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3640-20XX)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 2009 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交公便字[2009]20 号)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承担《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以下简称“原规范”)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工作总结了我国近二十年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材料、施工和质量管理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沥青路面先进技术,按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微工路试验检测网校)经批准后,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40-202*)颁布实施。
长按二维码识别
进入网站
观看所有试验以及资料整理视频
修订后,本规范共十二章和十六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统一了按交通荷载等级确定技术标准的原则。
2. 完善了沥青结合料技术体系。增加了沥青性能 PG 标准体系;调整了部分指标及技术要求;增加了高弹改性沥青、橡胶沥青、15 号等低标号道路石油沥青;完善了改性乳化沥青规格;明确了天然沥青应用要求;删除了煤沥青。
3. 完善了矿料指标体系。完善了粗集料规格和强度指标,增加了冻融质量损失、高温稳定性、热老化等耐候性指标;增加了钢渣、重矿渣材料指标要求。增加了细集料强度指标,调整了亚甲蓝、砂当量等部分指标。(微工路试验检测网校)增加了填料亚甲蓝、干压空隙率、碳酸钙含量等指标,删除了塑性指数指标。增加了消石灰、水泥等填料技术要求。
4. 完善了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体系。增加了 MA、HFM、UTWC、UBWC、LSPM、ARHM、SMAAR和 ACRCI等规格的沥青混合料;删除了ATPB 混合料和特粗式沥青混合料规格。细化了各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针对 HFM、UTWC 等沥青混合料增加了疲劳失效应变等性能指标,增加了钢渣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增加了新型混合料的性能验证要求。
5. 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增加了旋转压实仪法配合比设计方法。增加了沥青路面设计温度确定方法,完善了沥青结合料性能等级、标号和规格确定原则。完善了沥青混合料密度测定方法和体积指标计算方法,按沥青混合料类型细化了配合比设计指标。
6. 完善了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补充完善了沥青路面施工厚度、气温及各工序温度等施工条件要求,调整了拌和厂、拌和机、摊铺机和压路机等施工设备基本要求。(微工路试验检测网校)按混合料类型细化了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和交通控制要求。
7. 增加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体系。提出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等技术要求。
8. 完善了封层技术体系。增加了碎石封层和复合封层,补充了各种碎石封层设计、施工及交通控制等内容。(微工路试验检测网校)完善了稀浆封层和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施工及交通控制等要求。
9. 将原乳化沥青冷补沥青混合料调整为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增加了冷补沥青混合料基本要求、混合料设计、施工和质量管理要求等内容。删除了稀释沥青冷拌沥青混合料。
10. 完善了层间功能层技术体系。增加了碎石封层夹层、防水粘结夹层、应力吸收夹层,补充完善了各层间功能层的材料选择、材料用量设计、施工和交通控制等要求。
11. 完善了水泥混凝土桥面、钢桥面和公路隧道的沥青路面内容。删除了原规范中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等内容,增加了铣刨、抛丸一般性要求。
12. 完善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施工前材料进场组批数量、检查项目与频率。(微工路试验检测网校)完善了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检查项目与频率。调整了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检查项目、频率和指标。调整了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压实度、厚度等检查方法和频率,增加了层间强度、抗滑和构造深度检查内容,按混合料类型细化了渗水系数和构造深度标准。补充完善了碎石封层、透层、粘层等质量管理内容。细化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动态管理、总量检验方法和要求,增加了均匀性评价方法。
(内容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试验实战操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