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令一下苹果就爆炸?感谢西方老铁,给华为送来这波泼天的流量

军事   2024-09-23 15:49   四川  

同志们,我真是笑不动了。这两天在英国著名的小报《每日邮报》上看到一篇特别搞笑的文章,标题是:《普京什么时候会开始炸毁敌人手中的iPhone?》

这篇文章的作者马克·阿尔蒙德(Mark Almond)是牛津大学危机研究所的所长。按照当前的标准,这无疑可以算作西方的重量级学者了吧?这位学者以黎巴嫩最近发生的寻呼机/对讲机爆炸事件为例,指出这些连续发生的爆炸犹如“21世纪的珍珠港事件”。他还认为,以色列的举动就像二战时首先发动偷袭的日本帝国,认为提前发起大规模袭击有助于阻止黎巴嫩的反以力量,尤其是遏制真主党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之间可能爆发的全面战争。

翻译成更易懂的表达,意思是:在马克·阿尔蒙德看来,以色列认为通过一次突袭,可以彻底削弱黎巴嫩与其对抗的潜力。只要黎巴嫩无法对以色列进行反击,那么两国就不会轻易发生冲突,即使爆发冲突,也不会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局势会保持在以色列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这种看法很可能也是特拉维夫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们相对认可的,作为一种所谓的“和平”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西方体制内的一员,马克·阿尔蒙德在《每日邮报》这样总体偏右的小报上,竟然敢于公开将以色列与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真是胆量过人。这无疑是在指责以色列是21世纪的法西斯。“你真敢说这种话?难道不在乎自己的俸禄和职称了?”你难道没有意识到以色列的犹太复国者以及活跃于西方的犹太游说团体的实力吗?相信我,等这篇文章一发出去,没多久,摩萨德就会给你安排一个“背后中八枪”的结局,让你当街自杀。

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远不止于此。马克·阿尔蒙德不仅毫不掩饰地将以色列与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还在批评以色列的过程中莫名其妙地将中国和俄罗斯也牵扯了进来。在他看来,黎巴嫩爆炸案对美西方国家的最大潜在冲击,正是以色列为中俄两国上演了一场“影响恶劣但效果显著”的实战示范:原来战争还可以这样打啊!论综合国力,以色列这么小的国家怎么能与中俄这两个庞然大物相较?只要中俄将自身的道德底线拉低到以色列的水平,那么以色列能玩的花招,中俄难道不会玩得更好?只会更精,不会更差。

你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中俄真的下定决心,将自己的道德底线提升到以色列的高度,你猜猜看,中俄最先会把从以色列学到的手段用在谁身上?英国这样的西方国家肯定在名单上,绝对逃不掉,而且很可能位列前茅。至少,马克·阿尔蒙德就是这样认为的。他非常担心,以色列会把中俄“带坏”,如果北京和莫斯科也跟着特拉维夫学,那么最终轮到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时,恐怕受到冲击的将不仅仅是寻呼机或对讲机,现代人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很有可能也会遭殃。

虽然被称为智能手机,马克·阿尔蒙德的文章中实际上更明确地指向的是苹果公司的iPhone。他认为,既然以色列能够在寻呼机和对讲机中藏入炸药,那么中俄在iPhone上进行手脚也毫无理由不能。

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马克·阿尔蒙德在文章结尾满怀忧虑地写道:

“回顾人类历史,任何新型的军事战争技术从未被发明者长期垄断过。如今,以色列已经揭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现下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像普京这样的人物,还需要多久才能找到一种方法,让全球数百万部iPhone在敌人的口袋中同时起火爆炸呢?”

这段话恰恰是马克·阿尔蒙德这篇文章的核心所在,同时也是我最忍俊不禁的笑点。众所周知,英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敌对关系已经成为共识。在英国的舆论界,无论是《每日邮报》这样的地方小报,还是《金融时报》这样的主流大报,反俄和消灭俄罗斯始终是被视为政治正确的立场,当然,它们对中国的态度也不例外。即使是像马克·阿尔蒙德所撰写的这篇主要批评以色列此次过火行为的文章,编辑在排版时也要将中俄一并牵扯进来。

