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59年形势图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20246806/answer/965128979
赵国,今天一般的看法是一个不富不穷,人口大约三百万的国家(实则大谬),论疆域、人众不如楚、魏,论富庶,远不如齐,综合国力大约在七雄之中排个中不溜的水平。这让几乎所有人看轻了赵国的韧性——它其实是战国时代独一无二的“铁受”。按《史记》的说法,光是斩首的就有64万。要知道,人口最多的楚国被秦军斩首的最高纪录也不过8万人,楚国随后就残了。可赵国有多变态?长平之战一打完,就在邯郸把秦军打得血流成河:“秦军围邯郸八、九月,亡五校,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那时的邯郸,以多剑客、死士闻名,这些人深具亡命之性,动辄“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下手狠毒“上斩颈领,下决肝肺”。赵孝成王八年,“使三千死士击秦军,秦却三十里”,最终成功坚持到魏、楚救兵赶到一起大破秦军,再俘秦军二万。紧接着,秦国报复,秦将军摎攻赵,一口气夺走赵国二十余县,杀俘赵兵九万,此役距长平仅过去三年。按说,在长平之战后,又损兵十多万,沦陷人口几十万,赵国的血早被放干了吧? 可谁成想,这对赵铁受来说不算啥,次年赵国便派大将乐乘、庆舍反攻大秦,大破秦人信梁之军,收复太原。
这一仗,秦方史料讳败不敢多提,但肯定遭受了重创,“信梁之军”据称是王龁 的部队,做为一个统兵数十万的方面统帅,经此一败,再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时,已是9年之后了,可见不可一世的虎狼之秦,竟被赵军给打熄火了好一阵。可谁知,赵与虎狼之秦苦苦搏斗时,又腹背受敌:燕国以倾国之兵碾了过来,燕国多苦寒之地,唯一的富肥之地在燕都以南,早就垂涎相邻的赵国地富民稠,因而出动了号称六十万大军、2000辆兵车。赵人打跑秦兵,转身又殊死相迎,燕赵爆发百万人级别的鄗代之战。此时距长平之战后仅仅9年,如果史书的数字真的可信,那赵军光是死在秦军那边的,就不下五六十万人。可谁能想到?遭受多次灭国级损兵数量的赵国,不仅拉出20多万大兵迎战,且脆取燕军,燕方两路主帅:栗腹、卿秦全被杀俘,燕兵主力被歼。赵兵反攻,穷追不舍,所向披靡,廉颇以五万精锐长驱五百里,直抵燕都,燕王大骇,慌忙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43年,燕再一次以赵国衰微,以剧辛率大兵攻赵,当时赵国面临三线作战(秦、匈奴、燕),但赵兵再次大破燕兵,杀剧辛及燕兵二万,并反攻入燕境,夺取燕之重要城市武遂(今河北徐水),兵锋打到距燕都不远的方城(固安县)。
同一时期,李牧又率赵国的代北边军大破匈奴,歼匈奴十余万人,并占取娄烦、林胡两戎国,用兵规模当也有十万计。秦国调来了此前负责专攻魏、韩的大将蒙骜,发起“太原会战”。太原也就是晋阳,乃赵国故都,号称“赵之柱国”,攻取晋阳,将切断赵地与代郡边军的联系,腰斩赵国。蒙骜果然猛獒,先廓清晋阳外围的榆次(晋中)、新城(朔州)、狼孟(阳曲),一口气全部拿下,先后攻拔三十七城,最终如愿攻取赵国起家的晋阳,设太原郡,赵人丧失一大交通网,又损失近百万人口。赵孝成王把家业败得差不多了,幸亏战国四大公子最强的信陵君站了出来,以魏军为基础,联合赵、韩、楚、燕组成五国联军一起攻秦,在河外(黄河以西,山西段)把蒙骜狠揍一通,一直长趋打到函谷关,才算暂时缓解了危机。可秦国底子厚,转年就把韩、魏揍趴,甚至连魏国东北的朝歌(河南淇县)都为秦兵所占,兵锋距邯郸不远了。
此时赵孝成王又死了,大伙应该以为,赵国没几年活头了吧?谁知,儿子悼襄王趁着秦专攻魏,在前241年,悄悄从对燕战争前线调回赵军主力,不声不响,突然就拉起一支三晋之师加楚国的合纵大军,以赵军担纲,由赵国大将庞煖统一指挥,对秦国来了个大跨度奔袭,长趋直入,势如破竹,居然一口气打到离秦国都城咸阳不远的蕞!(临潼县东北,新丰一带)以赵对秦的仇恨,钻到秦国的腹心之区,估计是一路三光吧,不仅如此,当年长平之战,赵国失去的上党高地十七邑,以及陪都晋阳又在此役复归赵之手。并且赵兵大肆报复秦国本土之后,居然全身而退,还有余力向东欺负齐国,攻陷了齐国大邑饶安(河北盐山),获得了人口、物资的补充,打开了一个出海口。公元前239年,秦王羸政又兵分两路,北路以扫魏狂人蒙骜带重兵突然从太行山入河北,一下子钻到赵国北部心腹之区(行唐),横切一刀,将赵国西至代郡东到曲逆的大片地区,同南部的邯郸分隔开来。南路则由嬴政弟弟长安君成峤进攻上党高地,打到山西长治,威胁邯郸。据说蒙骜被射杀(《史记》则称他该年“卒”),南路秦兵听说北路大败,长安君成峤竟吓得阵前投降!