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1971年。☆苏州城建城早,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民居从选地到选材等等,都要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
江浙水乡注重前街后河;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运河,1971年。☆古城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时至今日,夜晚船游古运河,沿岸绚丽的灯光倒映在荡漾的水波里,摇曳的柳枝上。
追根溯源,京杭大运河的发端在扬州。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就是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的。
苏州民居布局与河道密切相关。其平面和空间以“进”与“落”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合。其庭院与厅房的组合造景,创造出融自然、艺术、愈境于一体的空间环境。
石拱桥,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多有小附属,如桥头常立牌坊,著名者如北京北海琼华岛前的石拱桥,两端就各有一座规模甚大而美丽的牌坊。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五十七粮店,1971年。☆粮店,销售粮食(米、面、油等)的店铺。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给而为每个人配给的粮食定额,每户一个粮食和食用油定额本,简称粮本,居民可凭粮本定时到指定粮店购买粮食和食用油。
东风公园门前,1971年。☆拙政园一度改名为“东风公园”,倒影楼后放置滑梯等物,改为“儿童乐园”。1976年拙政园征用土地九亩八分,扩大花圃面积。1979年以来,对园内建筑、假山多次进行了维修,碑刻、匾额、楹联、家具陈设等也陆续恢复。
西园寺,1971年。☆西园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于198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时,维修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和生活宿舍区。2015年前后,对天王殿、大殿、东客房、库房、斋堂、方丈室、图书馆、研究所、念佛堂、弘法部等都进行了修缮。寺院又征用和回收了寺院北面的土地八千余平方米,拆迁居民住房十余幢二百多户及煤球店等,耗资两千多万元。
转自:老照片里的故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