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落败速度出乎意料,作为乙方的我们,被甲方房地产企业拖欠了太多的工程款、设计费,导致现金流出现极大风险和挑战,为了企业安全,于是登门催债就开始了。
以往催进度款或者尾款,都是发发微信、打打电话,最多也就发个催款联系函给房地产企业的工作对接人,但如今这些都不管用了。因为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员工都被辞退或者辞职了,人都找不到。
有些在建的项目公司,可能还剩下一两个人在空荡的项目部蹲守;有的已经竣工但尚未交付的公司,项目部已经拆除,项目公司也人去楼空,我们只能去找开发商的上级公司——区域公司(股东)。
但是这些上一级的区域公司很复杂,如果是一家地产公司开发的项目,那还有处可寻。如果是好几家地产商合作开发的项目,你去上面找谁去?
找哪一家人家都说和自己没关系,我们对接的人一般是其中一家地产公司,他们说没办法,因为他可以帮我们提交结算申请,但另一家地产公司不批就付不了款。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其实不是的。项目开发初期,2家或3家地产公司合作开发一个项目,每个公司都抽调人员在项目公司担任相关职务,这种职务大多是兼职,也就是说他们在地产公司已经有岗位,但在项目上要挂一个职务。
比如项目公司财务负责人、设计负责人、材料负责人等,这些人多少与作为乙方的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设计院都有一些关系,否则也不可能拿到这个项目的合作单子,所以这些乙方都是不同地产公司的合作伙伴。
如果项目赚钱,大家都好说,但如今项目资金断裂导致无法按时完工,甚至卖不出去也无法交付,这种情况下,每个参股的地产公司都不愿意再出资投入进来,导致拖欠的工程款、材料款、设计费、营销中介费等费用越来越多。
现在房地产企业拖欠工程款、材料款、设计费、中介费等费用,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现象。一种是有钱不付,另一种是有钱不愿付,还有一种是没钱付。
大多数属于没钱付的情况。有钱不付也是因为这些钱可能被股东抽走了,挪用到别的项目或集团总部去用了;有钱不愿意付是因为这些钱可能还有更重要的地方要用,比如公司员工的工资、银行贷款的利息、政府部门收取的税费等。
但是,根据我一年来的催款经历我发现,他们确实没钱了。为了企业安全和生存,我们只能提起了诉讼,但是起诉后申请保全后发现,项目公司账户上基本上都是0,这有几种情况。项目公司账户上没钱,有的是因为竣工一年后注销了监管账户,还有一种情况是钱被股东抽走挪用了,还有一种是花完了没钱。
项目公司也常被称为影子公司,账上没钱也很正常。所以只能找别的途径了,有的项目公司有资产,比如没卖掉的房子、商铺、公寓和车位,有的项目公司是一人股东的就把他的股东也告了,或者直接在执行阶段把股东作为被执行人执行。
但是很多项目公司的股东是多个(房地产企业都把防火墙做得很到位),即便是一人股东的公司,也是一个空壳公司,账户上也是0,所以,这个时候通过诉讼回款的难度也就更大。一些规模大一点的房地产企业,像德信、华鸿、万科这些,他们至少在项目上还有一些资产,而一些小规模的地产商真的是啥也没有了。
去年我们去催款或诉讼,还能有80%以上的案件能回款,今年全额回款的案件不到20%,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已经人去楼空,很多区域公司都撤了,有的是合并了,有的是彻底解散了。讨债的难度越来越大。每个人都不好过。
受房地产公司的影响,作为乙方的我们只能通过多次裁员、多次降薪,通过各种方式来让企业不至于倒闭。下次,我给大家说一说我去全国各地房地产企业讨债的经历,其中艰辛恐怕只有我一个人才能深切体会。
作为乙方,以前到房地产公司去拜访、揽业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就跟到政府衙门办事一样难,特别是在没有建立关系之前的首次拜访,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建立关系之后,因为有了利益捆绑,所以到公司拜访的次数也就大幅减少,因为一般双方会约在茶座、饭店、会所等地方见面,这是作为乙方不得不学会的“沟通方法”。
洞察职场 | 这两类人要小心:从不删微信记录的、打电话录音的人
故事会 | 她抛夫弃女嫁入豪门,结果却与自己期望的结果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