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平县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市民文明素质稳步提升,文明意识不断增强。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到包罗万象的惠民活动,从深入人心的移风易俗宣传到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西平正以实际行动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推进移风易俗,转变群众思想是关键。该县采取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方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切入点,广泛组织“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让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特别是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将婚俗改革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遏制了婚嫁铺张浪费之风。 今年农历六月初六和七夕当天,该县举行“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集中颁证仪式,为12对新人集体颁证并送上新婚祝福。新人携手参加集体颁证仪式,摒弃的是陈规陋习,展现的是文明新风。参加集体颁证活动的新人张世杨、蒲子恒说:“举办这样一场新时代文明婚礼,不仅浪漫温馨,还能收获简约而不失庄重、恰到好处的仪式感。” 在出山镇翟老庄村,一个创新的“积分超市”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超市内摆放着洗衣液、牙膏等常见生活必需品,而村民则通过参与移风易俗活动、孝亲敬老、日行好事等行为获得积分,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后即可兑换相应奖品。村民刘阿姨说:“我加入了村里的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上个月参加移风易俗宣传、文艺汇演活动获得了100积分。”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让群众从“观众”变成“主角”,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为拓宽文明新风的传播边界,该县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围绕文明婚俗、孝老爱亲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文章与视频,不仅传播了正面的社会风尚,更激发了群众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传统美德的共鸣与参与热情。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的不竭动力。该县充分挖掘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创作了一系列紧贴民生脉搏、接地气的文艺佳作,用艺术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如黄梅小戏《百善孝为先》、大型古装戏《穆桂英下山》、方言小品《随礼》《家和万事兴》、动漫视频《为移风易俗打CALL》、说唱《移风易俗三句半》等众多移风易俗主题作品,这些作品以新颖的形式、活泼的语言,将移风易俗的理念巧妙融入其中,让传统美德以更加生动、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此外,该县还结合地方特色,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经典诵读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让文明新风时刻伴随在群众身边。 西平,移风易俗的脉动始终与群众的心弦紧密相连,绘就了一幅幅生动和谐的社会画卷。重阳节期间,一支支由村、社区干部与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文明实践队成为秋日里的一抹红阳。他们穿梭于空巢老人的家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从打扫卫生的细微之处,到晾晒被褥的体贴入微,再到烧菜做饭的烟火气息,每一份付出都饱含着对老人的深情厚谊。对于独居老人而言,这个节日虽无子女陪伴,但志愿者们却如同亲人一般,用温暖的话语和实际的帮助,驱散了他们心中的孤独与寂寞。 “老人年纪大了,家中就一个人,一直是我们重点关照对象,平日里爱吃的食品、对身体有益的蔬菜、缓解病情的药物等,这些细节我们都熟记于心。”志愿者王霞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不仅记得老人的饮食偏好,更关注其身体健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心换心”的深刻内涵。而80多岁的曹连喜大爷,则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份关爱,他渴望成为志愿服务的一分子,用自己的经验和力量为村庄的发展贡献余热。面对农村老龄化严重的现状,宋集镇崔庄村“两委”与文明实践队携手,将关爱老年人的责任扛在肩上,尤其是在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更是加大了对无法与家人团聚的老人的关照力度。他们以实际行动,解决了老人的生活难题,更在精神上给予了极大的慰藉,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村庄中蔚然成风。 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如同春风化雨,不仅深深植根于每一寸土地,更在全县范围内蔚然成风,绽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当前,西平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昂扬的斗志,继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向纵深发展,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美好道德风貌的绚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