你不能只批评以色列啊,要骂的话得把中俄一起骂上,因为在美西方的舆论场上,抨击中俄、讽刺中俄、丑化中俄,以及把中俄塑造成吃人的恶魔,都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如果你想搞臭一个目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它和中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尤其当你的目标是像以色列这样在西方舆论场中享有崇高地位的国家时,批评以色列就必须捎带上中俄,否则别说马克·阿尔蒙德这位西方学者的头衔保不住,连《每日邮报》这样的老牌小报也可能面临关门的风险。

作为一个多年来早已习惯西方媒体春秋笔法的中年女性,我对它们的这套手法实在是了如指掌,本来也从未期待它们会说出什么公正的话。不过,马克·阿尔蒙德这篇文章的有趣之处在于,他试图通过带节奏来嘲讽中俄,尤其是俄罗斯的普京政府。他宣称,普京可以像内塔尼亚胡一样,只需一声令下,便能让全球数百万台iPhone同时起火爆炸。其实,他本可以把这种荒谬的指控扣在其他手机品牌头上,比如那些早已在相关领域声名在外的非美欧品牌如三星等,但他偏偏选择了苹果和iPhone,仿佛这种认知绑定早已深深植入这些西方评论家的脑海中,成为某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烙印。

我这话说得通俗一点,其实就是:即便是像马克·阿尔蒙德这样的西方高级知识分子,能在牛津担任研究所所长的人物眼中,苹果手机也不过能做两件事:一是用于日常通信,二是当作“手雷”。

咱也不好说这是不是一种以己度人,但他打的这个比方,在我看来实在是太有趣了。你看,你都这么反俄、中俄对立了,对吧?想要带节奏讽刺中俄,那为什么不干脆一路带到底呢?你说中俄有能力把智能手机改造成智能手雷,那完全可以直接把中国品牌当作靶子啊。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一加、传音……中国这么多享有盛誉的手机品牌任你选,可马克·阿尔蒙德偏偏一个都没看上,非得抓住苹果这个美西方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独苗来当典型。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专门的词用来形容马克·阿尔蒙德和他这番言论:缺心眼儿。

当然,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华为的供应链根本不在俄罗斯,即使普京想插手也无从下手。但问题在于,苹果的供应链同样不在俄罗斯啊,它也主要在中国。这一点很清楚,我们绝不会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我们的产业链,更不用说在我们制造的产品上动手脚。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国家,产品信誉对我们来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如果你想带节奏,那就彻底带到底吧,反正事实和逻辑早已不重要了。你一边嘲讽中俄,一边又把苹果举出来当作负面典型。试想,如果我是美西方国家的英语读者,读到马克·阿尔蒙德这篇文章的最后,我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天啊,普京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手里的iPhone爆炸?这谁还敢用啊?完全无语了,我得换个手机。换什么好呢?华为怎么样?大品牌,被美国商务部列入黑名单,连CIA都监听不了,用着肯定安全可靠;如果担心美国制裁影响售后服务,那就换荣耀吧;不喜欢荣耀?那不如看看小米、OPPO、VIVO或者一加吧,都是知名品牌,功能不输苹果,而且性价比还更高。

经过这样的梳理后,我们不难发现,马克·阿尔蒙德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在低调赞美,隐含贬低的意味,既有表面的批评,也暗藏支持。直接称赞华为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的言论在《每日邮报》上也未必能够刊登,但提到苹果的不足则不会引起太大反响。这实际上是在变相提升华为在西方舆论中的地位。

英媒发表的这篇文章,其传播效果或许胜过我们主流媒体在西方舆论场上发布的一百个为自己辩护的视频。马克·阿尔蒙德一类的人,似乎担心苹果身上的问题还不够多,竟然主动为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提供了大量关注,最终甚至逼得《每日邮报》关闭了这篇文章的评论区。自从白求恩同志以来,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毫不利己,专门利华”的西方朋友了。虽然称他为我们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可能有些夸张,但说他是“老铁”还是挺合适的。

马克·阿尔蒙德

我真心期盼,未来能有更多像马克·阿尔蒙德这样的西方“铁哥们”。常言道:“一黑顶十粉”,国内外的朋友们或许该重新审视一下主要的关注对象,不要总是把精力耗费在那些所谓的“小粉红”身上,而应更多地留意像马克·阿尔蒙德这样的低级黑。否则,到时候华为的制裁还未解除,苹果在西方的声誉先崩塌了,那真是极具讽刺的黑色幽默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