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征求意见稿》契合我国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短板,有助于更好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保驾护航”。
2
舆论认为《征求意见稿》将激发市场活力,以新型储能为支撑点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3
舆论认为仍需关注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时间长、商业化不成熟、项目过剩等潜在风险。
10月PPI环比改善 工业品价格有企稳迹象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1%。其中,同比降幅比上月微扩0.1个百分点;降幅环比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相关阅读>>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等因素带动下,国内部分工业品需求恢复。
2
舆论认为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的指标都显示,生活资料价格走弱是主要的拖累因素。
3
舆论认为未来工业品价格有望温和回升,但PPI降幅走出负区间仍需时日。
国产飞机珠海航展收获130架新订单
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在广东珠海正式开幕。当天,中国商飞宣布国产支线客机ARJ21新增商业名称“C909”。航展期间,中国商飞与多家航空公司、政府、高校、医疗机构签署订单或合作、采购协议,国产飞机在本届航展已收获订单130架。
舆论观点
1
舆论关注ARJ21新增商业名称C909,认为国产飞机“谱系化”命名有助于提升产品的辨识度和国际知名度。
2
舆论关注航展期间中国商飞与多家航空公司、政府、高校、医疗机构签署订单或合作、采购协议。
3
舆论认为更多订单意味着国产飞机的产量将进一步提速,但供应链产能紧张、交付周期长是全球航空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破1000万辆
11月14日上午,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同时也是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业内专家预计,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有望超过1200万辆。相关阅读>>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里程碑时刻,展现出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
2
舆论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渐完善,引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
3
舆论认为突破的背后,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
华为要求美国法院撤销多项刑事指控
11月11日,英国路透社等媒体报道,中国华为公司要求美国法院撤销多项刑事指控,包括窃取美国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以及在伊朗业务上欺骗银行等,案件暂定2026年1月在美开审。华为有关案件始于2018年,曾导致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同年在加拿大过境时被捕。直至2022年,针对孟晚舟的指控被撤销,但对华为公司的指控仍然持续。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华为展现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决心,案件真相与正义必将昭然若揭。
2
舆论认为美国未来会持续打压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
台积电据传停供中国大陆7纳米AI芯片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台积电在7nm及以下先进工艺市场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停供举动或使中国部分AI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2
舆论猜测美国进一步收紧对华芯片供应,或与台积电生产的半导体流入华为产品有关。
3
舆论认为特朗普在任内或进一步升级对华半导体领域制裁,台积电此举旨在向特朗普“示好”。
4
舆论认为台积电一贯保持国际政治和商业利益平衡,不会轻易采取影响其客户基础和市场地位的激烈手段。
美要求芯片龙头企业提供对华贸易机密数据
在施压台积电对华断供芯片后,美国众议院中国特别委员会再次以国家安全为由,致函应用材料、科林研发、KLA、阿斯麦和东京电子五家半导体制造设备巨头,要求其在12月1日之前提供对华销售数据和客户信息,并向商务部提交美国出口许可证申请清单。
舆论观点
1
舆论认为美商务部等机构意在以机密贸易数据胁迫产业链厂商开启第二轮对华断供。
2
舆论认为美国内反对声浪加大,美再度开启制裁将削弱美国半导体强势地位。
3
舆论认为特朗普再次执政将推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科技竞争与地缘政治博弈抵达又一高峰,要警惕其出台极端芯片政策。
4
舆论认为美国如此“明牌”将直接催化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给自足进程。
11月18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圆满落下帷幕。相关阅读>>
舆论观点
1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量规模快速增长,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2
近年来,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转型日益提速。
3
舆论普遍认为中博会为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舞台。
4
舆论认为开放合作是本届中博会上展现出的中小企业一大发展特点。
5
舆论认为中小企业扬帆出海,为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经济拓展了潜能。
2024全球6G发展大会提出,全球6G发展已经从概念形成阶段步入到技术突破和标准化研究阶段。根据6G推进组计划,2025年至2027年是全球6G标准化研究阶段,2030年前后,6G将进入商用阶段。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预计从2025年起,6G将进入到国际标准化阶段,开展国际标准研制,形成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当前全球6G产业正式开启技术标准化研究,而AI(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加速落地,“6G+AI”将成为行业创新热点。作为5G之后的下一代通信技术,当前全球社会对6G抱有技术期许和应用期待。推进6G技术发展既需要关注技术标准制定、产业推进,也需要关注应用场景的培育和落地。
舆论认为,6G技术不仅需要在空中接口技术上提升,还要构建一个能够支持多样化应用的完整体系,能够让多终端类型、多频段及专网都有很好的应用机会,切实满足大众刚需。此外,6G技术发展也面临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网络能耗的降低以及如何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等问题。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