,他上大学后的生活更加艰难,因为家里不断向他索要钱财,要求他寄钱回家供养哥哥。即使到了中科院读博期间,他依然无法摆脱这些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
1999年,王永强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带着妻子离开了中国,定居日本。最初,他仍然试图与家人保持联系,但每次通话中,家人更多的是向他要钱,而不是关心他的生活和事业。
渐渐地,王永强开始减少与家人的联系,甚至拒绝了他们通过其他亲戚传递的信息。对他来说,家已不再是心灵的归宿,而是一种负担和无尽的压力。
多年过去,王永强最终选择了与家人彻底断绝联系,即使母亲郭巧娣病重,向媒体发出最后的呼唤,试图让儿子回来看她最后一眼,王永强依然没有回应这个愿望。
对他而言,这段亲情已经无法修复,母亲的道歉和媒体的干预无法改变他心中的决绝。
在王永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并未给予他应有的关爱与支持,反而是无休止的索取与经济压力。他在获得硕士学位时,母亲曾跑到学校责骂他,指责他藏私房钱,考上学就不养父母和哥哥,但这时,王永强还依然往家中寄钱。
王永强一直想着毕竟是父母兄长,能忍则忍,但是几十年来,甚至从他还年幼的时候开始,他们就不断催促着他打工挣钱赡养他们,这让王永强彻底对“家”失望。
王永强最后只回应“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中的矛盾和痛苦已让他不堪重负,而他最终选择为自己而活。或许,在他的内心,这段亲情已经无法弥补,母亲的道歉并不足以改变这些多年积累的伤痕。
很多人批评王永强“不孝”,认为他冷漠无情,甚至在母亲病重时依然不愿回国。
但这段家庭纠葛远非旁人能够轻易评判,亲情并非单向的付出与回报,尊重与理解才是维系亲情的基础。
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