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都为易烊千玺的演技折服,但我想说点儿不一样的

教育   育儿   2025-01-06 07:24   北京  



文末有留言福利
不要错过哦!


人生到底有多艰难?


我在电影《小小的我》里看到了最具象化的呈现。


男主是一个20岁的脑瘫男孩,名叫刘春和。


他的身体是扭曲的,走路颤颤巍巍,总是歪着脑袋。但他很爱看书,成绩也不错,高考成绩高出本科线八十多分。他的梦想是进师范大学读书,成为一名老师。

(《小小的我》剧照)


刘春和最爱的人是姥姥,最讨厌的人是妈妈。


刘春和觉得最爱他的人是姥姥,最讨厌他的人是妈妈。


走进电影院之前,扮演妈妈的演员蒋勤勤说,自己也不喜欢片中妈妈的行为,她希望这个妈妈对刘春和再温柔一点。


所以,我是抱着批判“妈妈自私”的心理准备观影的。但看完电影,我真的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批评这个妈妈的“冷漠”或“残酷”。


我只想到了一句话,“众生皆苦”。


刘春和生来就是脑瘫,只能拖着一副残疾的躯体艰难度日,是一种苦。


但妈妈自小和母亲分离,又要花费20年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脑瘫儿子,还要日日承受愧疚和恐惧,又何尝不是一种苦。

(《小小的我》剧照)


生活的苦难,命运的无常,就摆在那里。没有谁是恶人,只是大家都缺了一点儿好运气,只能被迫承受苦难。


妈妈的行为,与其说是冷漠,不如说是麻木和绝望。


她不爱刘春和吗?


在电影里我看到很多细节。


她每天按时按点给孩子做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安排孩子康复治疗,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习进度……


如果不爱,又怎么能做到事无巨细,又怎么能坚持二十年之久。


反之,让刘春和感到亲近的姥姥,却有些神经大条,看起来相当不靠谱:带他喝酒喝到醉,让手部残疾的他打鼓,教他学习撒谎……

(《小小的我》剧照)


但就是这样,刘春和对姥姥满心亲近,对妈妈却只想逃离,甚至曾绝望到自杀。


这两份爱,差在哪里?


我找到了几个细节。


01
被恐惧包裹的爱,像藏着针头的糖果


刘春和从小到大一直坚持的梦想就是做老师。他的计划是,先考上师范大学,再去学校当老师。


他报考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满心欢喜等待录取通知书。


对于这件事,妈妈一直都坚决反对。她要求刘春和复读并报考一所本市的学校,理由是:

“人家正常人都要不过来呢,怎么会要你这样的?”

“你这个样子,怎么可能会有地方让你当老师啊?”


发现劝不动儿子后,妈妈一气之下说:“你要是上师范,自己赚钱交学费!”

(《小小的我》剧照)


妈妈说的不对吗?!


当然不是,很现实。


刘春和之前面试过一家教培机构。试讲那天,听课的小学生有的笑话他,有的好奇他,有的捉弄他……尽管他讲课很好,但机构负责人依旧没录用。


但姥姥的反应,与妈妈截然不同。


看到孙子被机构拒绝,姥姥一口咬定“对方没眼光,肯定要倒闭”,再一个劲儿地强调他上课有多优秀,孩子有多喜欢。


姥姥还悄悄地说:“这段时间我的基金涨得还挺好,不亏本的时候就卖了给你交学费。”


她就是这样无条件地肯定刘春和,时刻与他站在一起对抗外界的困难。


妈妈看到的是社会现实的一面,她害怕孩子会受伤害,她也不相信儿子拥有融入社会的能力。


妈妈的爱,是带着恐惧、怯弱和逃避的爱。二十多年的照顾,磨灭了她对生活的热情,也磨碎了她对孩子的爱。


她从不给刘春和过生日,也不给刘春和办理残疾证,因为她不想回忆也不想承认孩子是脑瘫的事实。她也不想让刘春和跑得太远,做什么工作,谈什么恋爱,只想让他安安稳稳地在自己周围呆着就好。


供着儿子吃喝拉撒,就是她的想法。


但姥姥看到的是孩子的内心,她知道刘春和走出家门就会面对各种目光,但她更愿意做孩子前行的陪伴者、鼓励者。


她会聚集老年合唱团的朋友一起给刘春和过生日,给他喝啤酒,带他去公园,让他学习打鼓。看见刘春和喜欢上一个女孩,她欣然接受甚至有些期待。听到刘春和想学车,她就在驾校一直陪着,哪怕是晕车想吐也没说一句扫兴的话。

(《小小的我》剧照)


片中有一幕。


早上起来,妈妈特意看了天气预报,规定刘春和可以穿什么衣服。


姥姥看着衣服,吐槽了一句:


“你今年多大?”


