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Vlog丨土耳其“古”琴竟奏出中国味?

文摘   2024-12-16 15:01   土耳其  
葫芦提琴是土耳其民族音乐的灵魂乐器之一,以低沉悠扬的音色触动人心。然而,这件古老乐器正面临传承危机:没人学、材料难找,连制作工艺也在逐渐失传。来看土耳其年轻艺术家如何一边守住传统,一边大胆创新,用跨文化合作让土耳其“古”琴焕发全新活力!

外形娇小却能奏出辽阔旋律,这就是土耳其弓弦乐器——葫芦提琴。传说它起源于中亚游牧文化,距今可能有上千年历史。如今,它依然是土耳其民族音乐的灵魂乐器之一。

土耳其葫芦提琴艺术家 埃内斯·库泰:我叫埃内斯·库泰。16岁开始接触葫芦提琴,第一次听到它的声音我就深深着迷。

时而低沉温暖,时而沙哑粗犷,葫芦提琴的音色朴实无华,却能直击人心。

土耳其葫芦提琴艺术家 埃内斯·库泰:有人说葫芦提琴之所以触动人心,是因为它的共鸣箱包了一层动物心包膜。心脏感知的喜怒哀乐,借着这层心包膜化作了琴声。

浪漫的说法背后,也有科学依据。工匠们相信,经过特殊处理的牛羊等动物的心包膜,可以紧密贴合琴身,放大琴弦振动产生的声音,使音色更加沧桑浑厚。

切割葫芦制成共鸣箱,马尾做弓再加四根琴弦,小小一把葫芦提琴,制作工艺却十分复杂。葫芦的大小、厚度、纹理都需要精心挑选,否则声音会失去“灵魂”。

土耳其葫芦提琴艺术家 埃内斯·库泰:葫芦要选直径18到19厘米的,表面光滑、干燥且厚实。

总台记者 陈慧慧:它的制作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很多,而且每一个制作工艺、每一步的制作过程都非常重要,因为会直接影响到最后音色。

比起复杂的制作,演奏葫芦提琴更需要功夫。因为它没有固定音品,音高全靠手感控制。演奏者不仅需要精准的耳感,还要在不断的练习中熟悉琴弦与弓的配合,才能驾驭这件乐器。

土耳其葫芦提琴艺术家 埃内斯·库泰:柔和一些。

总台记者 陈慧慧:是不是好多了?

葫芦提琴是土耳其民间音乐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情感和民族记忆。然而,这门古老的艺术如今正面临传承困境。葫芦提琴的教学依赖口传心授,没有系统教材。学琴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连找一把好琴都十分困难。

土耳其葫芦提琴艺术家 埃内斯·库泰:我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葫芦提琴,让它不被遗忘,用年轻人的视角做出好琴,我希望后代能够正确认识并演奏这件乐器。

29岁的埃内斯,已经弹琴13年、制琴10年。小小工作坊,承载了这位年轻艺术家的热情与梦想。

这段即兴演奏,是埃内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理解。不同文化的碰撞,总能带来新的灵感。埃内斯说,跨文化合作可以为葫芦提琴带来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听到它的声音。如今,这件土耳其古老乐器,正在登上更多国际舞台,在多元音乐环境中奏响属于它的未来之声。

(总台记者 陈慧慧 梁慧)

中国驻土耳其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最新文章