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明月清风 编辑丨安般兰若(ID: anbanlr)
在寒冷的冬夜再读李娟的《冬牧场》,书中漫长冬日的寒冷与现实中的寒冷,双重寒冷使我看后直冒冷气。
正如李娟自己说,《冬牧场》不适合在冬天阅读,它是夏日的避暑神器,夏天读最合适。
冬牧场,又称“冬窝子〞。从乌伦古河以南广阔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边缘,冬窝子无处不在。冬牧场远比夏牧场干涸、贫瘠。
一个牧人,骑着骏马,挥舞着羊鞭,赶着羊群、牛群、骆驼,孤独寂寞地走在冰天雪地中。整面大地空空荡荡,无边无际,天似穹庐,前后无人,四顾茫茫,沉静怅然。
在风雪漫天的冬日,羊背盖满着大雪,马浑身披满着白霜,嘴角拖着长长的冰凌,牛和骆驼也都长出了白眉毛和白胡子,牧人像一尊雕像立在风雪之中,注视着白茫茫的大地,与天地融为一体……
长达半年的冬季以及土地的贫瘠,使得哈萨克牧民不得不遵守自然规律在大地上迁徙穿行。
居麻家的冬牧场距离较近,只走了三天就到了冬窝子。
他一家与另外两户牧民共用一个三万亩的牧场,远离市区,交通不便,与世隔绝。冬窝子地处沙漠荒野,没有树木、泥土,甚至连石头都没有。
住的地窝子是大地上挖出的一个深两米左右的大坑,坑壁四周都垒上羊粪块。在羊粪坑上架几根檩木,铺上干草,压上羊粪渣,便成了“屋顶”。
吃饭睡觉的床榻也是用粪块砌成,结实而保暖。整个冬天都是生活在羊粪堆里,晚上睡觉脑袋统统抵着粪墙,翻个身,羊粪渣子就会簌簌掉得满脸满脖子都是,甚至还掉进嘴巴里。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祖祖辈辈的放牧人仍然年年迁徙来到这里,年复一年过着游牧生活。
冬牧场的荒野最冷时每天都是零下几十度。
居麻等放牧人每天早上穿戴好最厚实保暖的装备,骑上马将羊群赶往沙漠边缘的牧场放牧,天黑才将羊群赶回家。
每天回来时连眉毛都结满冰霜,冻得几乎无法动弹,根本没有力气说话。
在寒冷无边的牧场,放牧人要忍受极寒,忍受饥饿,忍受孤独,忍受寂寞。
面对冬牧场,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
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冬牧场,除了放牧人和马儿、羊群之外,满目天空、流云、白雪、黄沙,再无一物。
在无垠的世界里,难得遇见一个人。
冬牧场每天的生活就是背雪、放牧、抵御苦寒。住着地窝子,喝着雪水,打扫着羊圈,吃着干馕,喝着奶茶,绣着花毡,没有蔬菜水果,没法洗头洗澡,没有网络,电视信号差,电话时断时续,每天需要打发漫长幽深的冬夜,无边无际的寂寞。
冬窝子虽然寒冷阴暗,但是有奶茶的香甜,有牧民的热情好客,有生活的热气腾腾。
冬牧场上生活着阿勒泰最后的“荒野主人”。转场是哈萨克牧民游牧生活中的寻常事,南北反复转场千里,逐水而牧,逐水而居。
他们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变得冷漠,而是热情好客,乐观开朗,互助互爱。
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要认真地生活,快乐地生活,也要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温暖宁静。
居麻,是李娟笔下为数不多的男性形象。
他是当地有名的酒鬼加无赖,他欠了李娟母亲小店很多钱,而又很难要回来。
这样一个人,会说汉语,会绣花,会用钩针,会修破烂东西,什么活儿都会干。
做事认真仔细,对羊群谨慎体贴,用心照顾。
喜欢指挥别人,喜欢搞恶作剧捉弄人,喜欢喝酒耍酒疯,喜欢惹事生非,但是他聪明又心高,能干又自负,同时又是善良温和,易于柔软。
他幽默调皮,勤劳质朴,在辛苦劳作中为家人带来温暖和快乐。
由于长年剧烈劳动,浑身疼痛,每天把阿司匹林当饭吃,甚至经常流鼻血,看得人心惊肉跳。
面对贫瘠的荒野生活,他突然而至的快乐,让人心里一动,会感到难受,又会立刻随之一同欢喜起来。
加玛,是居麻的女儿。她心灵手巧,乖巧懂事,快乐热情。
她14岁辍学跟着爸爸放羊,19岁的她放了5年羊。她用有限的材料,想方设法美化简陋的“家”。
她常年和父母亲一起生活在沙漠戈壁、森林原野,青春只能与羊群为伍,与星辰为伴。
她努力地学习汉语,想去上学,想去县城打工,想学点手艺,想穿得漂漂亮亮地过独立、新鲜而又时髦的生活。
但是她有自己的忧伤,和牧场的孩子们一样,无法马上离开荒野,因为牧场需要他们。
加玛一直戴着一堆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耳环,才开始觉得俗气极了。
很快却发现,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
李娟说:
“哪怕生活在如此局促的地坑中,生活也绝不能马虎。”