向赵国交出屯留(长治屯留区),酿成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最丢脸的事变,史称“成峤之乱”,秦王嬴政又羞又恼,发大兵攻下屯留,将成峤手下“军吏皆斩死”,全城百姓流放到北疆临洮,成峤则被赵王收容。赵国连续得胜,也飘了,秦国吃亏又丢人,只好改施阴谋,假装拉拢赵国,邀请襄悼王访秦,在咸阳大摆酒席隆重招待赵王,然后唆使他攻燕,“燕无道,吾使赵有之”。悼襄王九年(236年),秦军趁着赵兵攻燕,又从背后下黑手,派出王翦、桓齮、杨端和三位大将,分两路攻赵。北路的王翦打穿了赵国在山西的壁垒:连取阏与(山西和顺)、橑杨(山西左权),再连续攻拔九座城邑。南路的桓、杨一举全取赵国河间六城(河北、山东交界一带)。次年,桓齮又进陷赵国大郡安阳、邺城(当年魏国西门豹沉女巫的地方,与晋阳一样,当时属赵国特大邑)。庞煖抽兵而南,则鄣尽矣,意思是邯郸南部漳水一线城邑皆为秦取。特别是邺城,位于邯郸东南角,相距不到百里,秦兵取得了攻取赵都的桥头堡。这场攻势进行时,赵悼襄王去世,这位老兄总体来说,还算是场面不弱的,风风光光走了。换了赵幽缪王上来,幽缪王二年,秦兵继续廓清邯郸南部外围,桓齮连陷邯郸南面门户平阳、武城(磁县一带),成功的迫使赵军主力出战,继而一战歼灭,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好吧,自长平以来连年征战,连年大失血的赵铁受,血库该尽了吧? 赵国在今天河北的中、北部一带依然有丰富的后备资源,那里城邑众多,人口稠密,光一个县就有三四万户。另外,赵国在山西还有一笔压箱底的本钱——李牧的代郡边军。代郡也是赵国的巨邑,人口庞大,因此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非常惊人,从李牧光是从军市的税收拿来犒劳士兵,就得到士兵们热烈拥护就可见,这得多大的贸易基数来支撑啊?且代地民风一惯任侠尚气,强悍不驯,加上长期与游牧民族打交道,当地人口民族成份复杂,“其民羯夷不均,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剽悍,而武灵王愈厉之”。所以代郡边军,可谓汉、胡混杂,又经过严酷锻炼,战备水平、作战经验为六国之最,除了常规的步兵、车兵,拥有天下最优秀的骑兵军团。幽缪王三年(前233年),秦军一项精心策划的狠毒计划,恰好撞到李牧手上——向邯郸北部进行战略迂回,从背后包抄邯郸,且切断邯郸同河北北部大片城邑的联系,同时,又与南部的邺城、平阳基地遥相呼应,为以后南北对进张本。秦军攻到赤丽、宜安(均在石家庄附近的藁城一带),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秦国虎狼兵团,遇上代郡边军,竟不堪一击,遭到大破,秦将桓齮大败而逃,据说这一仗,把十万秦军打光了,大概因为这次胜利,代郡兵团趁胜南下,再次收复了特大城市:邺城。也就是说,长平坑赵之后长达27年,秦国来回折腾,赔掉几十万大军,到头来赵国的主要地区:邯郸、晋阳、邺城、平阳、以及上党高地,依然还在赵人手里。赵民在六国之中空前的尚武与团结,更让秦人无可奈何。这也难怪三百多年之后的太史公都在感慨“秦之所害于天下者莫如赵”!幽缪王四年,秦国再次做了总动员,大起倾国之兵,南路军打到邺城,北路军打到晋阳,攻取狼孟(山西阳曲),随后深入到番吾(河北省平山县),李牧再次大破秦军。幽缪王七年,秦国又一次大兴兵攻赵,王翦从上地出发,攻克要隘井陉,拿下赵国全部东阳地区(邯郸以西)。杨端和率河内兵团(新乡、安阳等地)一路攻城拔邑,直抵邯郸。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反击。李牧多次击败秦军,杀秦将桓齮,秦国大震!要知道,桓齮乃秦之四大将之一,是方面军一级的统帅。而且他背景不凡,吕不韦罢相的当年,他却被提拔为将军,上来就统带几十万人的战略集群,可见是秦王羸政的心腹。他战力超群,前后扫平赵国城邑以十计,歼赵人以十万数,绝非泛泛之辈,此番竟死在赵人之手,对秦国信心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在秦军基层将士眼里,赵人的代郡边军已俨然是不可战胜的存在。最后,秦国改用政治手段,采取反间计去了李牧,失去了李牧,代郡边军就等于失去灵魂,士心离散,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内又爆发旱灾,终于被王翦消灭,公元前222年,自长平战役之后,又坚持了38年的赵国才算灭亡。慢着,赵亡后20来年,天下反秦,赵地张耳陈余一下子在赵地又拉起20来万人马。所谓战斗民族俄罗斯,在赵国的扛打能力面前,只配当徒弟。失去机会后,你就老实低调夹着尾巴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吧,别出去瞎浪了。如果秦国真的按白起的主张来,秦一统六国的时间,还会提前许多年。要说尚武之风,燕国也不差,自古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可见燕赵并称。
