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反复被提及的一个话题,在家带娃没有收入的妈妈到底能不能吃瑞士卷,从视频流传到后来的发酵。
“瑞士卷”已经不仅仅是“瑞士卷”,它更多时候已经换成其他东西,比如在家的话语权、能不能获得伴侣的尊重。
从视频热度来看,可能会有流量炒作嫌疑,但也不排除真的会有这样的现实情况发生。
在嘉兴,山姆今年才开业,3年前姐妹请我吃过一次瑞士卷之后,可以用恋恋不忘来形容。
后面,只要跟孩子两人犯馋时,都会在代购手里买,一个瑞士卷就是8r,买回来后,我跟孩子先吃,剩下的才归队友。
本来也没什么想法,看了这个视频,尤其是女生拿着瑞士卷听她老公的话后,含着委屈却迟迟不敢吃的画面,真的触动到我了。
很庆幸自己从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放弃过上班赚钱,也从来没放弃过存钱。
1: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日常生活是重点关注区,自己做饭和点外卖的价格差距基本保持在3倍以上,比如我们家里自己做饭的情况下,一顿外卖的价格可以管够一天的伙食费。
说起来也是很巧合,曾经我一度以为物价就是外卖的价格,后来单位大姐看我天天不做饭,拿出自己家里买菜清单,当面给我算了一笔账之后才发现,原来那时我真的是被消费习惯洗了脑。
2:能赚钱的时候,记得多存
人生经验,每个人的当打之年大概也就7、8年左右,过了这段时间,基本都在经历结婚、买房买车、养娃,进入被迫花钱阶段以后,普通人想要存钱难度直线上升。
朋友家二宝刚落地,问我要了很多旧衣服过去,我也是收收捡捡的把能用的全部送给她。
还记得,刚毕业工作时,跟朋友下班后到处逛吃逛吃,遇上放假还会出去玩一趟,到月底一算,有时还能存点钱。
现在呢,从月初一个子一个子的抠着花,结果到了月底还会感觉不够,每次还完房贷,都会感叹一声,又撑过一个月,放松不过3分钟,又开始继续琢磨起下个月的房贷。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人大喊着“钱是赚的不是省的”,认同这种观念,等于放弃给自己兜底的机会,钱到用时方恨少,想要存钱时才明白“那个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回”。
3:做一门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小事业
想法太多没有行动实在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最近这段时间见识了很多人不同的搞钱模式,讲真的不心动都是假的,真正自己参与其中才明白,人家能搞到钱,那都是长时间的积累和能力。
有些事,外人看来轻松能拿钱,真的不是换谁都可以的。
跟互联网小姐姐交流了一下,她给出一个很中肯的建议,想要自由职业,想要合作过的老板继续回头复购你的产品,只要做好一点就可以——比正常上班的在职员工做的都要好。
没有一步路是白走的,入了这个圈子后,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了10年左右,没有这个功底,基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互联网给了很多搞钱机会没错,但是如果没有时间的积累,也只能望洋兴叹。
如果你还在迷茫不知道做点什么,可以先从小钱赚起,付费学习后,如有疑问可以找我一对一答疑解惑!
11月11日打卡记录:
✅读/听书半小时:《为自己思考:终身成长的底层逻辑》
✅运动半小时:第一次尝试指压板
✅每日双号同步打卡:完成
✅答题1:完成
✅答题2:完成
✅答题3:完成
有一起的小伙伴可以评论区打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