认真生活,要有生活的样子,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三餐四季,即使条件艰苦,也不能将就,不能马虎,也要活得光华动人,活得闪亮自在。
李娟写荒野中漫步,她捡石子,捡各种颜色,斑斓光滑,色泽明亮的小石子,它们像一大捧糖丸一样诱人。
在单调寂静的天地间,令人动心摇神。
她观察大地上的所有痕迹,观察路、洞的痕迹,观察野鼠、鸟儿的脚印,观察天空、云的痕迹。
她给除了芨芨草和梭梭柴之外的不认识的植物取名,庆幸自己有时间走在满是缠绵草、荡漾草、抒情草、黑暗草的光明大地上闲逛,虽然显得无所事事,但是却如此着迷于无穷无尽的走动,如此愉快而适然。
李娟说: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的有希望。”
生活本来就够局促、狼狈、窘迫,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
虽然生活辛酸艰苦,但是无论何时不能失去希望。
希望,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希望,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希望,是身处黑暗的一缕曙光,是生命的韧性,是精神的力量。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这种简单的生活能带来内心的宁静与温暖。”
生活该是简单的,简单到骨子里。很多人生活在嘈杂的世界里,金钱名利、房子名车样样都想拥有,可是最后发现,内心越来越迷茫空虚。
生活只有回归本真,才能找回内心的宁静。我们只有从物质欲望中解脱出来,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
只有学会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学会坚韧,学会包容,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才能在痛苦中寻求快乐。
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要用心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即使生活窘迫艰难,也会像李娟、像梭罗一样发现生活的美好,在漫长寒冷的荒野冬日,用双手掬起一小团温暖与安宁。
梭罗的瓦尔登湖,三毛的撒哈拉,萧红的呼兰河,李娟的阿勒泰,在他们的笔下,人、动物、植物都是有灵气的,都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都有着生命的张力,都是从荒野中生长出来的。
在他们眼中,无论世界怎样变幻,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月亮依然是那个月亮,只要有梦想,有希望,世界就会有诗意。
在风雪肆虐、狂风呼啸的寒夜,一家人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居麻读报,嫂子捻线,加玛绣花,扎达拆手机,李娟看书写字,梅花猫练习捉老鼠,茶壶在炉子上咕咕作响……
温馨的一家人生活在昏暗狭窄的地窝子里,虽然孤独寂寞、寒冷无边,但是寒冷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无尽头的黑暗。
日子不会总是黑暗,也会有光明温暖。
太阳和月亮照样升起,光明与希望,梦想与远方,都会轮番上场。
冬去春来,昼夜更迭,生老病死,牧场的退化,牧民的消逝,时代的洪流,时光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
寒冬岁暮,李娟的《冬牧场》使我陷入了沉思。
未来几年,可能是人生最困难的时候。
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等都会接踵而来,每个人可能会遇到人生中的寒冬。
但是我们要像居麻一家人一样,虽然四处漂泊、孤独寂寞、生活艰难,但是他们依然勇敢坚韧、直面苦难、笑对人生。
我希望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都能安度冬夏;
希望人长久,家团圆;
希望每个人渐离贫困,变得强大有力,从容不迫,温暖安宁;
希望在未来日子里长歌有和,独行有灯,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作者:明月清风,热爱生活,喜欢田园风光,热爱旅游,喜欢记录生活。用心感受生命,喜欢用灵魂说话,让空间传递那份真情与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