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媒体走基层 | 保定:一座百馆之城 一部“三交”史话
民生
2024-11-24 18:46
河北
盛世兴文,藏文于馆。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凝聚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融合的历史课堂。地处京畿重地的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南北文化碰撞交融的“燕南赵北”之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近年来,保定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博物馆之城”建设目标,深入挖掘体现中华民族历史观和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史实,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小小讲解员”赵一诺正在讲解北齐彩绘陶俑
“涿州自古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频繁之地,据考证马可波罗曾到访涿州,并称赞涿州是‘大而美丽之城’。”在涿州博物馆,涿州市三义小学四年级学生赵一诺手拿“一片陶”站在《涿水长歌》展厅,作为当值的“小小讲解员”,她用稚气未脱的声音传递出既专业又有趣的讲解:“涿州博物馆与‘陶’有着很深的渊源,请看我身后这72件北齐时期的彩绘陶俑,他们来自于各个部族,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长相,有的眼窝深陷、鼻梁高挺,身着少数民族服饰,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一个例证。”
游客参观《涿水长歌》展厅
涿州城南发现的清代分路碑
涿州博物馆以“幽燕沃壤 大美涿州”为基本陈列主题,设有涿水长歌、石艺通灵、陶韵炫彩等9个展厅,陈列着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涿州地区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涿州城南发现的清代分路碑,上面就清楚地写着“西路定兴至保定河南陕西四川湖广等处、南路新城至河间南京山东福建广东等处”。南来北往的官吏、商旅、百姓,进京、出京的必经之路就是涿州,这使涿州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重镇。
涿州博物馆长期举办“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
涿州博物馆深入挖掘历史文物中的中华民族故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讲解词中,并先后与市内多个学校合作开展“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参与的热情,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涿州博物馆松筠书院正在举行国学活动
“这里是松筠书院,多次举办国学活动、传统节日活动,还有红色革命历史展。”涿州博物馆副馆长庄鑫告诉记者,博物馆将把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重要使命,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再现各民族共同走过的团结奋斗之路,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尧母文化园解说员为学生们讲述“尧母制衣”的故事
“这块布背后的故事,还要从4000多年前说起。当时百姓衣着简陋,尧母偶然在山中发现一种称为葛的植物,不辞辛苦取其外皮晒干、裁剪、缝合,终于制成了一件衣服,人们称之为葛衣。此后,尧母毫无保留地教会各部落如何制衣,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望都县尧母文化园的解说员一边指着金黄的布料,一边给前来参观的学生们讲述“尧母制衣”的故事。望都县尧母文化园
望都,是尧帝之母的诞生地。尧帝是上古五帝之一,是一个至孝之人,每每想念母亲,就会登上伊祁山,遥望母亲居住的都山,望都一名便由此而来。望都县尧母文化园组织尧母文化专家学者,以民族融合为观察视角精心编写解说词,突出体现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的文化传承,生动讲述尧母庆都聪慧达理、仁慈爱民、教子有方的传奇一生,以及上古各氏族间征战交流、融合发展的历史。红墙碧瓦间,游客刘琳琳和朋友特意换上了民族服饰参观游览,时不时停下脚步拍照留念。“身着民族服饰游园肯定是感触更深,好像自己在跟历史对话,咱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我们泱泱华夏民族团结、屹立东方。”
尧母文化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栏
尧母文化园通过举办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族服饰游园、国潮汉服秀、文创市集、美食文化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统文化底蕴,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厚植文化自信,增进民族认同。
黄胄作品《欢腾的草原》
“这幅画是黄胄艺术生涯的扛鼎之作《欢腾的草原》,绘制于1981年,表现的是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进行传统体育项目‘马上角力’的活动场面。”蠡县博物馆馆长赵冬梅告诉记者,蠡县博物馆的馆藏主要与蠡县的两个名人有关,分别是作家梁斌、画家黄胄,他们被称为现代文艺界的“双子星”。其中,“黄胄艺术人生”陈列厅全面展示了国画大师黄胄的艺术人生,他以画驴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并称为当代“画坛三绝”。蠡县博物馆馆长赵冬梅介绍黄胄新疆写生场景
赵冬梅介绍,黄胄一生遵循“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从青年时期就到各地写生作画。他曾7次到过新疆,和新疆各族人民结下了手足之情。他还多次辗转于青海、甘肃、西藏、福建、云南等地,少数民族成为他“妙笔生花”的描绘对象。黄胄为各民族团结融合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又被称为“边疆画家”。蠡县博物馆
蠡县博物馆深入挖掘作品背后浸润的“中华一家,情深意长”,在水墨间、故事里,带领游客一同见证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光荣传统。
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 组图
一片陶、一块布、一幅画,串联起一座城。翻开《保定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定位非常清晰:到2025年底,建成以国有博物馆为骨干,以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布局,形成“一核、四区、三带”博物馆空间体系,打造“百馆之城、宝藏保定”品牌。游客在保定古莲花池拍照打卡
保定市随处可见的小微博物馆群
保定,正朝着“博物馆之城”的目标迈进,到2025年底,博物馆数量将达到100家以上,燕赵风骨、直隶风韵、革命风华、京畿风范在这里交融汇聚。如今,行走在保定,不经意间就会与一家博物馆相遇。它们或者“兴”于闹市,或者“隐”于民间,或者“藏”于街角……大小不一、馆藏多样、极具特色。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辉煌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的灿烂中华文化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太行龙脊——保定长城历史文化展》
保定市民族工作部门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契机,通过举办民族文化体验、主题讲座研学、“显眼包”打卡等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截至目前,共推出《太行龙脊——保定长城历史文化展》等展览252个,举办各类社教活动1489场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保定市主城区博物馆导览示意图
一座“百馆之城”,未来可期。
一部“三交”史话,接续传承。
记者|刘茜
编辑|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