而且,就是附近的齐国也是尚武之邦,“齐人甚好技击,相犯以为乐”(《晏子春秋》)、“其闾里率多暴桀子弟”(《史记》)。
因为这种任侠好斗的风气,齐国民间有大量武艺高强的壮士,所以齐军又以“技击之士”闻名。赵人之所以凌架燕、齐之上,在于他们早早进行了军事改革,在赵武灵王时代“胡服骑射”,不仅在军事技能、部队建设上走在时代前面,关键是搞出一套举国性的武备动员体制。这种体制所形成的国民文化,在与周边的战争特别是与难度极高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得到不断强化、浸染,不仅军队战力得到锻炼,还形成了赵民淳朴勇武、团结一心的国族面貌。其次,赵国在工商业上,相比燕、齐、楚国更为发达,甚至超过魏国。赵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又是华夏世界的“金融中心”、“商品交易中心”赵国冶铁工业规模之大为七雄之冠,国内分布着五座大型冶炼基地,支撑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所以装备铜兵器的秦军,面对铁兵器的赵军会那么吃力。同时因为赵国商品经济、金融交易的高度发达,赵国的铸币业也是海内第一。这也源于赵国工业的强大,使商品经济有了坚实的繁盛基础,赵国发行的货币,数量种类远远超过以经济发达著称的魏、齐,有20多座以上的赵国城市在铸币,超过了魏国的十多座,远逾齐、燕。六国钱币质量又以赵币最佳,发行流通量最广,甚至燕国远在辽东直到今天朝鲜境内,都通行赵国钱币。而且赵国经济种类更齐全,既有河北大平原上肥沃的农田,盛产粮食、丝、麻,麦浪滚滚,桑树成荫,民饱于桃、杏、栗、枣,国家“粟支十年”,又有北方大面积的牧场、畜牧业繁盛为列国之最,牛马羊群一望无际,特别富产良种战马。手工业、精密制造业也是位于七雄前列。赵地是燕国与中原交往的必经之路,燕国数百万人口所需的中原消费品,都要通过赵国去采购。而齐、魏、楚也需要在铁器、马匹方面求购于赵,并依赖赵、燕的需求市场,因而赵国有了区位优势。邯郸为天下名都,富冠海内,又以出美女而闻名,街市上云集着四面八方的客商、形形色色的或公开,或秘密的各路采购人员。战国顶级的大富豪多在赵国发迹,比如郭纵、蜀卓氏的先人,都是在赵国冶铁致富,甚至富比王侯。吕不韦本是韩国阳翟人,但偏要去“金融中心”邯郸奔前程,果然家累千金。在邯郸还挤满了寻找机会的各路投机者、伎人、流浪侠士、辩客,仅仅寄居在赵惠文王门下的剑客就有三千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有百余人而好之不厌”(《庄子。说剑》)。商业之繁盛,慢慢取代了齐国、宋、卫的地位,赵都邯郸的规模,已与繁富著称的齐都临淄相当,都城人口估计都达到30万以上。所以,今人脑补出来的所谓赵国人口才三百万,是大大的不靠谱。赵国在战国中期就已是“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又吞并了千乘之邦的中山国,中山之地号称“地薄人众”,人口众多,有大小三十座城邑。当赵国几经人口消耗为秦国吞并后,仅仅一个曲逆县,就剩下三万多户人家,想其盛时,当不下四、五万户,这还只是一个县,赵国拥有三十座以上的大、中城邑,全国总人口显然不止三百万。从《汉书·地理志》来看,西汉末年,赵地的人口大致600万左右。这是赵国衰亡、秦末大乱之后一百来年恢复起来的数字,与赵国鼎盛时期的人口应该相去不甚远。赵国与魏国一样,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东扩运动,也就是损失于秦,而取偿于齐。齐自田单复国以后,不但没能收复赵国占去的大片领土,反而被赵国一直推到高唐,高唐是齐国五都之一,连同济西的人口大郡平原郡(德州附近)、麦丘(山东商河)等地约57邑亦为赵所得,等于说赵国吞并了从黄河到济水的全部齐属地区,从此齐国不再与燕国接壤。还有燕国,领土虽广大,但真正值钱的都在国都蓟邑以南的那块地方, 这片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蓟南之地也半为赵所得,这样看来,赵国在与强秦的周旋中所能调动的人力资源,远远不止三百万。正因为有这样冒尖的综合国力,才会有“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的说法。秦灭六国,难度周折以赵为最,其次楚、魏,韩、齐,燕乃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