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台州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求助,称自己钓到了一条鱼,但与普通的鱼不同的是,这条鱼是带编码的。网友很好奇,这条鱼是什么鱼?能不能吃?
根据这位名为小羊驼的网友发在社交媒体的图片,这条被钓上来的鱼是一条黑鲷鱼,鳍末端处挂着一个粉红色的标签,上面写着“浙海研C50”。据了解,这条带有编码的黑鲷鱼是台州大陈岛附近钓上来的。关于此鱼的来历,有人说,小羊驼是把别人的科研论文给钓上来了,也有人说这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项目。
带着大家的疑惑,记者联系上了相关部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相关项目负责人确认这条鱼是他们增殖放流时投放的鱼苗,“我们今年放了六七批次,在舟山这边放了黑鲷、大黄鱼、黄鳍鲷,在台州那边也放了大黄鱼和黑鲷,这条是一个月内放的,鱼的标签类似于我们买衣服上的标签,吊牌吊在肌肉上面。”
据了解,近些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每年会进行大规模的鱼苗增殖放流,鱼苗在放流的时候一般是5公分的长度。在鱼苗上进行标记,可以了解它们的生长情况、洄游路线、回捕情况等相关信息,更好地评估增殖放流的效果。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钓到或者捕捞到带标识的鱼,在与他们联系后,可以进行回购。
“可以冰箱里先冻着,弄个小塑料袋,写个小纸条,记上捕捞时间、捕捞地点和捕捞方式,等鱼攒的多了,或者我们刚好出差来了,我们过来拿一下。”
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经接到了一两百个电话,为他们提供了捕捞信息。不过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一般要数月或者半年以上,希望不要特意过度捕捞,让增殖放流失去原有的科研价值。实际上,除了带编码的鱼,近年来市民也时常遇到带标识的野生动物,比如鸟类。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他们对部分救助的野生动物、环志监测的鸟类等,会戴上追踪器等装置,便于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并开展进一步监测和研究。市民如果遇到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而且带着特殊标识,可以与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联系。
来源:浙江新闻频道综合
抓到有标识的动物记得与主管部门联系
点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