刘春和说:“二十岁。”


姥姥又说:“你今年二十岁,我还以为你两岁呢!”


妈妈和姥姥的最大区别是。妈妈一直以照顾两岁孩童的心态在照顾刘春和,而姥姥却用和二十岁年轻人相处的心态陪伴着刘春和。


前者是拒绝接受孩子成长,后者则接纳了孩子的成长。


如果刘春和是一个封闭的、逃避的人,那他可能会接受母亲的照顾。但他恰恰是一个不认命、敢反抗的人。


02
被看见、被相信的孩子,蕴藏着惊人的能量


“刘春和是脑瘫,不是傻子!”姥姥多次强调过这句话,这也是刘春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


他一直在努力地向公众证明自己。


他高考分数能高出一本线80多分,他能一步步教老人学习用手机,他能在短时间里学会打鼓,都是证明。


但片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是,他应聘咖啡馆服务员,店长为了验证他是否有行动能力和记忆能力,就让他走两步并报菜名。


刘春和就一点点地往前走,哪怕店长说可以停了,他还是继续往前走。他就是想证明自己,能走路,能干活。


走到尽头的时候,他鼓起勇气开始大声地报菜名,一口气说了十几种菜名。最后他走到店长面前说:


我是个记性很好的普通人。”


这次证明,让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小小的我》剧照)


刘春和胜利了,但我觉得格外辛酸。尤其是想到,他要在众人注视下一点点挪动,要在惊诧的目光中高声报菜名时,就更觉得悲凉。


可刘春和的内心实在是太强大了,他有更大的野心,他想要证明自己不是个傻子,也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有家人、有工作、有收入、有朋友、有爱好、有爱人的普通人。


他对姥姥说:


“这不仅是工作和赚钱,还是尊严。”


他不愿像妈妈一样逃避,他愿意用暂时的屈服来换取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他接受了脑瘫患者会经历更多社会困难的事实,他也接受了自己可能会被利用、被歧视的事实。


他的勇敢,却一直被妈妈视而不见。


03
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才能点亮他的人生


怀了二胎后,妈妈一直不敢告诉刘春和。直到孩子出生,刘春和才突然得知自己有了一个妹妹。那是一个健康漂亮的女婴。


刘春和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听到妹妹哭闹就想抱起来安慰一下。这时妈妈突然冲出来推开了他,立即把妹妹抱进怀里。


刘春和在那一刻更加确认,自己是不受妈妈欢迎的孩子。


妹妹的出生、还没开始就结束的恋情和工作上的摩擦,让刘春和丧失了生的欲望。


他坐在餐桌前,一个接一个地把自己亲手做的糖塞进嘴巴里,直到把整个口腔、气管都死死地堵住。


窒息的痛苦让他本能地想要掏出那些糖果,但求死的决心又让他死死地闭上了嘴巴。


他佝偻着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希望用自己的“死”换得妈妈的新生、爸爸的新生、姥姥的新生和自己的新生。


但幸亏姥姥一直在身边,及时把他送进了医院,抢回了一条命。


他醒来时,气管被切开不能说话,转头看见泪流满面的妈妈。妈妈不停地解释自己那天的“推”不是嫌弃而是太焦虑,解释自己当初生刘春和时经历了什么,解释自己这么多年活得有多痛苦,不停地说“对不起”。


母子多年的心结,在痛苦和沉默中释怀。刘春和再度找回了求生意志。

(《小小的我》剧照)


他收到了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拿到了驾照,他放下了心爱的姑娘。他开始成为那个给亲人爱和关怀的人。


顺利进入大学后,刘春和开着车带姥姥来到郊外。


他对姥姥说:

“你曾经教我,成熟的男人要学会撒谎。今天我要教你,成熟的女人要学会对自己诚实。”


他鼓励姥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要再把所有心思放在照顾家人上了。


他说:

“以后的路,你就让我自己走。”


看到这一幕,我长舒了一口气。为妈妈、姥姥、刘春和能在压抑的生活中获得一点儿轻松,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而作为一个正常孩子的父亲,我更大的感受是:


爱孩子,一定要用对方法,要让孩子自己感受到、确认到。


除了吃喝拉撒,更要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关心孩子的痛苦与喜悦,理解孩子的复杂与多变。


童年、青春期、青年……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各自的艰难与不易,珍惜这一世相遇的缘分。












留言互动有礼




预约直播,评论区随便聊聊,随机抽第6名、第16名、第26名送出精致书架。


1

END

1



常青藤爸爸
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MBA、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在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工作多年的奶爸创立,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推荐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大量幼儿英语启蒙和国学启蒙在线资源和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