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催生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六盘山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2024-09-04 19:06   宁夏  

银 川 中 关 村 创 新 创 业 科 技 园

今年初,宁夏成立首家新型研发机构——六盘山实验室,这是自治区科技厅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共同牵头建设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六盘山实验室不仅是高端科研人才的聚集地,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银川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从科学技术创新到经济实现增长,转化是科技成果实现价值的关键环节。作为银川市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六盘山实验室将承担起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重任。
缘何而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上世纪60年代,因三线建设而迁移到宁夏的众多工厂和随迁的大量技术人员、工人,为宁夏工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夏有制造业基础,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变化,其持续能力较弱。”六盘山实验室副主任刘海波提到,目前宁夏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方面,仍然受制于西方国家,如果始终无法突破,实现自主创新,那么未来产业发展将停滞不前。因此,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口将是提升地方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必然趋势,既可以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有利于实现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拥有制造业良好基础的宁夏,将目光聚焦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通过成立六盘山实验室,解决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卡脖子”技术,成为全区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制以及产业化、市场化为一体的科技创新高地。
据了解,该实验室将重点围绕高端控制阀及智能控制器、智能铸造及装备、先进智能工艺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高端特殊材料、新能源装备六个方向,建成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制造”与“智造”,一字之差,产业形态、工作方式却天差地别。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自治区“六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银川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我市将大力建设六盘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全市掘新、求新的氛围逐步形成,培新、育新的机制趋于完善。
建设进度 一期将于10月交付
当前,六盘山实验室依托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基地。该项目选址银川经开区,位于六盘山中路以南,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11.4亿元,目前已完成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和内部施工,预计9月底前完工,10月初组织搬迁入住。
在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处处洋溢着只争朝夕的蓬勃干劲。今年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区市各级政府部门全力推进产业园建设落地,5月开工、7月封顶、10月交付……争分夺秒的建设背后,体现出我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
据悉,该项目分两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为5万平方米科研、实验及中试基地,预计2024年10月初完工交付;二期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孵化基地,预计2025年建设。
为了支持六盘山实验室的发展,银川市专门设立了“实验室专项支持资金”,为实验室科研和中试转化等提供保障,并成立实验室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实验室相关工作的快速落地。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六盘山实验室的科研队伍,银川市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制定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为实验室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政策保障。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鼓励本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实验室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将继续加大对六盘山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六盘山实验室的沟通协作,及时了解其科研需求和成果产出情况,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着力推动六盘山实验室在银川市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银川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人才来源 “刚柔并济”协同攻关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则在人才。
银川地处西北,受制于经济、交通、区位等因素,这里曾经是人才聚集的“洼地”。如何吸引人才为我所用?六盘山实验室有着独特“解法”。
“我们采用了刚柔并济的方式,既有自主招聘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也有柔性引进的高校教授和行业专家。”刘海波提到,目前实验室刚性招聘的全职人员有109人,柔性引进的人员有41人。研发队伍中,博士45人、硕士42人、本科28人,基本形成了博硕士为主体、多层次人才集聚的人力资源格局。
在实验室引进人才的过程中,银川市委人才工作局、市科技局和银川经开区管委会靠前服务,为实验室在人才申报、公寓安置、政策优待上主动送政策、作保障,让实验室日益成为高端人才来银就业的首选。
在招聘的人才中,尤以宁夏籍学子为主,刘海波表示:“本地出去的学生,更有意愿留下来,我们也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他们更多的科技创新自主性。”
今年30岁的徐乐是一名力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6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从去年6月开始参与到六盘山实验室的筹备和成立工作中,他谈道:“实验室平台能给我们更多的自主性,我们也能参与更多省级、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对于提升专业能力有很大帮助。”
目前,六盘山实验室以院士团队为主要科研力量,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宁夏大学等区内外高等院校,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攻关模式,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
研究进展 已立项23个基础科研项目
新质生产力将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发展质量、能够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六盘山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开展攻关,为银川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海波介绍,从今年年初成立以来,六盘山实验室已立项23个基础科研项目,均已进入实质研发阶段。
在产业基础研究方面,聚焦智能铸造和高端特殊材料两大领域。在智能铸造技术上,积极开发电磁搅拌先进技术工艺,并在蜡模成型、打磨切割、熔炼浇注单元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在高端特殊材料开发上,攻关解决了超细粉体制备和球芯表面涂覆的技术难题。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方面,依托先进智能装备与工业软件开发,推动智能化视觉识别、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逐步实现平台设计、框架搭建与多智能体调度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有望在两年内推出系统级产品。在终端应用产品开发方面,面向极端环境的高性能特种控制阀及氢阀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攻克了密封、射流磨损与高压氢气减压等行业难题,并在故障诊断、电动执行器智能化及新型制氢电解槽设计上取得成果。预计年内将产生38项创新成果,包括125项专利申请、2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和25篇高质量论文,有望创造超过1亿元的技术市场价值。
从“闭门造车”到瞄准市场需求、产业痛点,从论文专利被“束之高阁”到产学研深度融合……六盘山实验室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将继续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上下功夫,同步规划建设高端工业自动化仪表、高端铸件及装备、高端镍基粉末材料及装备项目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并争取到2026年拿到两家‘灯塔工厂’。”刘海波表示,六盘山实验室将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让科技价值在经济主战场中熠熠生辉。
来源:银川日报
审核:张   星

校对:王   月 
制作:李   登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
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是银川市与北京中关村战略合作、协同创新的科技园区,也是西夏区打造科创新城的平台载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